徐濤
數學教學中實踐活動一般分為課內實踐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兩種方式。課內實踐活動以解決單一的知識為主,活動內容一般課內完成;課外實踐活動相對范圍較寬,多用于眾多知識點的學習和綜合能力的訓練等,而且活動時間較長。它的內容的選擇和活動方式的設計應加強思想性,提高知識性,突出活動性,增強趣味性,注意普及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盡管我們部分教師接受了數學活動課,并對數學活動課越來越重視。但是在具體教學操作方面,理論研究很少,經驗很缺乏,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對一節數學活動課的開展進行調查,找出存在的問題,查找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希望對今后的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九年級下冊課本的活動課——《測量旗桿的高度》。活動課目標:計算某些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高度。活動課設想:如何用課本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活動課設計環節:(1)給出情境,引入課題。提出問題:如何測量學校的旗桿高度?學生紛紛商量、討論,設計方案。發現利用影子、利用標桿、利用鏡子的方法可解決問題。(2)嘗試解決方法,自主探索。學生按學習小組準備測量工具。如測角儀、卷尺。確定測量對象,然后在相互協助的前提下進行室外的實際測量,記錄各個數據。(3)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寫出活動報告,并總結出運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規律。(4)深化主題,提升技能。活動后學生提出疑問:底部可以到達的建筑物、底部不能到達的建筑物該如何測量?又該如何設計測量方案?
通過活動過程,學生還發現:(1)利用影子測量,依據是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即旗桿高度DE∶人高度BC=旗桿影長EF∶人影長AC。它的優點:測量簡單易行,計算快捷。缺點:需要陽光,陰天不能測量,而且測量物體的底部可以到達,否則無法測量物體高度。(2)利用標桿測量,依據是相似三角形性質。△BDE∽△ABC,求AC的長,再求AC加上人高,就可以求旗桿的長了。優點:無須陽光,有關數據易測,且測量工具簡單。缺點:需要測量工具能測“標桿”的長度,而且標桿和旗桿的底部必須能到達。(3)利用鏡子反射光測量,依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求旗桿高度。優點:測量工具簡單只有鏡子,而且容易測量,計算簡便。缺點:旗桿和人之間沒有障礙物阻擋鏡子的視線和反射光線才能測量。
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幾點思考:
(1)初中數學教材在每章結束后,圍繞本章教學內容安排了教學量為一個課時的活動課。由于活動課內容難以把握,平時教師不開設數學活動課。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
(2)由于數學活動課的范圍覆蓋面較廣(如實踐操作課、拓展延伸課、游戲活動課、故事活動課等),許多教師往往面臨兩難的選擇:教學評價與教育目標的矛盾,也就是顧全分數,還是顧全教育目標的問題。
(3)數學活動的選材要適應不同層次學校,更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活動課選材要考慮開展活動課的活動方式,切忌難度太大,材料內容太多。
(4)數學活動課到底該怎么上?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教學設計過多強調“活動”,忽視了數學思維、數學本質和數學規律的揭示,失去了圍繞本章教學內容數學課堂知識的延伸。
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幾點認識:
(1)注重學生發展的充分性,它不受教材的限制,是一種開放型教學。
(2)注重學生數學學習的差異性。它在考慮學生學習數學的差異性方面比課堂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數學實踐課是以滿足學生需要和興趣為主要出發點。其次,在數學實踐課中,允許學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實踐課的評價主要是根據學生過去的水平進行。
(3)注重實踐的過程性。數學實踐課一方面注重實踐活動的直接結果;另一方面注重實踐活動的過程。
(4)注重教學目標的表述的靈活性。在開展數學實踐課教學時,教學目標的制訂應考慮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期望學生反應的多樣性,只要學生對實踐活動有興趣,學生有所獲,就可以說實踐課的目標已達到。
由此可見,數學活動課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通過這樣一個活動,體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從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總之,實踐活動能把課堂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在活動中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