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琴
[摘 要]如今,微課已經走入了課堂中,成為了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為學生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多樣化的學習渠道,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伸。微課教學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這與我國如今教育改革的方向是相一致的。因此,教師應不斷深化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本文闡述了微課的概念和特點,對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提出了幾點實踐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微課
在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下,微課這一外來的教學理念開始在我國的教育教學中獲得了廣泛應用。教師應認識到微課的諸多優勢,將這一自主化、高效化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起來,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尤其是對于語文這樣一門重要的科目來說,更應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率先在教學中將微課利用起來。
一、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微課是一種以視頻播放為主要形式,重點用于攻克教學重難點的教學模式。視頻時長較短,針對性較強,內容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學生可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利用微課視頻展開自主學習,具有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特點。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相對于其他的多媒體而言,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組成結構“情景化”。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利用微課,理解課文內容
微課內容來自于互聯網,有著豐富性的特點,能夠延伸學習內容,對學生理解課文起到輔助作用。針對學生在課文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教師可以通過搜集課外內容,制成微課,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拓寬眼界,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學更加的趣味化,有助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致。
如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要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但是很多學生甚至教師都沒有去過蘇州園林,無法對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而且課本上沒有插圖,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那么巧妙借用《蘇州園林》的微課程,就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展示出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角落門窗的設計等,與視頻圖畫相搭配,同步插入教師解說詞,解說詞運用文中的語句,溶畫文于一體。學生一邊聽著緩慢的配樂解說,一邊欣賞各式各樣的園林圖畫視頻,研究它們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由于強化了對園林景色的實體感受,又經過分析、解說等過程,學生終于體會到蘇州園林畫意美的特點,領略了設計者及工匠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二)利用微課,解決課文疑難
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就是疑問的生成,教師提出的具有吸引力的問題是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驅動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激發矛盾,提出一些緊貼主題的,與學生興趣點相一致的問題。做到巧提問題,力求新穎,發人深思。于無疑處生疑,利用圖文并茂的講解,及時在學生“憤”“悱”之時加以啟發。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學中,課文中兩處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能否刪掉、有何作用,是學生常常存在疑問的地方。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找出文中兩處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薄霸谖覀兠媲埃爝呥h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比缓笈渖仙蕦Ρ弱r明的大海背景圖,一幅天空蔚藍,大海呈現出碧綠的顏色;另一幅天空陰暗,大海呈現灰白的色彩。在學生積思求解之時,及時出示微課,通過背景的對比,結合課文內容的分析,讓學生明確第一幅圖與海面的平靜清雅相映襯,暗示了他們當時渴盼與興奮的心情;第二幅圖,通過海面的陰郁,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兩處環境描寫形成鮮明的對比,勾畫了人物的不同心境。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讓人們直觀地透視到人物的靈魂,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生動、豐滿。這樣借助微課展示,由文到圖,對比分析,學生就能理解不同環境描寫的作用,這樣也改變了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及時得到啟發,從而學得興趣盎然。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課文的難點。
(三)利用微課,感受詩歌意境
微課能夠包含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能夠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利用學生們的真實感受來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產生與作者的強烈共鳴。對于一些需要學生充分調動情感才能理解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來啟發情趣,營造氛圍,突破學生想象的極限,將自身帶入其中,在感知中體悟,從而更加準確的掌握文章內涵。
如學習《觀滄?!愤@首詩時,可以用微課展示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突兀聳立的山島,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秋風蕭瑟,草木搖落,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海面洪波巨瀾,洶涌起伏……詩中的動景和靜景、遠景和近景、實景和虛景均能以流動的視頻畫面一一展現;豪邁奔放的配樂還能表達出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同時詩中豪放的格調,通過教師在微課制作中與畫面和背景音樂搭配的激情朗誦,也能以此一一抒發出來,讓學生得到審美的享受,理解詩詞的不同意境。
三、結語
探討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既是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微課在語文教學內容理解、教學內涵拓展、意境營造理解和寫作興趣提高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并在教學中充分運用。
參考文獻:
[1]趙世波.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5):47-48.
[2]吳瑩.淺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2015,(36):111-112.
[3]陳瑜.淺談初中語文借助“微課”教學的“攻勢”與“守勢”[J].七彩語文,2015,(04):106-109.
[4]覃燕.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揮微課“點化”作用[J].廣西教育,2015,(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