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鋒
[摘 要]新課改強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有效課堂構建作為重要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能夠通過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獲得學科知識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應該致力于建立有效課堂,采取合理措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就現(xiàn)階段高中教學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分析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效率方法和途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更加重視知識教學效果,忽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導致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性不高。新課改背景下,我國的高中物理教育也積極參與到改革過程中,逐漸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心,采取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興趣
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構建有效課堂的過程中,能夠集中分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使學生樂于主動參與在教學活動中。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物理教學中涉及許多公式和定義,如要掌握這些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但要靠教師的教,還要靠學生的悟。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形象有趣的物理實驗來展示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時,做一個小小的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準備兩個水杯,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杯水,然后分別放一根木棍進行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在裝滿水的杯子里,學生看到的木棍成了折的,在沒有裝滿水的杯子里學生看到木棍仍然是直的。對于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學生都感到奇怪和疑惑。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學學習狀態(tài),尤其是具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教學情境,能夠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在身心上也更加放松。其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空間,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應用學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實例或物理故事,與本節(jié)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小實驗小制作,利用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放映相關的物理動畫或視頻等。但這些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jù)教學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選擇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事例,以圖文并茂,形象生動且有利于學生內心體驗的表現(xiàn)手法向學生展示具有設疑激趣特征的問題情境。例如,在“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一節(jié)的教學中,以雅典奧運會中劉翔110m欄奪冠過程為背景,創(chuàng)設情境,同時播放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m欄中的決賽錄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問題1:110m欄決賽中,裁判是根據(jù)什么判斷劉翔得冠軍的?問題2:比賽現(xiàn)12s,請你判斷他和劉翔誰跑的快?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研究的熱情。
三、教師講究授課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教師介入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授中的語言應用藝術,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表象,促進學生的想象。直觀形象的教學語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如在講解質量和慣性的關系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增大它的質量,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減小它的質量的理解,以結合體育運動現(xiàn)象充分說明,身材苗條模特不可能充當拳擊運動員;而略臃腫的拳擊運動員不可能充當短跑運動員或體操運動員。如說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徑等于100m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相當于直徑為1cm的一個小球。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聯(lián)想的余地,既降低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經(jīng)驗表明,教師組織教學時注重語言的直觀形象性,能夠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四、滲透物理思想方法——構建物理模型法
物理模型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實體模型、物理情境模型和物理過程模型。比如,力學中的質點、單擺、彈簧振子,電學中的理想導體、純電阻、絕緣體等等都屬于實體模型。物理過程模型是指把現(xiàn)實存在的物理現(xiàn)象理想化后想象出來的一種物理過程,即理想化模型。它是在一定范圍內對客觀存在的抽象、復雜事物的一種很相近的反映。比如,自由落體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等。物理情境模型即把新情境問題回歸到學過的熟悉的物理模型上,比如,人船模型、小船渡河模型等。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典型性的知識是力學中的質點,質點是力學中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它是科學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它具有質量、沒有體積和形狀,實際上并不存在。但建立一個質點的模型更有利于學生化抽象為具體,更好地理解力的存在與影響。
五、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學對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也應該實現(xiàn)對有效課堂的構建,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我們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應該不斷審視自身的優(yōu)缺點,并針對性提升自身教學能力,不斷轉變教育理念,完善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工作核心工作內內容,不斷提高物理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孫建.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教學轉型淺談[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12(04):325-326.
[3]周方.淺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源,2015,10(02):220-221.
[2]芮文光.新課改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與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1(30):155-156.
[4]徐廣君.顯化物理思想彰顯物理魅力:“運動的描述”中的物理思想及教學策略[J].物理教師,2016,37(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