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學德
2017年8月筆者有幸參加濰坊市教育局組織的中小學校長暑期培訓班。本次培訓內容豐富,既有系統的理論闡釋,又有鮮活的實例呈現,涉及辦學的方方面面;授課者既有專家領導,又有來自基層一線的校長,高端引領與具體實踐實現了緊密結合。兩天下來,收獲頗豐,受益匪淺,感悟頗多。
作為黨的教育事業,必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回答好“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一步強化黨建統領工作,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把黨建工作融入教育改革、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加快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應“牽住牛鼻子”,“十個指頭彈鋼琴”,做到統籌兼顧,穩而有序,求實求精。一是強化“底線”“紅線”意識,全面筑牢校園安全屏障。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性工作,充分研究校園安全的新動態,加強學校以“四個體系(工作、制度、支撐、保障)、四大區域(學習、生活、室外、校外)、兩個關鍵(意識、能力)”為基本格局的“442”安全工作模式的完善和實施,宏觀把控與細節落實緊密結合,全面構筑師生安全的堅實屏障。二是緊緊抓住課程課堂不放松,堅定不移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課程方面,進一步吃透教育綜合改革的精神和形勢,以“生活化”“綜合化”“學術化”“傳統化”為導向,堅持可行原則,整體規劃課程,突出課程特色,找準課程路徑,做到“一事一物皆教育、時時處處有課程”,一切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服務。課堂方面,堅持“不模式化”和“回歸本真”,以“少教多學”“先學后教”“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在學校“三自主五環雙解”課堂改革總體框架下,積極有效地轉變教師教的方式、學生學的方式。三是全力創設最佳內外部環境,為學校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以加快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為核心,深入推進以“四會—章程—核心”為主要內容的自主辦學改革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強化覆蓋全體學生家長的辦學滿意度調查機制的實施,積極引進第三方教育評價和服務,調動利益相關者參與學校辦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凝聚發展正能量,形成發展強大合力。
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控制式”管理,探索新的生態管理。具體說,一是中層以上干部“帶”。中層以上干部要做到覺悟高人一截,學習先人一步,做事快人一拍,付出多人幾倍,并全部下沉到教育前沿,既做好教育教學的“明白人”、科任教師的“排頭兵”、“攻堅克難”的主力軍,又要做好教育教學的“服務員”、科任教師的知心人、“破解難題”的推動者。二是黨員教師“領”。實施“紅燭先鋒”工程,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名師帶動、黨員結對幫帶等措施,讓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后勤服務等層面勇做表率。三是全體教職員工“和”。實施師德師風鍛造工程、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典型帶動工程、文化驅動工程,提升其綜合素養,增強文化認同感,職業獲得感。四是強化服務意識。管理的最大價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發現了多少人和培養了多少人。作為學校,要為教師松綁,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為教師提供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要盡可能地為教師創造學習提高的機會,搭建鍛煉成才的舞臺;要在教師心理、身體、家庭等方面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幫助,實施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