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鵬 張萍 孫俊濤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齊齊哈爾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1.在公共體育設施服務中,公共體育器材單一,場地利用率不高,居民的活動場所以廣場為主;2.在設施管理制度中,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人員不足;3.社區體育組織服務中,體育組織類型單一,主要是體育協會,居民的體育活動不夠豐富;4.在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這一方面,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社區居民活動的需要;5.在體質監測服務方面,能夠基本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關鍵詞:齊齊哈爾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
中圖分類號:G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4 — 0074 — 03
1前言
眾所周知,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中,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一直以來是重中之重,居民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何能滿足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需求,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社會調查的方式,對齊齊哈爾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進行分析,發現齊齊哈爾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發展對策,以期提高齊齊哈爾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和效率,為齊齊哈爾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研究提供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建華區、鐵鋒區三個區的社區居民作為調查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在齊齊哈爾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閱,了解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背景,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共發放300份問卷,所有問卷采用即發即收的形式,保證問卷的回收率。本次問卷回收248份,回收率為82.7%,有效問卷204份,有效率為82.2%。
2.2.2.1問卷的效度檢驗
結合有關專家進行多次修改和調整,最后的結果顯示,問卷的設計滿足本次研究要求,具有有效性。
2.2.2.2問卷的信度檢驗
問卷采用再測法,兩次測試間隔20天 ,其相關系度數R=0.8304,P<0.01,說明發放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2.2.3數理統計法
對數據的統計采用百分比計算。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齊齊哈爾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范圍研究
3.1.1公共體育設施服務
3.1.1.1體育公共設施
如表1所示,選擇社區內有公共基礎設施的有86人,占總人數的42.1%,沒有公共基礎設施的有118人,占總人數的57.9%。說明公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無法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應完善體育公共基礎設施,來達到居民的日常需要。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是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基本滿足居民的日常的活動需求。
3.1.1.2設施管理
如表2所示,選擇社區內有設施管理的有4人,占總人數的1.97%,沒有設施管理的200人占98.03%。說明齊齊哈爾市社區設施管理上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導致設施管理上嚴重的不完善。這也是在公共基礎設施配備不足所導致的的現象,所以應完善相應的設施管理制度、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來保障公共基礎設施的的安全性。
3.1.2社區體育組織類型
如表3所示,選擇體育協會占70.1%,社區俱樂部和其它類型占9.3%和20.6%。這說明社區組織還是以體育協會的形式為主,體育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健身活動,而且以政府為主導,貼近社區居民的生活深得居民的喜愛。但是組織類型相對單一,應利用其它的形式多元化發展居民的體育生活方式。
3.1.3體育活動場所
如表4所示,開展居民體育活動的場所方面比較靈活,包括社區附近的廣場、公園、學校體育場館等。其中廣場、社區內場地和公園分別占47.5%、32%、15.6%。說明居民的活動場所主要以這三種為主。
3.1.4體育活動項目
如表5所示,居民的體育活動主要以廣場舞為主占44.2%,其他的占據較少,應增加對其它項目的宣傳的同時增加活動的類型,發揮社區的主動性,多組織以比賽形式的活動,增加居民的興趣,使居民積極的參與進來。
3.1.5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
如表6所示,沒有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占97.55%,有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僅占2.45%,而且只是體育活動助理,并不是真正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有的居民甚至不知道社會體育指導員是什么職業。這說明,齊齊哈爾市各社區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是嚴重不足的,社會體育知道員在社區公共體育供給服務過程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3.1.6體育活動宣傳途徑
如表7所示,社區開展體育活動的主要宣傳途徑以標語為主,占59.7%,其它的宣傳途徑分別占27%和13.3。說明宣傳途徑太過單一,居民不了解體育活動的開展,應該運用多種宣傳途徑來讓居民更加全面的了解活動的相關內容。
3.1.7體質監測服務
如表8所示,社區居民每年參加體質監測的次數在1到2次的占35.3%和32.3%;4次的占12.3%、3次的占18.6%,1次沒有的占1.5%。說明齊齊哈爾市在體質監測服務方面,能夠基本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在公共體育設施服務中,公共體育器材單一,居民的活動場所以廣場為主;在設施管理制度中,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人員不足;社區體育組織服務中,體育組織類型單一,主要是體育協會,居民的體育活動不夠豐富;在體育活動場所方面主要是公共場所以廣場、社區內場地和公園為主,在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這一方面,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社區居民活動的需要;在體質監測服務方面,能夠基本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4.2建議:
增加體育設施的豐富性,制定完善的體育設施管理制度并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增加體育組織類型使居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增加體育活動的場館場所的數量,滿足居民的活動所需;加強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增加指導員的數量,增強素質,完善其考核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發揮社會和市場的作用,形成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多樣化。
〔參 考 文 獻〕
〔1〕戴健.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C〕.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2.
〔2〕荊俊昌,馮冰冰.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顯示困境與突破策略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3,(12):11-13.
〔3〕許金鋒,麻新遠.城市化進程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困境及破解途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04):37-43.
〔4〕姜大勇.山東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與改進策略〔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
(01):1-8.
〔5〕譚清芳,郭瑞.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缺失和均衡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
(10):47-49.
〔6〕俞琳,曹可強.國外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發展趨勢及啟示〔J〕.體育學刊,2011,(03):31-43.
〔10〕郇昌店,張琮.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概念的辨析—兼與范冬云先生商榷〔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05):23-24.
〔11〕孔祥.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供給主體及實現路徑〔J〕.體育與科學,2011,(04):66-67.
〔12〕浦義俊,王如佶.常熟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和社區居民參與情況的調查〔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03):42-43.〔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