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娜
摘 要:高校學業預警機制高校對教育教學進行質量監控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我國許多高校都開始推廣實施,其對于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優化學風建設、促使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文章從構建學業預警機制的必要性出發,通過對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內涵、意義和現階段存在的缺陷進行簡單剖析,提出了學業預警機制的構建、完善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預警機制;高等院校;學業困難;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4 — 0141 — 03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普及和推進,教育質量問題也被人們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國家統計局在2014年對我國教育類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后得出:普通高校的在校學生數已有2548萬人,遠遠多于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全國各類高校數達到2529所,高校數量上為世界第二;高等教育入學率由1949年的0.26%上升到2014年的40%。〔1〕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在增長幅度上已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期的310倍,由于各院校的教育規模逐年擴大、對大學生入學的要求不斷降低,學生的生源質量在整體上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
同時,對剛剛邁入大學校園開始獨立生活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在中學時養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接收新知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學生因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和受到家庭條件、網絡世界等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導致學業困難,無法按時順利畢業。以上種種在妨礙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和成才的同事,也是對高校進行有序教學的一種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教學質量。從長遠來看,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也成為一種嚴重的阻礙,高校只有為祖國源源不斷的輸送高質量高標準的人才,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有機會得以實現。因此,在現階段高校應著重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預防、減少和克服因以上矛盾而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困難和危機。糾正大學生的思想,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讓高校的大學生真正的拿著知識為祖國服務,為社會主義接班。〔1〕
一、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界定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工作者在學生學業成績評價體系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學生的成績是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直接反映,也是高校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的基本依據1。因此,高校通對學習困難生進行提前警示,針對他們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范性舉措,及早告知學生本人及其家長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并實施幫扶,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幫助學習困難生走出困境,做好他們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銜接工作,提高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和人才質量。〔2〕
二、構建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必要性
(一)構建高校學生學業預警機制的意義
構建學業預警機制,充分體現了我國高校“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學業預警機制將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態與成果及時的反饋給學生家長,是對學生家長教育知情權的一種尊重,有助于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形成學生、家庭、學校三方的聯系紐帶2。高校通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基礎培養,同時在學校內認清工程與社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是對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是在高校中突飛猛進的關鍵性時刻,另外,學生樹立好終生學習的長遠目標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關鍵儲備,能夠更好地推動高校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對學校的長足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3。
(二)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1.外部因素
1.社會上的多元化價值理念使學生學習心態出現異化。〔3〕如今社會上充斥著讀書無用論等其他不良思潮,這些消極的想法潛移默化的模糊扭曲著學生的認知,并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消極影響。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大學期間最重要的是鍛煉和積累社會交往和實踐的能力,導致了“關系第一,能力第二”的認知偏見,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降。部分學生本末倒置,只重關系,不重知識和能力。在大學生活中,不僅知識沒有學到,而且心里發生的扭曲,對社會產生了很重的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會導致多米諾骨牌原理,影響擴大化,導致很多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負面能量所滲透。
2.高校教育管理體制和教學方面的原因。我國的教育規模在改革開放后進入指數型增長,使教學資源分配不均勻,加上一些老師誤人子弟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也失去了學習興趣。另外,大多數教師在教育評價體系的影響下,將學生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好學生、差學生的唯一標準,這無疑會對個性差異較大的學習困難生產生不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3.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有些家長在生活條件上無條件地、盡一切可能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導致孩子太過追求物質享受而沒有心思學習;有些家長采用“放養”模式,完全忽視了孩子在校期間學習和能力的培養;還有些家長不顧學生實際情況,一味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家長還會產生攀比心里,對比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家庭的孩子,這種心里普遍存在于我國的家庭中,家長的潛在的虛榮心與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產生強烈的碰撞,導致學生抵觸學習,喜歡自我個性的展示。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扭曲學生對學業的認知,導致學生無心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內部因素
1.自我管理能力差。大多數獨生子女對父母有著很強的依賴心理,尤其在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時,不能完全自理或難以適應,遇到困難不知如何解決,導致對挫折產生恐懼感。另外,面對手機、網絡等其他誘惑,不能統籌規劃,合理的分配學習、娛樂時間,進而影響學習效果,逐漸產生厭學情緒。〔4〕
2.缺乏清晰的自我認識。一般來說,學習困難生對自己沒有明確而清晰的認識,不知道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更適合自己。同時受到在中學時期已經養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的限制,致使不能更好地應對大學學習生活。
3.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計劃。恩格斯說:“沒有計劃的學習簡直就是荒唐”,毫無疑問,有無計劃及計劃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的好壞。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學習困難生來說,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等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目標是有一定難度的。
三、高校學業預警機制存在的問題
當前已有不少高等院校針對學困生設立學業預警機制,對他們進行專門化、特殊化的管理,以加強學生學風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更高質量的可用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高校的學業預警機制作為新的學生管理制度,也是一種新思路、新模式,還在不斷的摸索中,在實施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了不足。〔5〕
1.形式單一、預警內容不全面
很多學校都意識到了設立學業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因此針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或學習績點進行了詳細的劃分,每學期期初、期中、期末都要對他們預警。但是,僅僅預警的內容僅僅只是針對成績、日常考勤,預警的形式太過單一,忽略了與學習成績密切相關的其他方面,如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課堂紀律、作業完成情況等等,僅通過成績并不能夠全方位真實的展現學生學習情況4。這樣,預警機制本身的效能并沒有得以真正全面有效的發揮,無法解決學生面對的實際問題。
2.沒有系統的數據處理、網絡利用率低
學業預警機制在理論上是利用網絡平臺建立起的囊括了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數據的一種管理模式。而當前大部分高校的學業預警系統僅僅是對這些基礎數據進行展示,無法篩選,更不具備處理數據的能力。更有些高校的預警機制沒有利用任何的網絡平臺。因此,在具體的實施工作中,更多的都是靠人工操作,由年級輔導員或其他教輔老師完善繁多的預警數據。工作量大大增加的同時,也并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當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會遇到的困難,效率著實低下。
3.實施力度不夠,成效甚微
由于實施學業預警機制的初期準備不充分,沒有及時建立起完善的學生信息檔案,在實施過程中,沒有指定專門的負責人員解決問題學生即將出現的種種問題,導致學校、老師、家長對預警學生的管理脫節。此外,各種信息反饋、更新的不夠及時,與問題學生的心理輔導等措施沒有落實,都是導致預警機制沒能更好的發揮其效能的原因。
四、完善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措施
1.建立長效學業預警機制
學業預警制度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在學業早期出現的問題,并不是一種處分。依照學業預警程度的不同分為一般預警、留級查看、退學處理。首先,學院在每學期開學做好學生的績點統計工作,確定預警學生名單,并下發《關于學業預警的通知》。然后通過談話了解每位預警學生的學習狀態,思想狀況,并請學生家長積極配合好學校開展的預警工作。最后,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和思想教育,制訂幫扶計劃。另外,每學期的期末召開預警交流會,對幫扶工作的進展情況、制度的管理過程進行總結和信息回饋,對于預警學生進行每周的學習情況記錄,便于進行預警調整,形成系統,針對預警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調整幫扶措施,為日后的工作提供借鑒和計劃準備。
2.建立三方合作機制,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的學習風氣和教育效果是教師、學生、管理人員三者一起努力的結果,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習困難生的學習進步,也是教育者和管理人員的本職所在。
(1)對預警學生實行課堂簽到制度。學習委員每堂課都應核實預警學生的到課情況并進行簽到,然后將信息及時的反饋給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對有曠課行為的學生加以批評矯正。
(2)加強師生溝通交流。優秀的教師能夠與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高質量的溝通交流營造健康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以此達到引導教育的目的,也是有利于實施對學習困難生長期有效的幫扶措施。對教師關于學生預警制度的長遠意義進行溝通學習,對預警學生進行特殊關注,對預警學生進行多鼓勵,多教育,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內心中改正抵觸自主學習課堂學習等不良習慣,只有從師生兩方面著手,預警制度才會有高效能,帶動學風校風的快速轉變,從而引導大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觀念,讓學習沒用,關系至上的學生從心底里革除錯誤觀念。
(3)建立一對一幫扶制度。根據“學困生”的具體狀況,在班內結成學習幫扶小組,實行一對一的輔導,并組織“學習困難學生”堅持上晚自修,及早預習、補習功課,促進優良班風學風的形成,帶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成長。班級內的幫扶制度可以有效的團結班級凝聚力,對整頓班風學風具有很大的意義(或者寫有利于整頓班風學風)另外,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在同學生的接觸中難免會有思想碰撞,讓班級內進行自我的幫扶管理,不僅增強了同學們對班級的感情,還能更有效的緩沖教育管理者與預警同學的內心沖突,當預警學生的成績發生顯著變化的時候,這種潛在的內心沖突才會消失,所以,為了預警班級預警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班級內部的幫扶小組也是很有必要的。
(4)加大課堂考勤檢查力度。各年級輔導員每周對本年級的課堂考勤情況進行隨機檢查,并及時與任課老師溝通、了解課堂情況,并對曠課學生給予通報批評,并進行逃課學生的一對一教育,了解逃課學生的心理情況,生活情況,進行進一步剖析,并從職業發展的方向進行深刻的討論。
(5)不定期召開交流會,教育高年級的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心得,讓低年級的學生認清自己未來可能處于的“危險”地帶,從心底震撼他們錯誤的觀念,認清知識改變命運,而不是關系改變命運。高年級學生的真心想法,代表了低年級學生的未來想法,面向未來,改變自己。
(6)建立領頭學習觀念,面對知識傳播呈爆炸式增長的今天,社會跟風情況出現了嚴重的畸變,一個不想上課會帶動一個宿舍,嚴重的會帶動一個班級。從根本解決問題,就需要從解決學生懶惰心理出發,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良習慣,另外,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帶頭,班委起到引導的作用,把學生引導進優良學生和良好習慣的道路上。對一些預警同學進行適當的表揚亦可以增加其學習動力。
3.以學生為本,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為了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素質,高校以學生為導向,因材施教,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持續發展,通過開設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成為“四有”青年5。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由于手機等通訊設備的高速發展,部分學生的上課情況以及上課注意集中情況不是很好,一些同學沉迷網絡游戲,手機游戲很嚴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學生個人情況為主,以整體課堂教育為引導,開拓學生自己的內心,從內心中達到一個合格的大學生的要求,在進行教育的同時,輔以一對一談話、一對多談話,開班會,做調研等形式,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在教育的同時,教師要學習并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新時代的中國在慢慢的影響著世界,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少年強則國強,教育學生從大局觀世界觀出發,心懷世界,心懷未來,主動改變自身情況,認清國情,認清現狀。
結束語
高校學生學業預警機制的建立、運行與實施是一個連續性、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在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持續改進。學校應充分重視對學習困難生的后續教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與反思,進一步完善、落實學業預警機制,促使學生健康良性成長,從而更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參 考 文 獻〕
〔1〕汪福俊,陸蘇華.學分預警系統中的學生管理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0,(17).
〔2〕陳欽華.構建學分制下高校學生學業預警機制的探索〔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0).
〔3〕吳新華.高校學生學業預警系統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9).
〔4〕臧動.預警機制:現代學校發展的保障〔J〕.教育研究,2005,(08).
〔5〕林澤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預警教育方法探析〔J〕.考試周刊,2007,(07).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