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蕊 張軍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了進一步適應現代化高校體育改革,適應市場發展規律,高校體育必須實現產業化發展。但是,受舊體制和管理理念,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健全等問題的影響,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備受限制。據此,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產業化進行了深入思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產業化
一、高校體育產業化的重要作用
在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正確引導下,高校體育產業以市場為導向,把服務產品生產、流通、交換、消費各產業鏈集合,成為完整的體育產業市場體系,以此實現體育產業市場經營一體化。高校體育產業化,不僅順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還是新時期進一步深化高等體育教育改革的重點所在。在我國經濟體制實現市場體制模式轉軌的過程中,高校體育產業化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高校體育產業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組織者與參加者的積極性、主動性,激勵體育組織方和供給方積極參與,并確保自身的盈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高素質的優秀人才,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強化大學生的體質,還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高校體育產業化能夠擴大體育的再生功能,確保高校體育行業實現健康穩定發展。在體育產業中,高校體育產業的結構體系,由于教育行業創造產值較大,占據著重要地位,為其他體育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動了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形勢下,為社會群眾參加體育鍛煉提供場地和設施設備,并對相關工作人員給予專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同時,優化群眾的體育消費觀念,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提供更多的就業實踐機會,從而促使地方性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體育產業化現狀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大體表現在四個方面,其一,以本體市場作為主體的高校體育市場形成了一定規模,市場體系框架逐漸清晰;其二,體育產業開發領域主要包含經營有形資產,開發和利用無形資產,體育產業質量與效益不斷提升,大部分體育資產和資源顯示出了良好的開發潛力與市場優勢;其三,社會投資舉辦高校體育產業的形式實現了快速發展,并涌出了大量與現代化體育制度相符的體育企業;其四,確立和形成確保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多層次、多形式化產業化籌集資金的機制。
(一)缺乏理論研究,產業化觀念閉塞
理論指導實踐,一直都是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熱點研究問題,但是,其研究依舊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尚未形成規范性理論體系,一些局部和邊緣研究,根本不能作為理論經驗加以利用,因此,在高校體育產業化上,只能夠自行積累經驗。在思想觀念上,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認為教育屬于消費性公益行業,資金都是政府所提供和控制的,不應該實行產業化。沒有擺脫傳統觀念的限制,構建依賴自身資源優勢,所創造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導致自身實踐能力明顯不足。
(二)缺乏潛在資源開發,產業化形式單一
現階段,高校擁有了一定的資源優勢,即體育教師、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可以涉獵的領域非常多,即體育培訓,體育用品開發、銷售,承辦體育比賽,運動訓練等。但是,因為缺乏體育產業意識,社會開發成不足,使得體育資源的利用率明顯降低,產業化形式太過單一。主要是因為首先,高校體育大部分都是封閉式管理與運行機制,其受校園限制,與外界交流較少,沒有充分發揮高校應有的體育功能,面向社會。其次,只有少數高校涉獵了體育用品開發、無形資產開發等領域。再次,大多數高校只是局限在出租體育場館上,對高校體育所潛藏的人力資源、培養指導行業的開發少之又少,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體育產業化發展。
(三)缺乏成熟的市場運作環境,市場定位狹窄
產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但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觀念影響下,大多數高校并不重視體育產業的企業化建設、商業化開發、市場化運作,體育產業的定位依舊集中在學校自身,并未把高校體育產業融入企業和社會。在分析和開發市場上,嚴重缺乏創新意識與開拓能力,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結構要素配置的科學合理性也明顯不足。所以,以市場規則作為基本準則,在產業結構市場運行中,不斷完善其功能,是高校實現體育產業化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三、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有效對策
(一)更新觀念
高校自身應該樹立體育產業化經營意識,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在傳統思想觀念的約束下,過于重視體育教育和課余訓練,產業化發展意識較差,并沒有意識到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社會在體育需求越來越多,思想觀念無法適應市場經濟與體育產業化需要,這已經成為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主要障礙。所以,在此形勢下,高校體育應該先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高校體育理念,樹立良好的產業化意識,積極擴展高校體育產業化新思路。只要是對于學生體育素養培養有利的活動,不論形式都可以去嘗試。同時,高校還應該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作為支持,促使新時期高校體育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契合。
(二)政府給予政策支持
其一,相關部門應積極構建產業政策法規,以此正確引導高校體育產業,促使其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其二,適當加大投資力度。高校體育想要實現產業化發展,必須以資金作為基礎條件,但是社會所提供的資金是有限的,根本無法滿足高校體育產業化的需求,這就要求政府給予一定的投資,從而為高校體育產業化提供更加堅固的資金支持。其三,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高校體育產業化主要是以高校作為載體,所生存發展的,并不是完全的贏利。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適度提供一些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并鼓勵體育器材和設施生產企業為高校體育給予資助。其四,為高校體育發展提供信貸優惠政策。為了實現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國家應適當降低貸款利率,或者提高貸款額度。
(三)發揮高校體育既有優勢
首先,高校體育應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即體育場館和設施器材,并采取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即完善的檔案資料,為高校體育實現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高校還應具有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主要包括教練、裁判、教授等,在教、研、練等各方面,聚集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促進高校體育產業化的有序發展。再次,高校是獲取、利用、傳播體育信息的主要載體,可以為機構和個人開展科研項目提供便利,對此,高校體育可以為運動訓練和比賽提供一些相關信息、技術分析、咨詢服務等。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場館、設施、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面向市場,提供有償服務,以此尋求產業化發展道路,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作為資金,還能夠滿足人們的體育多元化需求。
(四)與時俱進,發展俱樂部
高校體育主管部門積極組織體育俱樂部,師生和社會成員可以自愿參加,在繳納費用的同時,享受會員權利和義務。因此,想要實現產業化發展,必須加大俱樂部發展力度,積極健全俱樂部的經營模式,加強產業化發展實踐。其一,高校體育俱樂部需要具備基本功能,以此為高校師生與社會成員提供完善的服務,即健身、娛樂等。其二,準確掌握高校體育俱樂部經營的本質,在完成體育教學、科研、競賽等基礎性工作之后,才能有序開展,并積極納入學校經濟開發中去,接受學校的統一領導與要求,有機結合俱樂部活動與體育目標。
結語
總之,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下,高校體育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但是,依舊面臨著一些難題,亟待解決。這就需要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高校體育產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科學合理利用體育資源,不斷更新優化產業化發展觀念,還要做到與時俱進,進一步發展俱樂部,在此基礎上,政府相關部門還應該適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從而從根本上促使高校獲得良好的綜合效益,促使高校體育產業化快速實現與體育產業的融合,進而實現產業化長遠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費逢吉.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1,30(2):165-166.
[2]劉陽.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現狀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2,31(27):233-235.
[3]程花.關于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科學與財富,2013(11):102-103.
[4]閆冬.高校體育產業化分析[J].體育時空,2013(19)
[5]陳力全.論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消解[J].成人教育,2010,30(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