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維
【摘 要】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數學,不但給學生帶來許多新的要求,也給任課教師帶來極大的挑戰。本文以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數學為例,通過分析現狀,明確要求等問題為出發點,向各個方向開枝散葉。探索新高中模式下的有效教學途徑,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從而達到高考加分的目的。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數學;有效教學
引言
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受到教育界廣泛關注。對于高中數學而言,由于在高考的影響下,讓許多教師的老舊教學方法難以改變。比如,題海式練習法,不僅教學效率低下,而且還會極大打擊到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當前,急需探索出一條,在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學之路,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高高考成績。
一、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學現狀
數學這門學科,注重邏輯性且較為抽象,部分高深的知識難以運用到生活中。進入高中階段,數學的學習已經從其他學科中完全孤立出來。難運用、較抽象、高難度,讓許多學生望而卻步,很多在初中階段學習很好的學生,漸漸對其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學生偏科,甚至讓學生產生寧愿在其他優勢學科努力,也不愿學習數學,用他科分數來彌補不足的想法。
新高考模式的出現,為數學帶來一系列的利好影響,改變學生對數學等一些枯燥學科的片面認知,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新高考模式下的有效教學
(一)強化基本知識點,為學生打好基礎
無論任何一個學科,基礎知識向來是考驗學生能力的關鍵,在一張數學試卷中,選擇題的80%以上,填空題的70%以上,以及前半部分大題都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量。而且,基礎知識的難度不大。比如,集合知識點、概率知識點、三角函數圖像分布、等比數列運算等,都屬于單個概念,與其他知識點沒有什么特定的聯系,做到融會貫通并不困難。學生只要掌握這部分知識點,并熟練運用,就可以在高考數學中取得顯著成績。
教材中,一些基礎知識往往體現在概念、定理定律和一些公式中。這部分內容需要反復記憶,一些學生在高考復習中往往會為了節省時間而忽視這類知識,或是根本不去留意。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學,也可以采取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加深記憶,充分地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教學指導,這種方法不限于地域,不限于時間,線上互動的方式也能增強教學趣味性,深受師生的歡迎。
總而言之,教師既要在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也要在課下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
(二)注重思維邏輯性,幫學生提高水平
數學具有嚴謹性、邏輯性、條理性、靈活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科學思維,并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著重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如果學生在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考試中就很難有良好的發揮。不但容易影響解題時間,思維的錯亂讓解題效率下降,而且還會影響到接下來的其他題目。舉個例子,數學考卷中,立體幾何大題往往是比較復雜的。通常情況下,第一問需要證明圖形關系。如,需要證明兩個平面的平行關系,或是證明兩條異面直線的水平關系。在這種題目下,用傳統方法很難表現,因為這種三維圖像很難勾勒。可是,如果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思維,完全可以輕松構建一個直角坐標系。將問題由繁至簡,運用簡單的手段解決復雜的問題。部分優秀的學生,可以在腦海中描繪出圖形的形狀,先去懂得各單位的位置關系,接下來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數學邏輯灌輸到學生的思維中去。將教材與考題相結合,將舊知識與新知識相結合,將抽象方法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逐步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當然,數學思維的養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積累,這樣形成的數學思維,可以穩固在學生頭腦中,是提高高考數學成績的一大助力。
(三)指導解題技巧,助學生提高效率
理科的概念公式往往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得到證明,同樣,一道題目通常也會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力求一題多解,是數學教師應該做的。培養學生探索能力應該從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在授課中,面對一些定理、公式、定律。教師需要反復求證,教材上的方法,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分別講解數個求證方法,讓學生自行辨認哪種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同樣,也可以針對某種方法進行逆向反推。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又能證明數學邏輯的合理性。
然后,在學生通過教材掌握了一些技巧之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把技巧落實到實戰中。教材中的定律或公式,往往會通過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學生最基本的道理。之所以數學題目解答困難,是因為學生學到的是簡單定律,運用到實際中卻是數個知識點結合起來的復雜問題。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開辟一條最簡單解題思路。比如,在一道多邊形與圓相結合求某個夾角的題目中,教師可以通過兩個方向教授。一種方法直接通過計算,畫輔助線的方式求得角度;還有一種方法,通過計算與其相對應的角度,如所求角與另一個角在同一個直角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應該先講解相較困難的方法,欲揚先抑,然后再講解簡單的方法。這樣,學生會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最后,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很多時候復雜題目只是數個簡單題目堆積而成,只要做到穩步求解,中層學生也能夠做到輕松解答。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列出幾個拆分出來的題目,逐一求解,然后再將其共同拼合成大題,使學生認識到大題的由來。這樣,不僅能克服學生“大題怕”的毛病,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大局觀,在考試中面對大題從容應對。
(四)注重多媒體運用,讓學生充分理解
時至今日,互聯網已經成熟地運用到社會各個方面,教師同樣應該運用科技手段,注重教學的多樣化。
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好地利用光影、聲音、圖形、動畫等媒體技術,讓抽象的數學簡單化;也可以充分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重點難點集中處理,用醒目的顏色著重標記。更重要的是,在傳統三維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在黑板畫圖,或是單純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亦或是用書本等道具代替等方式機械地呈現位置關系,這讓本來就抽象的題目更加晦澀難懂。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3D建模,或是構建CAD,讓復雜的圖形真切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幾何空間立體感。通過視覺、聽覺、文字、圖形多方面向學生充分展示知識點,讓教師高效授課,使學生充分掌握。
(五)為學生心理疏導,使學生適應考試壓力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放在這里,砍柴就是數學學習,磨刀則是與學生的日常交流和心理疏導。只有保證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會知識。
經過十二年寒窗苦讀所迎來的高考,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就因為高考的重要性,所以一些高中生在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容易產生心慌煩躁、無法集中注意力,平時簡單的問題卻不會解答等問題。更有甚者導致抑郁,嚴重危害身心健康。面對這種情況,數學老師應該從三個方面抓起。
首先,注意學生心理,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注意以朋友的心態和他們交流。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抗壓能力,確保學生在考試中可以正常發揮,甚至是超常發揮。
然后,教師應該講究方式方法,比如在課堂模擬考試中,將原本的考試時間進行縮短,營造逼真的考試氛圍,強化學生心理素質。
最后,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相比與老師,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會更加了解。教師與父母的經常溝通,會為學生營造一個更適合自身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身心健康,面對高考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成績。
總結
綜上所述,面對全新的高考模式,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現如今的教學現狀,從基礎知識點、數學邏輯性、解題方法技巧、新媒體的應用以及關注學生心理等數個方面一同著手。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融匯新型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保證高考數學成績,同時確保持續為社會輸送高質量尖端人才。
【參考文獻】
[1]陸燕燕.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淺探[J].數學教學通訊,2015.03:37-38
[2]韋艷.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探討[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