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朝暉
(蓬安縣人民醫院,四川 南充 637800)
近年來,人們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導致近年來我國肝膽疾病患者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膽管結石、膽囊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均是臨床上常見的肝膽疾病,病情嚴重者需通過手術進行治療[1]。膽瘺是指患者在進行肝膽手術后,其肝內膽管發生破裂引起膽汁外溢的情況。膽瘺是肝膽手術的常見并發癥,易引起患者發生腹腔內感染、膽汁性腹膜炎等癥狀,使其病情加重、治療時間延長,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對接受肝膽手術后發生膽瘺的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可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提高其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對接受肝膽手術后發生膽瘺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蓬安縣人民醫院接受肝膽手術后發生膽瘺的86例患者。將這8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3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25~58歲,平均年齡為(39.65±4.16)歲;其中接受腹腔鏡下膽囊摘除術的患者有15例,接受肝葉切除術的患者有14例,接受膽總管膽腸吻合術的患者有10例,接受膽管癌根治術的患者有4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25~59歲,平均年齡為(39.96±4.02)歲;其中接受腹腔鏡下膽囊摘除術的患者有16例,接受肝葉切除術的患者有14例,接受膽總管膽腸吻合術的患者有10例,接受膽管癌根治術的患者有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兩組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進行相應的治療。同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觀察患者膽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的情況,并對其進行營養支持。2)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嚴格遵醫囑對其進行用藥指導。3)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護理。4)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護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1)為患者講解有關肝膽疾病、肝膽手術及膽瘺的相關知識,以消除其對手術療效的疑慮。(2)與患者進行交流,對其心理的狀況進行評估,結合其性格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消除其焦慮、抑郁、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使其能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3)每天按時詢問患者的休息情況及其有無不適感[3]。2)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1)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講座、播放視頻等方式使其了解術后膽瘺發生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并告知其相關的注意事項,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2)對于因疼痛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的患者,可通過協助其取左側半臥位的方式來緩解疼痛。(3)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為其選擇適宜的娛樂活動,如聽歌、看電影等,以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進而減輕其疼痛感。(4)對于疼痛嚴重的患者,遵醫囑為其使用相關的藥物進行鎮痛治療[4]。3)加強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如增加其維生素、蛋白質、糖分、脂肪等的攝入,以增強其機體的功能,預防其發生營養不良的情況,進而促進其傷口的愈合。4)患者術后需臥床休息,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簡單的肢體運動,適當的協助其進行翻身。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需協助其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以增強其體質、預防其發生各種并發癥。5)對患者進行膽汁引流護理。(1)密切觀察患者膽汁引流的情況,保證其引流管的通暢,以降低其膽道內的壓力,促進其膽汁的流出,加快其膽瘺的愈合。(2)確保患者引流管固定牢固,避免其發生扭曲的情況,并記錄其引流液的量及顏色。(3)術后1周為患者進行雙套管持續低負壓吸引引流,使其深處的積液流出,合理控制引流操作過程中的負壓,以避免吸附其雙套管周圍的組織,導致套管發生堵塞。(4)嚴格依據無菌操作規范進行引流管護理,以避免患者發生感染。(5)對于右上腹出現腹膜炎且引流管中無液體流出的患者,及時沖洗其引流管,防止其引流管發生堵塞的情況。(6)對出現胸悶、氣促的患者,對其進行血氣分析并進行胸腔影像學檢查,以防止其因腹腔內積蓄膽汁而引起其發生胸膜炎、胸腔積液等并發癥。6)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抗炎治療,以防止其發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對比兩組患者治護前后焦慮的評分、抑郁的評分,對比其治護后進行持續引流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其對護理的滿意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心里狀況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示其不良心理狀況越嚴重。根據本院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等級。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4.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持續引流的平均時間、術畢至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住院的平均時間均更短(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持續引流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的時間、住院時間的對比(d,)

表1 兩組患者持續引流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的時間、住院時間的對比(d,)
組別 例數 持續引流的時間 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 住院的時間觀察組 432.65±1.134.61±2.4610.93±2.25對照組 434.52±1.927.74±2.7217.03±2.68 t值 5.505.5911.43 P值 <0.05 <0.05 <0.05
治護前,兩組患者焦慮的平均評分、抑郁的平均評分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焦慮的平均評分、抑郁的平均評分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的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351.73±5.3829.84±4.1254.93±5.6834.16±4.53對照組 4351.39±5.0539.35±4.5253.86±5.8441.22±4.74 t值 0.3010.190.867.06 P值 >0.05 <0.05 >0.05 <0.05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對比
肝膽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手術是治療肝膽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對肝膽疾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易出現膽瘺等并發癥,不利于肝膽疾病患者的術后恢復,影響其治療的效果。術后膽瘺發生的誘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1)施術者經驗不足,手術操作不當。如對膽囊管進行結扎不牢固、對膽囊殘端縫合不嚴或在術中對膽囊管進行夾閉不全等。2)術中忙于對患者進行止血而忽略對其肝斷面細小膽管的斷口進行處理,使其因膽汁引流不暢而形成肝斷面膽管膽瘺。3)膽腸吻合口狹窄導致膽汁流出受阻或因創面感染等導致吻合處供血不足、愈合不佳形成膽腸吻合口處膽瘺。當患者發生膽瘺后,會出現循環功能障礙,需及時對其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預防并糾正其體內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6]。加強對肝膽疾病患者進行術前診斷等可預防膽瘺的發生。對于已經發生膽瘺的患者,需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以減輕其身體的不適感,縮短其治療的時間。綜合護理是根據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對其進行高效優質護理的護理模式。在患者清醒后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可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有研究表明,綜合護理可有效縮短肝膽手術患者進行持續引流的時間,使其能盡快的下床進行活動,增強其機體的功能、加快其康復的速度、縮短其住院的時間[5]。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治護前后,兩組患者焦慮的評分、抑郁的評分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焦慮的評分、抑郁的評分均更低,其引流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其對護理的滿意率均更高。
綜上所述,對接受肝膽手術后發生膽瘺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提高其恢復的速度,縮短其治療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