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璐
(資中縣人民醫院,四川 資中 641200)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是治療腎結石、腎盂結石及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最佳術式。該術式具有創傷性小、結石清除率高等特點[1]。對于患者而言,接受手術既是接受治療的過程,又是遭受創傷的過程。作為一種應激源,接受手術可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恐懼等應激反應,不僅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增加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有研究表明,對進行手術的患者實施細節護理,可幫助其調整心理狀態,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2]。本文主要探討對進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腎結石患者實施細節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資中縣人民醫院進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102例腎結石患者。將這102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細節組。在細節組患者中,有男32例,女19例;其年齡為32~68歲,平均年齡為(47.91±10.46)歲;其腎結石的直徑為2.1~3.8 cm,平均直徑為(2.92±0.92)cm;其中,左側腎結石患者有27例,右側腎結石患者有24例。在常規組患者中,有男34例,女17例;其年齡為33~65歲,平均年齡為(47.98±10.87)歲;其腎結石的直徑為2.4~3.9 cm,平均直徑為(2.97±0.95)cm;其中,左側腎結石患者有28例,右側腎結石患者有2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進行術前超聲檢查和靜脈尿路造影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病情符合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適應證。2)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存在交流和溝通障礙。2)患者患有精神疾病。3)患者存在心、肝、肺功能不全。4)患者患有腦血管疾病。5)患者患有惡性腫瘤。6)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術前,告知患者禁飲禁食12 h。2)術前,做好手術室的清潔和消毒工作,調節手術室的溫度及濕度。3)術后,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如血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等。4)術后,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如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匯報。對細節組患者進行細節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術前細節護理。⑴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對其中合并高血壓或心臟病的患者,應遵醫囑對其進行對癥治療。⑵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對于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查找導致其產生不良情緒的主要原因,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⑶向患者詳細介紹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手術方法、術后的注意事項、手術的優勢及手術的特點,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手術。⑷通過圖片或視頻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及設備等,消除其緊張感。⑸指導患者進行體位適應性訓練,以滿足其術后的需要。2)對患者進行術中細節護理。 ⑴護理人員應詳細檢查手術室儀器設備的性能,確保攝像系統的正常運轉及碎石機、灌注泵、顯示器等功能良好。⑵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再次確認其姓名、年齡及進行手術的名稱等,并詢問其手術室的溫度是否適宜。如果患者感到不適,護理人員應調節手術室的溫度以提升其體表的舒適感。⑶常規消毒鋪巾后,在患者的術野貼一個無菌手術膜,并使用無菌保護套將C型臂X光機妥善包裹后,固定在其患側的腰部。⑷調整攝像系統的位置,使其處于施術者的對側。調整灌注泵的位置,使其位于施術者的對側或左側,并將灌注泵的壓力設置為0.4 MPa。調整碎石機的位置,使其位于施術者的后方。⑸協助患者取截石位,并對其進行患側輸尿管的逆行插管。操作成功后,將患者的體位調整為俯臥位,并在其患側腰腹下放置一個軟枕,使其腰背部隆起。⑹做好患者暴露部位的保暖工作,同時,注意保護好其隱私。⑺密切觀察患者尿液的顏色、性質等,避免其出現大血管損傷。⑻根據術中操作的需要,調節攝像系統的明亮度及灌注泵的流量和壓力。灌注泵的流量以300~400 mL/min為宜,灌注泵的壓力以200~250 mmHg為宜。⑼對術中使用的無菌生理鹽水等液體進行適當的預熱,并根據患者體溫的變化靈活調整灌注液的溫度。3)對患者進行術后細節護理。⑴手術結束后,詢問患者手術切口發生疼痛的情況,并教會患者通過深呼吸等方式緩解疼痛感。⑵術后第1 d,告知患者可進食流質食物,如菜湯、肉湯、黑魚湯等。術后第2 d,如患者無胃腸道不適,可告知其進食半流質食物,如稀飯、蒸蛋米湯等。術后第3 d,告知患者進食營養豐富、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并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⑶術后24 h,護理人員為患者的手術切口更換敷料,以保持其手術切口的干燥和衛生。⑷告知患者多飲水,養成及時排尿的習慣。⑸告知患者在下床活動時,避免做劇烈的運動,如用力蹲起等。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耐受性的優良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根據盛云霞等[3]的研究結果,將患者的手術耐受性分為優、良和差三個等級。1)優:患者的情緒穩定,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治療,其術中未發生心率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2)良:患者的情緒有輕微的波動,能夠較好的配合手術治療,其術中未發生心率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3)差:患者的情緒波動較大,對手術存在排斥心理,其術中發生心率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術后并發癥包括膀胱頸部痙攣、尿失禁和尿路感染。
使用SPSS22.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與常規組患者相比,細節組患者手術耐受性的優良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耐受性優良率的比較[n(%)]
經過治護,與常規組患者相比,細節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手術室是醫院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檢查、診斷、搶救的重要場所。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護理工作一旦出現問題,可使患者出現因組織器官損傷而導致的功能障礙,甚至可危及其生命[4]。有研究表明,進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患者通常承擔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狀態可使其術中各項生命體征出現巨大波動,嚴重影響其對手術的耐受性及術后恢復[5]。因此,對進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患者施行細節護理尤為重要。細節護理是一種較為常用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可有效地規避因細小環節所致的護理差錯事件,既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又能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6]。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細節組患者手術耐受性的優良率高于常規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常規組患者。這說明,對進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患者實施細節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其對手術的耐受性,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