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慧娟
【摘要】近年來“校園貸”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由于其市場范圍廣、社會需求量大、發展前景良好等特點,成為了高校大學生面臨資金短缺時的主要的選擇之一,但由此引發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逐漸引起了社會、學校、家庭以及政府的多方關注。本文基于高?!靶@貸”現狀、存在問題、危害等多方面探討應對策略,力爭能減少高校校園貸犯罪和校園悲劇,有效保護大學生合法權益。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校園貸 大學生
一、校園貸產生背景及現狀
2009年,國家采取政策調整,限制傳統銀行在大學生范圍內的信貸業務。2014年,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尤其是在2015年提出“互聯網+”這一國家戰略發展計劃之后,網貸平臺抓住時機,迅速拓展大學生信貸業務,成為P2P金融產品發展的主力軍之一。而校園貸平臺又暴露出許多問題,給社會發展與大學生自身及經濟方面造成巨大影響。尤其是從2014年起,各大高校校園中校園貸款廣告鋪天蓋地,遍布校園,在高校中慢慢的發展起來。高校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消費欲強、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好,很多人的消費觀念都是提前消費。校園貸的出現,就是為了滿足大學生的物質消費需求、攀比心理,重點推出變化多端的娛樂設施、“雙十一、雙十二”促銷打折、電子產品以舊換新等千變萬化的活動來吸引大學生的眼球,為自身的發展開辟更多更好的新道路。
二、存在問題
校園貸存在多種形式,有不良貸、高利貸、多頭貸、傳銷貸、培訓貸、刷單貸等,因此校園貸必然存在多種問題。從問題的對象角度考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從學生角度來看,惡性事件頻發、個人信息泄露、被貸款等普遍存在。校園貸是2016年轟動校園及各大社會輿論的話題之一,有關校園貸的惡性事件已經對學生身心健康、高校形象造成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另外,導致學生個人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是一些網貸平臺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出了問題,甚至有些網貸平臺直接出售消費者的信息,校園貸中還存在大量“被貸款”現象,使得學生遭受經濟損失。
從網貸平臺角度來看,競爭激烈,風控不嚴,資金風險較大。校園貸平臺大多放款門檻較低,對申請貸款主體審核不嚴,由于還沒有建立起校園征信體系,且網貸平臺之間也難以做到信息共享,于是多頭授信情況頻頻出現,讓學生有機會“拆東墻補西墻”,導致資金缺口越滾越大,貸款無法收回。同時,由于專業能力缺失,無法對學生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進行有效評估,因收費不透明而演變為變相高利貸,校園貸平臺不合法催款手段層出不窮,于是就出現了“裸條催債”“暴力催債”等非法行為,觸碰法律底線。平臺的風控措施差別較大,對后臺數據的管理也有漏洞,存在學生身份被冒用的風險。此外,由于貸款學生生源地來源廣泛、學生畢業更換聯系方式等原因,導致貸款無法收回,資金風險較大。
三、社會危害
不良校園貸不僅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甚至還危害心理健,毀掉一個幸福的家庭,讓他們失去自己的寶貴生命。例如,一些大學生在接觸到如新款手機、名牌衣服等產品,往往缺乏理性認識和情緒控制,校園貸的虛假宣傳蒙蔽了學生的雙眼,讓他們走上了歧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同時,校園貸還給學生的家庭帶來的嚴重影響。一般情況下,家長得知學生欠款時,欠款金額已經相當大,家長需要拿出所有的積蓄、向親朋好友借款、甚至賣房等方式來籌集資金,才能填平欠款。
四、策略
1.強化學生對校園貸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首先通報各新聞媒體發布的因校園貸引發的案件,告訴學生校園貸可能帶來的危害,告誡學生遠離校園貸;其次是傳達相關部門關于規范校園貸的通知,讓學生了解校園貸產生的危害,仍在開展的校園借貸均為違規。大學生接受校園貸提供的貸款服務,很大程度上是去購買超出自己實際承受能力的物品?!盎魈斓腻X”這種超前消費的觀念錯誤的誘惑了部分人,消費的攀比又在推波助瀾,讓缺乏自制力、消費觀念錯誤的學生走進校園貸的陷阱。因此,高校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學生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合理的規劃日常消費行為。
2.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規范整治校園貸
2016年以來,國家以高校、地方銀監局和金融辦為支撐加大對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監管力度,其中包括疏堵結合,維護校園貸正常秩序;整治亂象,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綜合施策,切實加強大學生教育管理;分工負責,共同促進校園貸健康發展四個方面。一方面媒體曝光校園貸非法機構。另一方面政府鼓勵銀行等合法金融機構創新產品與服務,面向有合理需求和還款能力的高校學生,提供正規服務,減少非法貸款的使用率。
3.“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四位一體加強金融財商教育
社會層面,主要是指各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走進校園為大學生提供專業金融知識教育。學校層面,要補上大學生“財商”教育短板,學??梢詫iT為學生開設金融理財的相關課程,豐富學生的金融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和認知。家庭層面,家長應該加強重視學生的消費需求和在校的消費情況,擔負起孩子遠離校園網貸的監護之責,共同為學生遠離校園貸助力。個人層面,學生應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增強遠離校園網貸的意識。
五、結語
高校校園貸作為應勢而生的新興事物,是互聯網金融在高校校園中運用和發展一部分,針對現如今高校校園貸平臺瘋狂發展、缺少風險控制能力的問題,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明文規定:一律下線校園貸業務。但有少部分校園貸平臺仍在運行中,國家還需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制度,鼓勵扶持合法高校校園貸平臺發展,針對不好的校園貸平臺,將進行嚴厲打擊和懲罰。與此同時,高校與父母們應該注重學生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指引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理財觀念,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高校校園貸產生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杜威令,狐歡歡,徐敏.試析高校校園貸的現狀及應對策略.價值工程.2017, 36 (11) .187-189.
[2]高雪.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高校學生網絡信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信息記錄材料.2018,19(1).184-186.
[3]吳昀霖.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的危害及解決對策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7(3).
[4]樊暢,焦以璇.劉林委員:多部門聯合治理不良校園貸[N].中國教育報,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