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大
摘 要:生活化課堂實際上是值得在現實生活背景下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在生活的氛圍下開展學習,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提高學生對于生活的探索欲望,在提高學生學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很多知識都存在于現實生活之中,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展開相應的課堂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接納程度,小學主要的教學內容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要求與道德要求,而將這些教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將理論知識以現實手段表現出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
關鍵詞:小學德育;生活化;現狀;對策
一、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一)德育內容過于知識化、學科化
很多時候,小學教師在進行德育知識傳授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將教材中的內容按部就班的復述給學生。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中所了解到的德育知識主要以語言信號和知識氣泡的形式存在,讓德育教學內容變得太過知識化和科學化。這種教學模式與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嚴重不符,很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影響德育教育的作用發揮。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德育教學和生活化教學相結合。
(二)教育模式過于僵化
當前,小學德育教學模式過于僵化,導致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不足,影響了他們對德育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很多小學生被教師當做一種知識被動接收的工具,而且教師還認為小學生不具備體驗嘗試和獨立思索的能力。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小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完全不會存在。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在課堂上對生活化的教學案例進行深入講解,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會德育知識的魅力,并實現內心德育知識的有效豐富。
二、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對策
(一)模擬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很多事物的認識僅停留于表面,并且很多家長常常不愿意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這就使得小學生親自接觸及參與社會學習的機會非常少,一旦在生活或是學習過程中發生任何突發事件,他們很難獨自面對。因此,小學老師在開展德育課程教學期間,需要將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于其中,培養學生獨立生活以及對問題的思考解決能力。
(二)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學習素材,積極參與團隊學習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東西非常多,小學老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多觀察生活中出現的各種事物,并將生活當中的點滴較好地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開展教學時,可讓學生多發言,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了解各自的想法,以便老師更好地掌握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相應的輔導,以使小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
(三)課堂上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習方式有很多種,但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接受式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方式。由于傳統的影響,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得出正確的結論,然后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也許學生的分數不會太低,但長期以來會抑制學生創新精神和道德行為的養成,也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新的理念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一起體驗、探討、研究,通過活動使學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時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進而適應社會的能力。首先,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要讓學生自始至終成為課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師的“自我表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在學生身上打主意。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盡量讓學生去思、去做、去發展。教師想參加學生活動,那么就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教師不要擔心自己不講學生就無法學會,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能行,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學生嘗試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探究的學習過程,即使結果是失敗的,但過程也是有價值的。
(四)聯系生活實際,縮小學生距離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注重服務于未來生活,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它不僅使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隔離,也與學生本來的發展相去甚遠。為了改變傳統的“說教”,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選取學生聽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學生不會產生一種“虛幻”的感覺,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真實性”。
(五)建立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
一個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能夠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對德育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起到促進作用。另外,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這種無形環境的熏陶下,可以促使他們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長。因此,各個學校應對校園德育環境進行充分利用,做好德育生活化的宣傳教育工作。例如,學校可以對宣傳欄的作用進行充分利用,并開展“德育之窗”板報項目,在實際校園生活中,可以對一些好人好事、英雄事跡等進行合理宣傳,鼓勵學生們多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另外,學校還可以在食堂中張貼一些文明就餐、不浪費糧食等宣傳標語,在教室周圍的墻壁上張貼一些名人名言,以此來激勵學生們刻苦學習等。總體來說,校園德育環境的良好建立,能夠讓小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體會到德育生活化的精神和魅力,增加學生們對德育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在小學德育教學工作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方式符合我國現階段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盡管現階段小學生德育生活化教學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生活化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改善,小學生德育生活化教學工作定會變得越來越好,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德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