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華英

前些日子,河北邢臺一位55歲的李女士,妊娠58周時在家突然破水,家屬用平車將患者推送到醫院。醫生詢問病史,得知患者在七年前進行過一次剖宮產手術。綜合考慮病情后,醫生認為需要立即再次行剖宮產手術。手術過程很順利,全家人非常高興。可是,手術后第3天,產婦開始腹痛、腹脹,連翻身都困難。醫生發現產婦全腹部膨隆,叩診呈鼓音,懷疑是腸梗阻。醫生先后給予人工輔助通便、灌腸等治療,效果也不理想,最后行胃腸減壓術,李女士的癥狀才慢慢緩解。
在臨床中,因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緩慢造成的腹脹、腸梗阻,已成為較常見的問題,甚至導致腸粘連等嚴重并發癥。近年來分娩者中二孩媽媽占較大比例,部分二孩媽媽因瘢痕子宮行再次剖宮產數量上升。近幾年文獻報道,剖宮產產后腹脹的發生率為10%~20%,腸麻痹、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在3‰左右。
腸梗阻是剖宮產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產婦剖宮術后多因手術刺激、麻醉、禁食、臥床、活動量減少、精神緊張、疼痛、使用鎮靜止痛藥物等因素引起胃腸功能抑制、蠕動減弱或消失,導致術后早期易發生腸麻痹。由于胃腸功能抑制過久,會產生腹脹,從而引起腹部疼痛,還可加重傷口疼痛及誘發傷口裂開,感染等嚴重的并發癥。
腸梗阻是產后才出現的。而在此之前,各位媽媽已經經歷了備孕和懷孕的辛苦,怎么能功虧一簣呢?要想避免腸梗阻的發生,就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其實不光是醫護人員,所有準媽媽們和家屬都應該對剖宮產后的護理有所了解。
術后早翻身,有利于促進胃腸蠕動,幫助產婦預防腸梗阻的發生。術后2小時,在護士指導下,產婦可以翻身,每一到兩小時翻身1次,主要以兩側交替翻身為主。翻身時可將沙袋取下,產婦側臥,重力支點放在肩胛骨和髂骨后側,膝關節彎曲,小腿略彎曲,后背可墊軟枕,背部離床約30~90度。
術后2小時,產婦可在護士指導下進食半流食(如大米粥、肉末青菜粥、五谷豆漿、面片湯、小混沌、蒸雞蛋羹等),首次進食量150~200毫升為宜。產婦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飲食,少食多餐,逐漸過渡為自己喜好的普通飲食。
剖腹產術后2小時進食、2小時翻身,可以解決因胃腸功能恢復緩慢造成的腸脹氣、腸梗阻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