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倩

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所有的運動。比如60%~90%的產婦可能出現腹直肌分離,對于腹直肌分離大于2指的產婦,不建議做腹直肌主動收縮的運動,比如仰臥起坐、卷腹,還有反向卷腹等。這些動作做得越多,腹直肌分離就會越嚴重。
人們需要知道的是,并沒有“肩關節”這么個東西。不同于肘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肩關節其實是一個復合體,肩復合體是由胸骨、鎖骨、肩胛骨、肱骨和胸廓構成的。其中,胸骨和鎖骨構成胸鎖關節,鎖骨和肩胛骨構成肩鎖關節,肱骨和肩胛骨構成盂肱關節,肩胛骨和胸廓構成肩胛骨胸廓關節。
在肩外展的肌肉群中,崗上肌是啟動這個動作的肌肉,也就是說在肩關節冠狀面外展過程中,前60度都是崗上肌的作用。你也不妨試試,做60度以內的側平舉,三角肌一點感覺也找不到。
超過60度以后,肱骨每上抬一定角度,都會帶動肩胛骨上回旋。而三角肌連接在肱骨與鎖骨末端和肩胛骨上緣,同時斜方肌上束從枕骨到頸椎都連接在肩胛骨上緣。簡單說來,就是三角肌只能控制肱骨外展,斜方肌上束卻能帶動肩胛骨做上回旋。
應通過專門訓練斜方肌中下束和增強菱形肌,使左右肩胛骨有很強的向中間夾緊的力量,來孤立三角肌發力運動,從而更好地訓練三角肌,而不是把斜方肌也練得異常強壯,既難看又容易造成各種肩頸疲勞。
除了專門的卷腹類功能性訓練,所有的負重功能性訓練都要求絕對直背和收緊核心,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盡可能調動全身肌肉來發力完成動作。胡亂模仿這些訓練動作,很可能會閃腰或者拉傷肌肉。疼痛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有些人受傷以后還咬著牙去練習,就可能造成慢性損傷。分清訓練后正常的肌肉酸痛和身體損傷的疼痛很重要。
平板支撐這個動作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增強腹部核心的肌耐力(等長收縮),卷腹之類的動作是為了增強腹部核心的肌力(向心與離心收縮),當然,兩者都可以負重。既然平板支撐需要增強腹部核心的肌耐力,那么一定要確保核心充分激活并且可以使用才行。用運動解剖的觀點來說,鍛煉者必須保持骨盆后傾才能完成。而骨盆后傾會讓腰屈消失,所以支撐時,下背部應該是平的,這才叫做平板支撐。
一些自學者,可能平時缺乏科學的健身訓練,加之工作生活習慣,腹部和臀部始終是未激活的,甚至是被拉長弱化的。所以他們訓練時,靠著一股不知道從哪里發出的力量,看起來做得挺輕松,比專業的運動員撐得還久,但是做完之后,往往后腰比腹部還酸得多。這就是因為動作不正確,或者說不清楚這個動作的要點時,人們自然會用髂腰肌的力量來維持軀干與下肢的支撐力。在行走奔跑過程中,髂腰肌和股直肌這一對骨盆前傾的力偶,本來就是提供啟動力的肌肉。同仰臥起坐一樣,因為大部分人的腹直肌長期處于拉長弱化或者未激活的狀態,當他們做髖關節屈曲時,理所當然的是髂腰肌優先發力。
這就明擺著,正確的平板支撐和卷腹充分刺激了核心肌肉,而動作不正確者卻是在用髂腰肌來幫著完成一個個看似相同的動作。久而久之髂腰肌被過度強化,骨盆前傾加重,腰曲持續加大,腰椎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樣的不良訓練動作,都可以稱為腰椎粉碎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