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育人目標,運用班導師、學生助理導員、企業職場導師的“三導協同”機制,推動專業知識傳授、個人修養提高、職業素養提升的學生發展新格局。搭建多維度、多"/>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杜婉婕
摘 要: 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是職業教育的使命所在。在高等教育中,對于人才培養單憑一己之力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現實需要,古人云術業有專攻,綜合各群體的優勢,實現1+1>2的育人目標,運用班導師、學生助理導員、企業職場導師的“三導協同”機制,推動專業知識傳授、個人修養提高、職業素養提升的學生發展新格局。搭建多維度、多人員互通的高效育人平臺,全面培養符合時代特征的新一代大學生。
關鍵詞: 全員育人 三導協同 發展價值
高等教育經歷了從精英化教育到大眾化培養的教育模式,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不言而喻,高校人才培養進入了新紀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到,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為核心點,實現全員育人,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全員育人的背景下,運用班導師、學生助理導員、企業職場導師的“三導協同”機制,推動專業知識傳授、個人修養提高、職業素養提升的學生發展新格局。創新工作載體、加強制度建設、優化項目內容,搭建多維度、多人員互通的高效育人平臺,建立系統化的項目長效機制。
1.全員育人視域下“三導協同”育人項目的發展價值
1.1“三導協同”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需要。
14世紀的英國開始流行導師制,延續到今天發生了變化。如今的導師制不再是狹義的“導學”,而是將“導學”、“導基”、“導業”深度融合的新時代導師體系。基于導師制的初衷,學生的大學學習、生活不再停留在想象中的象牙塔,而成為真才實學的金字塔。“00后”即將進入大學時代,“大鍋飯”式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而面對學生的多元發展,僅由輔導員進行指導和引領,顯然無法跟上時代潮流。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探索體現時代特征、符合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育人模式,需要運用“術業有專攻”的發展理念,發揮各人員的優勢,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培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大學生,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貫徹始終。
1.2“三導協同”育人是高職院校發展的迫切需要。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干專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1]高職教育經歷了從“示范校”的工學結合到“骨干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職教育得到了社會認可。教育部2015年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帶來了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頂層設計。雙高建設帶給了高職院校新的展望,內涵式發展道路為高職院校精準靶向引領。高職院校的迅猛發展,招生規模擴大,學生的生源、地域、專業了解程度、職業核心競爭力的不同,給高職院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這就需要各盡其職,運用“三導協同”育人平臺,使高職教育實現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華麗轉身。
1.3“三導協同”育人是高職學生綜合發展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思考“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教育的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是評價教育優劣的衡量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青年強則國強,社會發展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的大學生做出應有的貢獻。
1.4“三導協同”育人是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需要。
目前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幾乎落在了輔導員的身上。輔導員受到自身專業的限制,對于所帶學生的專業引領、職業能力培養只是方向化的,滿足不了學生日益增長的知識需求;受到職業導向的限制,對于企業一線的發展前景,僅限于“道聽相傳”,這樣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企業職場導師的“現身說法”,更有說服力;受到年齡的限制,中國進入“00后”的大學時代,輔導員與學生的代溝不言而喻,朋輩教育至關重要。同輩教育具有抵觸性小、互動性高、感染力強的特點。“三導協同”育人管理模式使學生感受專屬化服務,精準育人。
2.“三導協同”育人項目的實踐探索
大學教育是具有專業針對性的教育。進入大學的學生,對專業的初體驗參差不齊。學生急需專業興趣、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一貫式滲透和引導;大學教育是高等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再進行系統的培養和傳授。學生運用以前的學習方式面對大學的課程,故步自封,無法適應大學的教育模式;大學教育是事業教育。大學學習是為以后從事相關職業夯實基礎,特別是高職院校,職業素養、職業能力、職業競爭力都將成為學生走入社會的“通行證”;大學教育是全面人格教育。大學教育是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社會實踐、個人品德、心理健康、人格塑造等全方位、多緯度、多形式的立體型評價體系教育。
2.1班導師“導學”,搭建學生“專業”引領平臺。
在全員育人的大環境下,需要扭轉教育與教學脫節的現象,聘請優秀專業教師加入班導師行列,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內涵,運用專業教師的“專業優勢”培養學生“專業優質”。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師特色,制定了班導師工作條例及相關考核辦法,抓好入口關,落實效果關,完善評價關,聘任在教書與育人中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教師作為班導師。經過調查研究,結合學生各階段的專業需求,學院開展班導師三維目標體系建設,為學生搭建“專業”引領平臺。
班導師三維目標體系建設即一維專業知識導入。大一新生報道后,持續一個月的大學第一課準時開講,專業知識的導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專業的歷史、發展狀況、前景,幫助學生度過專業問題期;二維專業學習導引。隨著專業知識的不斷滲透和深入,學生對于專業的認識從好奇到了解,從而不斷加深。學習難度加大,專業學習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也會發生變化,需要班導師及時引導,每周一次課外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學習的困惑,幫助學生度過專業焦慮期;三維專業素養導航。理論學習是基礎,素養培養是關鍵,班導師既是學生專業的領路人,又是學生素質培養的引導者。每月一次“班導師時間”,為學生傳道授業,幫助學生度過專業迷茫期。
2.2學生助理導員“導基”,構建學生“基業”引導平臺。
打下“基業”是高等教育的顯著特征,高等教育的“基業”,不是單純地看待學習成績,更多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等教育是養成教育的改造和強化期。在科技、經濟、綜合國力不斷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看待事物的態度、理解事物的思維方式、接受事物的行為方式都在與時俱進。學生是變化的,習慣是可塑的,僵硬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大學生,高校需要通過朋輩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引領,完成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就出現了“朋輩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朋輩教育得到了高職院校的推崇,逐漸演變細化為學生助理導員這一角色。大連職業技術學院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完善學生助理導員的運行、管理模式和效果驗收評價體系。運用與學生年齡相仿、學習背景相似、生活環境相近的學生助理導員體系。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選拔思想堅定、樂于奉獻、勤學精干的優秀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加入學生助理導員的隊伍,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以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生源類型包括高中生、三校生、3+2學生,學生的學習環境、社會閱歷、生活習慣都不相同。學生助理導員通過言傳身教、榜樣力量、價值引領,用同齡人的眼光、思維方式,采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職業習慣,奠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力。
2.3企業職場導師“導業”,筑建學生“職業”引路平臺。
理論與實踐并軌是高職院校的優勢所在。現代學徒制的不斷深化和充分發展,企業職場導師的作用凸顯。企業職場導師的加入,“深化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了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有利于促進企業、行業的優秀人才參與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學生素養與企業需求對接”[4]。實現校企合作發展、協同育人共贏,精準筑建學生“職業”引路平臺。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注重企業與學校的無縫對接,開展“三課一會”即職業文化課、職業核心能力課、職業素養課及職業匠心座談會,構建起企業職場導師融入制度。人才培養需要全面性與針對性的有效結合,以企業、行業文化為依托,提高學生文化感悟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領學生職業可持續發展;以職業核心力為手段,提高學生職業核心競爭力,通過企業職場導師的案例分析、現身說法,突出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協作配合能力、領導管理能力、業務執行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完美過度;以職業素養為根本,提高學生職業規范理解度、職業風范掌握度,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意識。每月一次的職業匠心座談會,邀請在行業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走進學生中間,用他們的社會閱歷、成長挫折、勵志經歷、工作態度等感染和引導學生,通過真切的故事、真摯的感悟、真實的人物,學生與社會接軌,加強正能量引擎,打通職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發〔2014〕19號,2014.5.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Z].2016.12.8.
[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Z].2017.10.18.
[4]徐倩.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5(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