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谷
摘 要: 本文以《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為例,從釋義特點研究了詞語的特指義。統計整理了《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包含特指義的詞語,按照詞語的詞性進行分類,具體分析每一個詞語所含的特指義的釋義,歸納出特指義的釋義方式及釋義特點,以期豐富包含特指義詞語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特指義 釋義 色彩意義
關于現代漢語中“特指義”的定義,本文參考蔣紹愚、葛本儀、蘇新春等學者的觀點,認為“特指”是用范圍較大的上位詞表示范圍較小的下位詞的意義,“特指義”就是特定語境下在詞語的原義或基本義基礎上縮小的結果。
本文選取了《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詞語釋義中標明有“特指”提示詞的義項①,整理出包含特指義的詞語義項共計341個。其中包含特指義的名詞性詞語義項共245個,占所收錄的包含特指義的詞語義項的71.85%,包含特指義的動詞性詞語義項共96個,占所收錄的包含特指義的詞語義項的28.15%。《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在對包含特指義的詞語進行釋義時,一般是先解釋該詞語的普遍的、基本的意義,再解釋詞語的特指義。下面將分析特指義相比基本義所增加或具體化的成分,分別對名詞和動詞包含的特指義的釋義特點進行總結。
一、名詞所含特指義的釋義特點
參照符淮青先生在《詞義的分析和描寫》一書中歸納的表名物的詞的基本釋義模式及類型,本文將名詞的特指釋義所增加或具體化的修飾限定成分歸入其所總結的12類種差類型中的9類,即表領屬、表范圍、表形態、表作用、表產生、表時間、表空間、表評價和表內容的種差②,并增加了表屬性和表說明的兩類種差類型,另外加上下位詞的使用及上述不同種差與下位詞的組合使用,將名詞所包含的特指義相比基本義的釋義所增加或具體化的成分分為13個類型。具體分析如下:
1.類型一:增加或將表領屬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印璽】印,特指帝王的印。
“印璽”的基本釋義是“印”,僅有一個類詞語,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帝王的”這一表領屬的種差,限定了“印”的詞義范圍。
2.類型二:增加或將表范圍(包括領域、屬別)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圣火】神圣的火焰,特指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火炬。
“圣火”的基本釋義是“神圣的火焰”,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奧林匹克運動”這一使用火炬的領域進一步限定“圣火”的詞義范圍。
3.類型三:增加表或將形態(包括形貌、情狀、方式、癥狀等)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棉桃】棉花的果實,特指長成后形狀像桃的。
“棉桃”的基本釋義是“棉花的果實”,在特指義的釋義中增加了對棉花果實形態的描述“長成后形狀像桃的”,縮小了“棉桃”所指事物的范圍。
4.類型四:增加或將表作用(包括功用、影響等)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檄文】古代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
“檄文”的基本釋義是“古代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解釋了“檄文”的作用,特指義的釋義細化了表作用的種差成分,增加了聲討的對象來解釋“檄文”在古代所具有的特定意義。
5.類型五:增加或將表產生(包括來源、成因、制法等)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國難】國家的危難,特指由外國侵略造成的國家災難。
特指義的釋義在基本釋義“國家的危難”基礎上增加了“由外國侵略造成”這一原因成分,限定了“國難”的詞義范圍。
6.類型六:增加或將表時間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新區】①:新解放的地區。特指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后解放的地區。
“新區①”的基本釋義為“新解放的地區”,“新”是表時間的種差成分,在特指義的釋義中將“新”的內容具體化為“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后”,進一步解釋了“新區①”在我國近代史上特定的含義。
7.類型七:增加或將表空間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病床】病人的床鋪,特指醫院、療養院里供住院病人用的床。
“病床”的基本釋義為“病人的床鋪”,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醫院、療養院里”這一空間種差成分,限定了“病床”的空間范圍。
8.類型八:增加或將表評價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耆老】老年人。特指德行高尚受尊敬的老人。
“耆老”的基本釋義是“老年人”,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表評價的種差成分“德行高尚受尊敬的”,縮小了“耆老”所指的人群的范圍。
9.類型九:增加或將表內容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敵情】敵人的情況,特指敵人對我方采取行動的情況。
“敵情”的基本釋義是“敵人的情況”,在特指義的釋義中增加了“對我方采取行動的”這一描述情況內容的種差成分,明確了“敵情”在軍事上包含的特定含義。
10.類型十:增加或將表屬性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顯示屏】用來顯示文字、圖像等的屏幕。特指電子顯示屏。
“顯示屏”的基本釋義是“用來顯示文字、圖像等的屏幕”,特指義的釋義增加種差成分“電子”限定顯示屏的屬性。
11.類型十一:增加或將表說明的種差成分具體化。例如:
【插戴】女子戴在頭上的裝飾品,即首飾,特指舊俗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首飾。
“插戴”的基本釋義是“首飾”,在特指義的釋義中增加了表說明的成分“舊俗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解釋了“插戴”在我國舊俗中特定的含義。
12.類型十二:使用被解釋詞語的或基本釋義中類詞語的下位詞。例如:
【猢猻】猴子,特指獼猴。
“猢猻”的基本釋義是“猴子”,“猴子”作為上位詞,包括許多種類的猴子。在特指義的釋義中使用了類詞語“猴子”的下位詞“獼猴”,縮小了“猢猻”的詞義范圍。
13.類型十三:上述十二種類型的組合使用。例如:
【臥具】睡覺時用的東西,特指火車、輪船上或旅館中 供旅客用的 被子、毯子、枕頭等。
“臥具”的基本釋義是“睡覺時用的東西”,在特指義的釋義中增加了表空間的種差成分“火車、輪船上或旅館中”、表作用的種差成分“供旅客用的”并使用了“臥具”的下位詞“被子、毯子、枕頭”,縮小了“臥具”的詞義范圍。
經歸納統計,名詞所含的特指義相比基本義的釋義增加或具體化的各成分類型的數量及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通過表1進一步分析總結出名詞特指義的釋義有如下特點:
首先,特指義的釋義中下位詞的使用最多。可能是因為特指義實際上是縮小了基本義包含范圍,具體化了基本義所指的內容或者側重于基本義中的某一方面,正好符合上下位之間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被解釋詞或基本釋義屬于上位詞,而特指義則屬于下位詞,以下位詞解釋上位詞能夠凸顯特指的內容和方面。再者,下位詞作為名詞釋義的核心成分相比作為修飾限定成分的種差能夠以最短的形式傳達出最核心、最有區別度的信息,不失為一種簡明經濟的釋義方式。
其次,多種成分的組合釋義所占的比例僅次于下位詞的使用,說明大多數特指義的縮小或具體化需要限定的內容并不是單一的,可能是多個方面的,因此增加或具體化的成分也是多種類型的。
再次,增加或具體化表范圍和表領屬的成分比較高,這說明名詞特指義一般是在某一范圍或領域中出現的,也展示了詞語從普遍使用到被引用到某一領域之后增加了特定含義這樣一條特指引申的路徑。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指義的釋義中有一些加上了表地域范圍標記如“在我國”“地方上”等和表領域范圍的標記如“軍事上”、“法律上”、“昆蟲學上”等,這進一步說明了特指義的來源和特定的使用范圍。
最后,除以上成分類型以外,其他增加或具體化成分的比例都比較低,表內容和表屬性的成分所占比例稍高,原因可能是相比除表范圍和表領屬以外的其他種差類型,表內容和表屬性的種差承載的詞義信息比較豐富,單獨使用就能夠將特定意義清晰明確地解釋出來,而其他種差成分則需要通過組合相互補充,因而獨立使用的比例很小。
二、動詞所含特指義的釋義特點
符淮青在《詞義的分析和描寫》一書中對表動作行為詞的基本模式的分析及分類,本文將動詞的特指釋義所增加或具體化的修飾限定成分分為時間、方式、工具、程度、狀態5類③,加上原因、目的、主體(施動者)、對象(關系對象)及上述不同成分的組合使用,將動詞的特指義相比基本義所增加或具體化釋義的成分分為了10個類型。具體分析如下:
1.類型一:增加或將主體成分具體化。例如:
【出席】參加會議或典禮等活動,特指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的成員參加會議。
“出席”的基本釋義是“參加會議或典禮等活動”,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的成員”這一主體成分,縮小了“出席”的詞義范圍。
2.類型二:增加或將對象成分具體化。例如:
【嚴打】①嚴厲打擊。②特指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
“嚴打”的義項①是基本義,義項②為特指義,在特指義的釋義中增加了“嚴厲打擊”的對象即“刑事犯罪活動”,解釋了“嚴打”在法律范疇中的特定含義。
3.類型三:增加或將表原因的成分具體化。例如:
【無語】無話可說,特指因無奈等而不想說話。
“無語”的基本釋義是“無話可說”,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表原因的成分“因無奈等”限定“無語”的詞義范圍。
4.類型四:增加或將表目的的成分具體化。例如:
【血檢】①化驗血樣,檢測其中的紅細胞、白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和其他成分。②特指檢驗血液中是否含有違禁藥物。
“血檢”的義項①是基本義,義項②為特指義,在特指義的釋義中增加了檢驗血液的目的即“是否含有違禁藥物”,限定了“血檢”的詞義范圍。
5.類型五:增加或將表時間的限定成分具體化。例如:
【反霸】②:指反對地方上或行業中的惡霸,特指土地改革運動中清算惡霸地主的罪行。
“反霸②”的基本釋義是“反對地方上或行業中的惡霸”,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表時間的成分“土地改革運動中”,解釋了“反霸”在我國近代史上特定的含義。
6.類型六:增加或將表方式的限定成分具體化。例如:
【向1】②:對著。特指臉或正面對著(跟“背”相對)。
“向1②”的基本釋義是“對著”,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臉或正面”這一表方式的成分,限定了“向1②”的詞義范圍。
7.類型七:增加或將表工具的限定成分具體化。例如:
【復印】照原樣重印,特指用復印機重印。
“復印”的基本釋義是“照原樣重印”,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表工具的成分“用復印機”,限定了“復印”的詞義范圍。
8.類型八:增加或將表程度的限定成分具體化。例如:
【把家】管理家務,特指善于管理家務。
“把家”的基本釋義是“管理家務”,特指義的釋義增加表程度的成分“善于”限定“把家”的詞義范圍。
9.類型九:增加或將表狀態的限定成分具體化。例如:
【吞聲】不敢出聲,特指哭泣不敢出聲。
“吞聲”的基本釋義是“不敢出聲”,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哭泣”這一表狀態的成分,縮小了“吞聲”的詞義范圍。
10.類型十:上述九種類型的組合使用。例如:
【做證】做證明,法律上特指證人 向司法機關提供證據、證言等。也作作證。
“做證”的基本釋義是“做證明”,特指義的釋義增加了表范圍的成分“法律上”、主體成分“證人”及對象成分“司法機關”,通過這三種成分組合使用解釋“做證”在法律領域所具有的特定含義。
經歸納統計,動詞所含特指義相比基本義的釋義增加或具體化的成分類型的數量及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通過表2,進一步分析總結出動詞的特指義的釋義有如下特點:
首先,多種成分的組合釋義所占的比例最高,同包含特指義的名詞一樣說明大多數特指義的縮小或具體化需要限定的內容是多個方面的,增加或具體化的成分也是多種類型的。再加上動詞釋義相比名詞釋義,核心成分更多,需要限定核心成分的地方更多,各種成分的組合類型也會更多,因而數量所占的比重更大。
其次,增加或具體化的對象成分所占的比例僅次于各種成分的組合釋義,主體成分位列第三。對象成分和主體成分都屬于動詞釋義中的核心成分,與動作行為的關系最緊密,含有關鍵的詞義信息,能夠以最小的釋義內容表達出特指義與基本義的區別,成了使用較多的增加或具體化的成分。另外,對象成分的比例要遠大于主體成分的比例,一方面可能是動作行為與關系對象聯系更緊密,另一方面可能是動詞引申出的特指義更傾向于關注和針對動作的對象而不是主體。
最后,增加或具體化的其他限定成分所占比例都比較低,與核心成分所占的比例形成鮮明了對比,因為這些限定成分與動作行為的關聯程度不高,獨立使用時承載的信息量也不夠豐富,需要與其他成分組合使用才能將特指義的釋義內容表達完整,所以在釋義中單獨出現的次數不多。
三、結語
通過整理研究《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詞語特指義的釋義特點,可以發現在詞語特指義的釋義相比基本釋義所增加或具體化的釋義成分類型中,核心成分的使用頻率都要高于非核心成分,名詞含有的特指義的釋義成分中下位詞所占比重最大,動詞含有的特指義的釋義成分中主語成分和對象成分所占的比重都要高于其他成分。因此,釋義成分負載的是否是關鍵的詞義信息、能否負載豐富的詞義信息都會影響成分類型在釋義中的使用頻率的高低,釋義成分在釋義中所處的地位越關鍵或者能負載的信息量越大,在釋義中使用的頻率就越高。
注釋:
①下文出現的詞語后帶圓圈的數字均表示選取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的第幾個義項,數字序號與《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所標的一致,如:“江防①”表示選取的是“江防”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的第1個義項。
②③參見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00-102.
參考文獻:
[1]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蘇新春.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