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摘 要: 在藝術院校構建充滿藝術特色的學生工作模式中,學生工作者不僅需要了解藝術、藝術專業,還需要了解藝術專業學生的特點,從而在開展學生工作時盡可能地使用符合藝術生培養規律的辦法工作,只有在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體現藝術院校的獨特藝術魅力,才能實現學生管理和藝術教育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 藝術特色 藝術化 學生工作
伴隨高校教育改革加快的步伐,藝術類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生源變得復雜,主要表現為學生層次多、年齡跨度大、女生比率高、專業情結濃厚、文化意識較淡、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理性相對不足、注重自我、個性彰顯、比較缺乏協作精神等特征。此外,學生文化水平的參差不齊,以及學生管理觀念的陳舊和教育措施的日益滯后,使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領域形成“藝術類學生難管”的境況。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觀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體系已經難以適應教育發展形勢的需要[1]。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探索和構建藝術院校中充滿藝術特色的學生工作模式已成為學生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藝術特色在百度百科詞條中也稱“表現手法”,是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夸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學生工作要具有藝術特色,這要求每一位扎根學生工作的工作者如同“藝術家”,運用豐富的藝術手法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
如何讓在學生工作最前線、出身不同專業學科的輔導員都成為“藝術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讓藝術院校學生工作實現管理共性與學生個性的統一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藝術院校構建藝術特色的學生工作模式既是輔導員值得思考的本職工作,又是藝術院校學生工作未來整體規劃的方向。
一、學生工作者即輔導員要懂藝術
1.學生工作者要了解藝術專業。學生工作者要宏觀了解不同藝術專業特點與區別,深入了解分管學生學習專業的特點和內涵。不同藝術專業門類各有特點,學生工作的藝術特色要與所管理學生的專業相符合。輔導員要成為“藝術家”自然離不開對藝術知識的不斷學習和積累。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在日常工作之余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藝術專業門類書籍。通過閱讀了解所分管學生專業的特點、歷史脈絡等,從而更好地抓住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模式,以便更好地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亦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
(2)多與相關專業教師溝通交流。這樣既可以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拓展工作學習交際圈,又可以讓自己走入課堂,深度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3)觀摩相關專業展覽、比賽、演出等。只有切實投入藝術氛圍中,通過親身的感受和體會,才能不斷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思維能力。
(4)多與學生交流專業學習。教學相長,輔導員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師,也可以學習他們的知識和優點,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增進與學生間的友誼,有利于藝術特色學生工作的開展。
2.學生工作者要了解藝術生特點。藝術類學生的生源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有一定藝術天賦,熱愛藝術的特長生;另一類是中學階段成績較差,參加普通高考沒有希望進入理想院校,轉而“投身藝術”的學生。無論是哪一類的學生,在一些人身上多有著綜合類大學生沒有的某種特質或者缺陷:思想上,頭腦靈活,個性突出,但政治意識相對薄弱;行為上,特立獨行,注重自我,自律性較弱;心理上,感情豐富、細膩,敏感、不太穩定,逆反心理強,抗打擊能力弱;專業上,擁有所謂的“專業情結”,有一技之長,但是專業思想不太明確;人文素質上,人文知識缺乏,人文精神較淡。這些特質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更難的挑戰[2]。
二、制定符合藝術規律的學生工作模式
1.管理制度藝術化。藝術生的學習以導師指導、自主創作或集體創作為主。因此,在學生管理上要遵從不同藝術專業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輔導員在系統管理的基礎上靈活掌握。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各有特點。以設計、美術為例:此類專業經常會有導師帶隊班級外出觀摩、調研、寫生等事宜。首先從批假手續上需制定相應的制度和程序;其次根據具體情況,需要輔導員的參與管理,以和專業老師相互配合保證學生外出學習的安全和質量;舞蹈專業學生需每日做早功和晚功,會早起晚歸,在公寓管理制度上也會為該專業學生制定對應的考勤規定;音樂專業學生多為導師一對一指導、自主學習的模式,同時需要學生揚長自身個性特點,因此集體主義觀念和紀律意識相對薄弱,系統管理和思想引導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輔導員有強大的人格魅力、靈活的管理技巧及對學生藝術學習的理解和了解,從而在學生工作和學生追求個性的藝術學習上找到平衡點。一言以蔽之,根據藝術生特點保持制度制訂的多樣性。但制度有其嚴肅性,一旦制定,在執行上就要保證團結與緊張、嚴肅與活潑的分寸。藝術性除了表現手法的豐富之外,亦體現為度的微妙把握。
2.黨團工作藝術化。對于藝術生的天性來說,行政化文件和黨團知識著實難以消化。如何將它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及賦予藝術的形態展示出來將是藝術特色學生工作的一個亮點。以每年的入黨知識介紹為例,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展現形式:美術專業學生以漫畫形式展示、設計專業學生設計有趣的宣傳海報、表演專業學生編排錄制小品視頻在學院循環播放等。藝術院校可以利用資源共享,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交換展示,也會讓他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班級管理藝術化。藝術專業學生的班級建制大多以專業為單位,藝術學院的班級管理大多有兩種模式:一是以年級為單位管理學生;二是以專業為單位。這兩種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以年級為單位管理學生,即一位輔導員管理一個學院某個年級的所有專業,從大一帶到大四。這樣的管理模式可以讓學生事務性工作便利化,因為多數工作都是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如日常管理、獎學金評定、就業工作等,不足之處則需要輔導員了解全面的各專業門類知識,融入全面的各專業教學活動。要讓輔導員以有限的工作精力實現具體細致化的工作投入,有一定的難度;以專業為單位管理學生,即一位輔導員管理某一專業1—4年級。這樣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輔導員有針對性、具體細致地投入單個專業學生管理教育,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與專業教學工作相融合。由于輔導員把精力集中放在了解單一專業特點上,因此對所分管專業學生實現藝術特色的管理模式更有的放矢。不足之處是事務性管理工作會變得煩瑣,如獎學金評定是按年級分配名額比例,原本一個年級的獎學金評比,由一位輔導員可以直接完成,現在需要先分散到不同的輔導員按專業評比,再合并匯總,增加了工作環節,復雜化了。
綜上分析,第二種管理模式顯然更加符合藝術院校藝術特色的學生管理工作開展,也更符合規律性。即使存在不足之處,相信利大于弊,事務性工作的開展在不斷的磨合和經驗總結中也能找到更好、更便捷的工作方法。
4.校園文化活動藝術化。提起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想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校園歌手大賽、娛樂節日慶典晚會等,在藝術院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應當更具有藝術氣息。輔導員要指導和引導藝術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將專業學習融入校園文化,做到既能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又能把自己的專業學習在活動中得以實踐。這就需要輔導員在開展文化活動時發揮創新意識,充分了解、考慮學生的專業特色及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意義,大膽創新。以設計學院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為例:學院已經把每年的學校宿舍文化月活動打造成“我愛我家”宿舍設計大賽,在輔導員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設計專業特長,和宿舍同學一起動手設計、裝飾,展現個性、符合審美的宿舍環境,使之變得獨特性、有設計感和創意感。美化后的宿舍自然會讓學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增強他們的衛生意識。這樣的活動既能讓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由被動變成主動,又充分體現藝術院校學生工作的藝術特色。
藝術院校構建充滿藝術特色的學生工作模式,需要學生工作隊伍的學習和探索,善于協調關系,不斷豐富總結經驗,提高綜合水平和能力,讓藝術特色的工作模式制度化、規范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藝術院校學生工作會更具藝術特色,更加充滿魅力。通過不斷梳理、總結藝術院校學生工作的藝術特色化,一定能更好地適應時代和社會大潮中藝術院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生.新時期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2]王瀟.藝術類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及構建[J].河南教育(高教),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