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珍
摘 要: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院校俄語專業教育面臨著專業起步晚、經驗不足等困難。本文旨在從教材、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改革進行研究,探索與建立新的高職院校應用俄語專業教學體系。
關鍵詞: 高職 俄語專業 教育改革
中國的高等教育分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種。普通高等院校主要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以研究型為主的復合型人才的重任。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肩負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的特點是突出技術應用能力。但是目前來說,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院校俄語專業教育面臨著專業起步晚、經驗不足等困難。本文旨在從教材、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改革進行研究,探索與建立新的高職院校俄語專業教學體系。
一、教材改革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外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高職院校俄語教材應體現時代氣息,融知識性、實用性、交際性于一體。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俄語專業采用的教材多為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采用的教材。這類教材的特點是難度大,偏重俄語語言文學,缺乏時代氣息、實用性不夠。因此無論從高職培養目標上,還是從學生俄語學習動力提高上,都有必要對高職院校俄語專業教材進行改革。
1.突出高職特色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俄語,不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或學術交流,而是為了從事有關涉外業務工作,故其語言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與大學本科有所不同。在教材設計和內容選取上,本著職業導向性的原則對高職院校俄語專業教材進行改革,突出高職特色。
我們應該調整偏向俄語語言文學方向的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基礎俄語教材。教材必須體現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因此教材編寫必須強調實用性,學用結合,以實用為主,突出基礎知識的運用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實用為主,以夠用為度”的原則,突出高職特色。需要時可以自編教材使教材內容更富于實用性,易于掌握。比如針對俄語語法復雜、難掌握的特點,教師可以自編適用于高職學生學習的教材,本著實用為主的原則讓學生掌握俄語基本語法就可以了,無須像本科學生那樣掌握太多的理論知識,只要在交際中會用即可。這樣的教材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和交際能力。
2.注重聽說
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因此培養學生俄語聽說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俄語開口難的特點,編寫教材時課文的選題不宜過長,但求有實用性并容易引起討論。課文要有時代感,使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用俄語復述課文主要內容。聽力和口語教材應遵循“實用為主”的原則,把聽力和交際放在俄語教學的重要位置。
創設情景,由易到難,讓學生有更多開口機會。由于現在高職院校俄語專業培養的主要是旅游俄語和商貿俄語人才,因此編寫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旅游俄語和外貿俄語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職院校教材的編寫應強調實用性,學習的目的是使用,是交際,是開口說話,所以交際性原則要貫徹始終,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便將來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同時增加趣味性,有興趣學習才有動力,應始終貫徹聽說領先的原則,注重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課程設置改革
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有自身特點,即職業導向性,因此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應根據高職培養目標為原則,大膽改革,而不應該套用高等院校本科院校過于重視語言或文學的課程設置,我們可以加大口語、聽力課課時。現在高職應用俄語專業培養的大多是兩類人才:旅游俄語人才和商貿俄語人才,因此可以開設與這兩門課有關的課程,如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國際貿易實務、跨境電商實務等。實踐證明,高職畢業生誰手里的技能證越多,誰就能找到好工作。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將實用俄語相關課程與考證相結合,讓學生在完成學業取得學歷的基礎上根據愛好和特長靈活選擇“技能證”。針對幾個相關的核心技能,安排相關的技能實訓課程,如開設與報考導游證、領隊證、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初級證書等相關的課程,使課程設置真正符合高職院校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課堂教學改革
學生所學知識大部分是在課堂上獲得的,因此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俄語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改變俄語課過于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課堂上教師應盡量使用俄語,貫徹聽說領先原則。課前利用三、五分鐘讓學生做值日生報告,把自己身邊發生的事用俄語表述出來,這樣既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既調動了學生學習俄語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教師的課堂講解需要條理清楚、簡明扼要。讓學生分組組織對話,以看圖敘述、復述課文等形式提高學生開口說、敢于說的能力。為增加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可以利用十幾分鐘時間學唱俄羅斯歌曲,講笑話,猜謎語,做游戲,讀繞口令,這樣既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又增加了學生對俄語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俄語思維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學方法改革
在傳統俄語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處于主動和支配地位,學生則處于被動和被支配地位。根據高職院校“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已迫在眉睫。這就要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角、“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變成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俄語交際與能力為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用俄語進行思維和對話,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用俄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依據選用的教材因材施教,靈活掌握教學方法。教學緊緊圍繞“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并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如圖片、實物等)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很嚴重,尤其是針對俄語語法復雜、難學的特點,為消除學生學習俄語產生的厭惡情緒,就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和手段開展情景教學。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際,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說、多練。同時,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與外教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完成俄語教學任務的同時,為了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俄語知識,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設立俄語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俄語角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組織演講比賽和俄語競賽,以此提高學生參與和競爭意識。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俄語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用性俄語教學的關鍵,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意義重要。
首先要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傳授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是讓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良好的職業道德感染學生,從而促進教育工作質量的提高;然后,培養教師熱愛高職高專教育事業;其次,加強高職高專俄語教師的培訓工作,使教師有較強的俄語基本功和實用交際能力;最后,建設“雙師型”俄語教師隊伍,這里的“雙師型”教師指的是既有一定專業知識又懂外語的教師。那么如何建設這樣一支隊伍呢?途徑有多樣,可以把教師安排到涉外企事業單位從事一段時間的俄語翻譯,如到旅行社做導游、做領隊或到外貿公司從事貿易工作等。
總之,高職高專應用俄語專業俄語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許多方面的因素,我們還要做大量的研究和準備工作。筆者在這里僅就幾個方面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建議,希望引起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要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只能通過高職高專全體俄語教師的努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群策群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何亮.淺析高職應用俄語教學問題[J].科技信息,2012(26).
[2]劉茂源.關于高職俄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
[3]宿俊巍.高職院校俄語專業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5(5).
[4]朱桂梅.高職俄語教學現狀及其改革方向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