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
北京有一位全職媽媽張婕,在兒子小吞吞出生后,創意思路突然像泉涌一樣爆發,她在哄娃時,每天為小吞吞擺拍一張創意圖,“一天一世界,一日一吞吞”。“吞吞百相圖”為孩子長大后留下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張婕是北京一家保險公司的后勤職員,雖然她和老公都只是普通的白領,過著平凡的生活,但卻不甘于平淡。張婕酷愛運動健身,和老公多次參加城市馬拉松。她還喜歡瑜伽,喜歡專注地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喜歡迎著清晨6點的朝陽,在自家陽臺的榻榻米上盤坐冥想。她還喜歡研究各種美食,也許只有在擺盤和拍攝時,才能找到自己處女座的影子。她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發布每天自己做的低卡路里健康美食,吸引了很多粉絲圍觀。
2017年的秋天,他們的兒子小吞吞降臨了,一切都突然變了。因為兩個人的父母年紀都比較大,無法來北京幫忙帶孩子,休產假在家的張婕就暫時做起了全職媽媽。雖說不是標準的全職媽媽,但這幾個月也著實體驗了一番全職媽媽的真實生活。

雖然不用上班,時間自由了,工作壓力也沒有了,看似是輕松的,但現實是有無數的考驗正在排著隊走來。月子里哺乳的疼痛,娃生病時的心疼、擔憂,還有每一個娃腸脹氣哭鬧怎么也哄不好的夜晚,這些對一個新手全職媽媽來說是最崩潰的。張婕和老公都覺得,二人世界是如此被殘酷地打破。然而,唯一沒變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2018年1月22日的中午,小吞吞好不容易被哄睡了,他側著身子的睡姿被張婕用手機拍了下來,看那迷離的小眼神,還有那肉乎乎的小胸脯,在微信上將照片發給吞吞爸,張婕來了句“有溝必火”,吞吞爸笑翻了。張婕覺得很好玩,就把照片發在朋友圈,這下真的火了,朋友們爭相點贊。吞吞爸靈機一動,與張婕商量:“這樣挺有趣,要不咱以后多加點道具,反正平時也要給孩子拍照記錄他的成長,應該挺好玩的。”作為戲精媽媽,張婕對這個建議舉雙手贊成。
張婕希望寶寶的照片風格和別人的不一樣,于是就自己動手鼓搗新的創意照。2018年的臘八節,吞兒爸還在加班,張婕做好了臘八粥等他回來。在陪娃玩的無聊間隙,她看到朋友圈流行的《旅行青蛙》游戲,莫名其妙火透了的青蛙“兒子”,多少人天天期盼著它寄來的明信片,她不由靈機一動,把吞吞弓著身子趴在枕頭上睡覺的照片拍了下來,然后移植到《旅行青蛙》中的明信片上。這一天回來的不是青蛙“兒子”,卻是小吞吞躺在那里,喊他爹回家吃飯。
照片在朋友圈發出來后,樂翻一眾好友。于是張婕的創意一發而不可收,每到節日,她都會想出一個主題。一進二月,仿佛春節一下就到眼前了。淘寶商家漫天的提示,快遞即將停運,催促著最后的買買買。在北京漂泊的兄弟姐妹們,辛苦了,是該好好回家過個年啦!張婕給小吞吞戴上東北的大皮帽,挎上包袱皮,有趕火車的即視感,一張《今兒個回家過年》的照片誕生了。

轉眼到了春節,今年的春節不一樣,家里添了新丁,自然氣氛更是不一樣。人丁興旺,家庭和美,其實最簡單平淡的話,反倒是最真實、最暖心的生活表達。張婕把家里的蒜薹、大蔥、瓜果菜蔬、臘腸、雞蛋,葷素擺了一大盤,小吞吞在旁邊就算含著奶嘴,也不忘置辦年貨。一到節日、節氣,小吞吞就表示很忙。臘月二十三,他頭頂廚師帽,餃子來一盤,撈餃子的笊籬在半空中飛舞;大年初一他變老鐵,再干一杯,酒瓶酒杯擺起,小菜也不少;大年初二他回娘家,頭戴大紅花,背后背一個胖娃娃;大年初七,過了一個肥年,小吞吞把啞鈴舉起來,馬甲線練出來!不知不覺間,張婕玩出了一個節日、節氣的系列。
除了節日、節氣之類的,張婕還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家里能用的道具反推拍攝主題。很大一部分道具都是張婕的最炫民族風系列圍巾。當然,張婕也會特意去買一些可以當作背景的布,事先如果確定好主題的話還會提前采購一些特定的道具,但她最喜歡的還是利用家里常用的東西DIY道具,感覺這樣更有樂趣。給小吞吞戴上卡紙眼鏡,穿上小馬甲,擺上家里的幾本藏書,小吞吞就變身小博士啦!轉眼小吞吞4個月了,再也不是那個天真無邪的小吞吞了。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想要搶我的奶瓶,先過我這一關!”張婕在尋思給小吞吞穿上什么服裝的工夫,小吞吞的雙手就死死地扯住了張婕的秀發……于是她給小吞吞穿上白袍子,腰上系上黑緞帶,黑帶選手重磅登場,這張圖就叫《蠻子小吞吞》。

給小吞吞拍創意照,讓帶娃感覺要崩潰之余的張婕有了點喘息的機會,每天的生活雖有辛苦,但也有樂趣。目前,每日一吞吞的創意攝影已經有四五十張了,大致分創意系列、春節系列、紀念系列、節日系列、藝術系列。每日一吞吞,朋友圈的朋友們都超期待。用張婕原話說:“親戚朋友們每天都期待著小吞吞的新照片,他快成‘網紅了。”
現在,張婕仍然在給寶寶拍照,希望能攢到100張或者更多,做成小冊子,等他成年的那一天,神秘地掏出一個些許泛黃的小本兒,拂去上面的塵土,翻開的每一頁都像膠片一樣載滿時光故事。

為了將創意擺拍進行到底,平時一有想法,張婕就會記下來。2018年5月1日,她整理了小吞吞的一系列照片,做成“吞吞百相圖”發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也許有一天會被出版社的編輯看到,說不定能結集出書。
最近很多媽媽給張婕留言說:“我也非常想給寶寶拍出這樣的照片,快教教我怎么拍的吧!”張婕對她們說:“別著急,我會慢慢把這幾個月總結出的拍攝經驗都分享給各位媽媽,即使你沒有任何攝影技巧,即使只用一部手機,也能在家給寶寶拍出非常棒的照片!”她將拍攝的構思過程還原成一個個圖例,發在微信公眾號上分享,希望帶娃的媽媽們都能在和娃的互動中,從生活中找到創意和情趣。
張婕說:“這么多年,我們唯一沒變的就是熱愛生活,只不過原來是我們兩個人,現在有小吞吞的加入了。”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生活在哪個階段都有樂趣,張婕希望兒子18歲后,看到爸爸媽媽留給他的這份獨特禮物時,能感受到并傳承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只要認真地活著,每一天都是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