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
摘要:在我國,馬鈴薯(俗稱為土豆),是一種較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其有多種肉色且品種多樣;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飼料,還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業原料(如制造粉絲、食用淀粉等)。從這項產業發展前景來看,它的市場十分巨大,同時,也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本文對我國該產業目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如何促進和實現該產業發展提出建議,以為拋磚引玉。1506.htm
關鍵詞:馬鈴薯;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對于現今人類社會來說,是較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地位列在四大糧食作物的第四位(前三種分別為:水稻、玉米以及小麥)。對于實現種植業結構調整來說,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替代性品種,而且,由于其品種多,產量大,味道好,是一種非常好的食材,對于促進農民增收非常有利。
1 馬鈴薯應該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馬鈴薯對于實現產業調整來說,是一種良好的替代性品種。特別是一些較好的品種,其加工方便,品質好,在實現生產和加工產業化上,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如,該產品可以部分投入市場,滿足基本用途之外,還可以將其余部分作為加工企業的生產原料,其產品也可以包括多種:如:1、薯條;2、薯片;3、淀粉;4、粉條及粉絲等商品。此外,生產所余殘渣對于牲畜來說,還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飼料,不但可以使農民生產方面的后顧之憂,還可以拓寬農村的就業渠道,實現農民和社會都受益,實現雙贏局面。
2 馬鈴薯生產方面主要制約因素
2.1 對該產業認識和重視需要加強
從該產業發展來說,長期以來,其境地是較為尷尬的,因為它屬于糧食和蔬菜二者間的位置,同時,作為工業原料,它的地位也不夠高,無論是在農業生產上,還是在市場價格方面,都不盡如人意。而且,無論是生產、科學研究還是對它的深加工,其受到的重視程度都遠遠不夠。從對其的產業化研究方面,遠未達到規模化和專業化標準,同時,在促進其產業化發展上,還缺少硬措施和硬政策。如以統計學為例,多是把馬鈴薯作為薯類的一種來進行統計;與之相比較為明顯的是,雖然一些作物,如高梁、谷子,它們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小于馬鈴薯,但都是屬于單列的項目,成為專家們口中所稱的典型的“作物歧視”,未能取得“國民待遇”。
2.2 馬鈴薯在實現產業發展方面標準偏低
對于產業化發展來說,其基礎是標準化,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但目前來說,對于我國馬鈴薯的產業發展來說,它的標準化真正是“不盡如人意”。其主要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如對于脫毒種薯建設上,未有健全的標準體系。種薯生產單位多數未能對在開放條件下進行種薯擴繁方面,對合格種薯的生產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更談不上進行技術方面的深入研究。其中較關鍵的一個環節,即:控制薯商品的品質質量上,差距非常之大。對于種薯質量檢測,對于種薯的認識和監控方面,缺乏權威性,既談不上定期進行田間的取樣,更談不上建立種薯的質量指標方面的技術檔案,造成種薯的質量難以有效控制。此外,對產品進行質量控制,進行標準分級以及產品的包裝和貯運方面,都有一定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項產為的發展。
2.3 農戶對于馬鈴薯種植方面缺乏足夠的重視
這方面,主要表現在,多數農戶認為這種作物比較“皮實”且缺乏相關專業性培訓,他們在種植時未對對切種薯用的刀消毒,造成種植時即發生了傷口傳播各種病菌,開花前即產生病害。此外,施肥時未能按標準施肥,耕作時,壟寬不足,深度不夠,還可能會造成馬鈴薯發生“徒長”現象,還有會產生“青土豆”現象(或“水土豆”),發生產量上的大幅度降低,從而造成減產。此外,未能做到及時澆水,也會造成其產量大幅度減少,其產量可減產約50%左右,損失驚人。
3 關于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 增加馬鈴薯的總體產量。從策略上,應該突出提升產量為主要手段,擴大種植面積作為輔助手段。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畝產量多較低。在這方面,應該主要通過大面積應用種薯脫毒技術和大面積推廣優良品種。在提高單產上,可以根據實現需要采用多種栽培技術(如地膜覆蓋)只要大面積應用脫毒種薯技術來實現。同時,還應該投入財力物力,抓好測土配方及施工技術,不斷提提田間管理水平,以促進單產獲得顯著性提高。
2. 實現工業化升值提升經濟效益。這方面,主要應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即一個擴大,一個增加。擴大,即擴大馬鈴薯的加工規模;一個增加,好增加馬鈴薯的加工品種,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在擴大馬鈴薯的加工規模上,應該以政府作為項目主導,采取市場化方式運作,以馬鈴薯的主產區作為生產原料基,建設以節能環保為基本要求的龍頭加工企業,擴大薯制品的加工能力,同時,積極做好原有老、小企業的擴能和清潔化生產的改造;要增加馬鈴薯食品的加工品種,如:各種保鮮類制品、冷凍類制品、油炸類食品、膨化類制品以及各種脫水制品等。總體是要以市場需要為目標,主要是保鮮制品、冷凍制品、油炸制品、膨化制品、脫水制品和強化制品等,各地要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因地制宜地進行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3.以提升產品質量為基礎,提升競爭力。這方面,主要應該堅持鞏固、發展、增加幾個方面來實現突破。鞏固,是指要對現有的國外市場進行鞏固,把住質量關,堅持中合格的產品不出廠,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口;二是要發展現有市場。目前,國際市場主要是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其主要需要的產品是速凍薯條,各種薯類淀粉以及變性淀粉等,而且,其量較大,需要大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三是要增加,即,要增加產品的品種,要發揮我國在運距知、運輸成本低這方面優勢,提升競爭力。實現產品出口的擴大化。
4.全民提升以馬鈴薯的全方位認識。主要應該從加大馬鈴薯在營養和保健功能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力度,提升國民對這種產品的食品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數據表現,馬鈴薯在營養價值方面,遠高于常用的三大糧食作物及部分蔬菜,被譽“地下蘋果”和“第二面包”而且,它還有多種藥用和保健作用。
5.提升新品種選育和引進水平。從工業生產角度,作為加工型馬鈴薯品種,對其品種方面要求較高。其重要指標之一是淀粉的含量(淀粉含應高于15%,干物質含量應高于19.6%,還原糖含低應低于0.3%),此外,還有對薯形、薯塊的大小、薯皮顏色和薯肉顏色方面一定要求。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加工行業的具體要求,從加大新品種培育,引進新品種方面多下功夫,做到選育與引進并舉和并重。目前,我們已經引進了一些食品加工的專用型馬鈴薯品種,需要因地制宜進行加大推廣力度,既要擴大其播種上的面積,也要盡快增加這些品種的總產量,以為生產加工提供穩定的生產原料,滿足生產需要。
總之,馬鈴薯產業屬于一項發展前景廣闊的系統性工程,應該從產業政策調整方面多措并舉,打好組合拳,才能真正使這項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國家富強。
參考文獻:
[1]趙婧,趙貴賓,李星,等.甘肅省推進馬鈴薯主糧化行動的幾點思考[J].中國馬鈴薯,2015(3):182-185.
[2]王鵬飛.甘肅省隴西縣馬鈴薯產業化經營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6.
[3]方玉川,李增偉.陜西馬鈴薯產業與現代農業建設[J].農業科技通訊,201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