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數學教學是一個相對較難的科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效果往往不夠理想。針對這種情況,一些有益的教學嘗試被引入到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而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重構是其中教學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其將互聯網作為教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通過豐富網絡資源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從不同側面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數學;教學模式;重構
數學科目是所有高職理工類以及經濟類專業的必修基礎課,是許多專業課學習的前提,數學學不好,專業課也很難學好。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在校學習期間,還是畢業后參加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其教學質量甚至對院校的畢業生工作趨勢也有直接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很多高職院校下大力氣抓好數學科目的教育,“互聯網+”教學模式重構應運而生。通過很多高職院校在實際數學教學中的采用,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這為進一步普及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高職數學進行“互聯網+”模式重構教學的重要性
顧名思義,“互聯網+”教學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計算機終端及一些輔助設備,使得教學過程更加豐富、生動,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偏好,選擇學習的視角和完成學習的過程。整個過程中,教師充當的角色就是輔助、引導、推動和檢查,改變了過去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效果有顯著的提升。
(1)“互聯網+”能夠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這一點毋庸置疑,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教育要相應做出調整。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這一點是做不到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必須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而“互聯網+”教學模式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構,課堂教學內容分散到不同的環節,而互聯網就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渠道。教師在完成“互聯網+”的教學設計時,可以將學生作為授課的出發點、中心和落腳點,基于對學生個體狀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主動從互聯網獲取相應的學習資源,再利用互聯網得到教師的必要指點,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相應的任務,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2)“互聯網+”能夠讓學生主動理解消化學習內容。高職數學的教學內容有一定抽象性和復雜性,這也是學生學不好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將有限的課堂時間拓展開,學習的方式多元化,包括足夠多的互動和指導,以及有針對性的習題資料,這些通過“互聯網+”教學模式都可以實現。教師可以在校園網上面開設學習論壇,對關鍵的學習內容進行必要的指導,學生可以提問,可以互相討論,并可以將自己的學習心得發布在網絡上,教師也可以針對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專門的習題和資料,以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學習。包括QQ、電子郵箱、微信等,都可以作為“互聯網+”下的學習工具,網絡上的學習資源更是豐富,只要將這些資源都能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必然會有質的飛躍。
2 基于“互聯網+”的高職數學教學過程設計
2.1 課前自主學習階段
(1)教師發布精心準備的學習資源。“互聯網+”教學模式將知識的接觸和傳授放在了課前的預習階段,由學生在課下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將不再進行全面的講解,這樣對自主學習資料的質量要求非常高。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把關:一是精心自制或選擇網絡上極具畫面感、能反映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基礎狀況的微視頻作為學生學習的素材。二是教師要提供包含視頻、課件、文獻資料、閱讀材料、網絡教程、圖片等內容的自主學習資源包,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選擇性地自主學習。(2)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我們的學生都是從中學應試教育過來的,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要幫助學生去培養和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我們首先通過微視頻吸引學生,對于概念型的內容,畫面要引人入勝,將學生帶到情境中型的內容,要循序漸進,運用思維導圖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制作的視頻不能有拖動快放功能,但具有暫停、回放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控制視頻的快慢,完成自主性的個性化學習。(3)小組協作學習。為了加強課前學習監督和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將班上學生分為5-8人的互助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數學基礎、個性、性別等方面進行差異組合,便于互幫互助。每小組推選一位小組長,負責帶領小組成員完成自己小組的學習任務,并向老師反饋學習情況。當老師發現帶有比較普遍性的問題時,可利用云班課平臺的答疑討論功能,進行發布,邀請學生參加討論,學生以文字、語音、圖片等方式發表意見,等問題逐漸明朗后,老師可總結性的作答。
2.2 課上知識內化階段
(1)小組匯報課下學習成果。在正式授課時,每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來到講臺前,認真匯報其所在小組的具體學習情況,并對自己所在小組分配的重點問題做以系統講解。教師可以輔助并引導和鼓勵學生完成整個講解過程,必要時還要提示學生思路,使之不至于跑偏。其他小組同學可以利用云班課平臺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質疑,并對陳講小組進行評價。(2)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探究式活動。“互聯網+”教學的落腳點由關注教師是否講到了知識點轉移為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課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提交的課下學習任務單情況及云班課平臺提出的疑問和討論,總結出普遍未掌握的知識點,精心設計探究性的問題,再根據課上各小組的匯報情況,也可臨時增設一些問題。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每個學生首先進行獨立思考,再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交流、協作等形式進行小組討論。(3)教師答疑解惑。教師對平臺上學生發布的小組探究結果進行點評。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最后,教師要梳理整節課的知識脈絡,引導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歸納和總結,構建知識框架,掌握知識體系。(4)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整個課上環節都有對學生的評價。小組代表陳講后,教師及其他小組成員對這個小組課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是小組成員是共享的;小組討論后,小組各成員之間對本小組學生討論時的表現進行互評;小組討論結果提交后,教師和同學又可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對本節課的整體學習效果進行測試,根據測試內容和難易程度可安排即時測試或課下作業。通過對每次課過程性的評價進行記錄和匯總,最終學生的評價結果不是一次性的、終結性的了,而是整個學習過程逐步積累一分一分掙得的,是名符其實的過程性評價。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過去的高職數學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學習效果差強人意。即使學生愿意死記硬背,但由于不理解導致無法舉一反三,稍變一個數又忘了該怎么做。引進“互聯網+”模式重構教學,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一是豐富了數學知識的內涵,二是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方式,三是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基于這三個原因,進而推動了學習效果的徹底改善。
參考文獻
[1]王翊,李寶鑫.高等職業教育數學教育改革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237.
[2]陳曉敏.關于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職教論壇,2012(9):64-66.
[3]丁建英,黃煙波,趙輝.“互聯網+”促進教育信息化進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