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融華
摘 要: 針對一些高校大學生長期處于“網絡生活”狀態,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隱性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網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隱蔽性、浸潤性和潛移默化的優勢效果,有效結合易班網絡平臺,創新活動形式,創設網絡隱性關聯,將網絡思政生活化,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之于“無痕”,受教之于“無形”。
關鍵詞: 易班 網絡網絡思想政治 隱性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1]。鄧小平曾說:時間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因此,針對一些高校學生長期處于“網絡生活”狀態下,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在互聯網上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引導青少年接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提高其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并付諸社會生活與實踐。由于在網絡上高校學生有著獨特的思想特征和行為表現,他們如同在超市購物一般,可選擇性和非強迫性較大,有別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加強網絡隱形思想政治教育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網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及現實意義
高校網絡環境都蘊含著育人的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旗幟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類網站。這類網站以對學生正面教育為目的,設置的專欄內容均帶有正面教育的特點。但是,一些專門性思想政治教育網頁出現點擊量少的現狀,而集信息、服務、娛樂于一體的學生門戶網站卻很受歡迎。因此,在網絡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教育者應該從受教育者角度出發,盡量避免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簡單、生硬地堆砌在網頁上面,而是要采取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或滲透進信息、服務和娛樂內容之中的方式。
1.網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網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將所需要傳遞、運載思想教育的內容隱藏于網絡載體,受教育者通過網絡活動對內容進行消化、吸收,讓受教者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達到受教育的目的。因此網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教育方式上具有隱蔽性;二是教育過程的浸潤性;三是教育效果的滯后性。例如最近點擊率較高的視頻《一碗蛋炒飯》,講述了母愛的深沉,也為現如今叛逆的青少年上了感恩的一課。較網絡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網絡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其優劣勢如表一所示。
2.網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相比較隱性思想教育注重“教育即生活”主張,它是將教育內容滲透到教育對象所處的環境、文化、娛樂、生活環境當中,引導高校學生主動領悟和體會,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內容。如今網絡已經成了高校學生除教室、第二課外活動以外的第三“活動場所”,上網已成為現代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他們獲取知識、傳遞信息、溝通思想、交流情感、豐富生活、體驗人生的重要方式[3],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實際,適時在網絡上引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
二、易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
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客觀需要。高校有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與義務。然而,從當前一些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看,雖然開設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是大學生學習熱情不夠高[4]。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師資水平有限,教師采用的以往的教學方式過于呆板,因此學生積極性較低,效果欠佳。由于網絡生活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之易班平臺推廣的普及,因此,使用易班平臺相互交流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平等的交流氛圍,及時傳達時事要聞,共同評價討論,課上與課下相互補充升華,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二是大學生群體學習方式改變的客觀需求。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在年齡結構上,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在職業結構上,網民里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學生群體占比為25%;2017年上半年,我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小時,與往年相比提高0.6小時;報告顯示,網民在網上活動排名前三的是:即時通信、手機網絡新聞、手機搜索;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社交應用是:微信朋友圈占87.3%,QQ空間占64.4%,微博占40.9%。
大學生上網宜“疏”不宜“堵”,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虛擬網絡逐步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易班是非商業性服務型網站;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等主流社交應用功能;集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互動社區,并支持手機客戶端等多種訪問形式,成為全國高校教育系統的知名文化品牌,既服務師生,又為高校師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生活。易班平臺是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進平臺,具有范圍廣和影響大的作用,能有效地引導教育大學生有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易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積極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有效結合新時代網絡平臺,注重融會貫通,注重在落細落小落實上見成效。在建立網絡易班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在實踐中探索“唱響易班主旋律,占領網下主陣地”、“課堂內外互補,易班線上對接”等手段,充分利用網絡易班環境,將灌輸與引導、管理與監控并重的網絡易班思政新格局。
1.豐富易班內容,創新活動形式。
探索建立大學生成長發展數字化易班平臺,通過目標設立,路徑引導和過程管理引領學生成長,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潤物無聲。易班主要分為四個結構模塊:主頁面、學校層次結構頁面、班級主頁和個人主頁,每個結構都有其對應的主要模塊和功能。開設有課堂功能和題庫功能,幫助學困生有效的學習;開設有四大論壇版塊,讓每一個來到易班的學生都找到自己的樂趣;同時易班還提供有網盤功能、生活服務等功能。
一是進行正確引導,培養意見領袖。巧妙地結合時事政治,適時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如發起“熱捧洋節是否為我們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的討論,大學生可以從討論中茅塞頓開,從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二是運用聲音、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微視頻、游戲當中。三是提升教育藝術,跟進易班管理。“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每個年齡、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各有特點,因此作為易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形式等方面都要與時俱進。扎實開展內容建設,打造名牌專題欄目,落實易班網絡宣傳教育活動。如開展“小航報道”——報道學校師生事跡;“女/男神課堂”——把學習教育內容制作成生動的微視頻;“聆聽心生”——搭建學校師生生朗誦經典名篇的平臺;“桂航新發現”——充分發揮大學會的創作能力;“校友訪談”——發揮榜樣的力量。保持易班平臺月月有活動,日日有更新,看后有所思,想后有所行。四是形成“青春與價值的對話”、“年輕的力量”等一批影響力大,實效性強的優秀校園文化品牌;開設“不易班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講堂”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與此同時,加強學工干部隊伍與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的協同作用,及時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2.轉變教育理念,創設網絡隱性關聯。
一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建立一種隱形的關聯,具有親近感、情境感、互動性的關聯,以實現凝聚、引領和驅動作用。南航徐川的官方微博粉絲過十萬,其很大原因在于他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幽默詼諧中又不失嚴肅,用通俗的語言解讀信仰,一針見血地解讀時事,讓枯燥的黨課充滿生機活力,讓懵懂的大學生明辨是非。
二是利用易班網絡強弱連接朋輩對大學生影響的不同側面加以引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易班采用的是實名制注冊,網絡賬號背后是一個現實的大學生個體,大學生網絡社群展現的網絡社交的結構與關系與現實中差別不大。根據三度影響力理論,可以根據大學生在網絡生活中和朋輩的親密程度,分為強連接和弱連接。教育者應深度挖掘易班平臺強弱連接朋輩的優勢,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強弱連接的分析如表二所示。例如利用易班的強連接,易班群或者好友關注對受教育者進行引導,使其主動吸收和內化教育內容,從而完成自我建構。
3.回歸生活本質,根植網絡沃土。
陶行知等知名教育家關于教育與生活的理論智慧對我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啟迪。從歷史智慧中,我們應該得出,人們的思想、道德、政治觀念及其教育實踐與生活本身是緊密關聯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貼近學生的網絡生活。
網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網絡生活融為一體。與大學生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并隨著社會生活本身的不斷發展而變化,在目標、內容、方式、方法、機制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讓網絡思想政治隱性教育更加透徹地把握生活本質,切準時代脈搏。借助易班平臺,以大學生生活實踐為切入點及落腳點,讓沒有溫度的網絡充滿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氣息。
四、結語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形象地比喻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的吸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具有較強的政治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利用易班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之于“無痕”,受教之于“無形”。
參考文獻:
[1]秦曉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0).
[2]許成坤.加強高校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研究[J].林區教學,2017(08).
[3]王辰.基于微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0).
[4]唐曉偉.運用新媒體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