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為了解紅河州幼兒園利用家庭、社區資源的情況,本研究應用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方法對紅河州幼兒園利用家庭資源、社區資源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家庭資源 社區資源 利用情況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利用我校2014年“幼師國培”的機會,在2014年11月-12月,對來自紅河州13個縣市71所幼兒園到我校參加幼師國培的教師進行了集體問卷,教師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并當場回收。此外,還實地考察了八所幼兒園,訪談了十位幼兒園教師,上機統計全部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利用家庭資源的情況。
1.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形式。
為了促進幼兒的和諧發展,幼兒園主要采用哪些形式與家長交流、溝通、合作?調查顯示用得最多的形式是“電話交流”(有69所幼兒園,占97%),第二是“接送交流”(有66所幼兒園,占93%),第三是“家長會”(有62所幼兒園,占87%),第四是“家訪”(有41所幼兒園,占58%),第五是“親子活動”(有38所幼兒園,占54%),第六是“開放日活動”(有27所幼兒園,占38%),第七是“經驗交流”(有15所幼兒園,占21%),第八是“幼兒園網站”和“QQ、微信”(各有9所幼兒園,各占13%),第九是“鄰居互助”和“園長信箱”(各有8所幼兒園,各占11%),“家園小報”與“幼兒園電子郵箱”(各有6所幼兒園,各占8%),“家教咨詢”(有3所幼兒園,占4%),“上門指導”(有2所幼兒園,占3%)卻很少使用。
調查顯示紅河州的幼兒園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用得最多的方式分別是“電話交流”“接送交流”“家長會”“家訪”“親子活動”,均占到五成以上。說明幼兒園在與家長交流時,利用傳統方式比較多。雖然互聯網技術已經很發達了,但由于紅河州屬于民族地區,廣大農村家庭不可能都有網絡,因此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的“幼兒園網站”、“QQ、微信”“幼兒園電子郵箱”等只占到了一成左右。
另外,如何把“家訪”與“上門指導”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師在幼兒教育方面的主導作用;把“經驗交流”與“鄰居互助”相結合,發揮家長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積極主動性,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2.幼兒園利用過的家長資源。
調查表明幼兒園在對兒童進行教育時,利用過的家長資源,最多的是“家長來園和孩子一起活動”(有52所幼兒園,占73%),其次是“家長來園旁聽、觀看活動”(有50所幼兒園,占70%),再次是“家長按照教師要求給幼兒園提供物品”(被動)(有40所幼兒園,占56%),“家長和教師一起組織活動”(有23所幼兒園,占32%),“家長主動為幼兒園提供物品”和“家長來園評價活動”(均為15所幼兒園,占21%),“家長參與制定食譜”(有8所幼兒園,占11%),“家長進班當老師”和“家長來園當監督員”(均有7所幼兒園,占10%),“家長參與財政管理”(有6所幼兒園,占8%),“家長和教師一起設計活動”和“家長進班當保育員”(各有4所和2所幼兒園,各占6%和3%)。
調查顯示紅河州幼兒園在利用過的家長資源方面以“家長被動的方式”為主,諸如“家長來園和孩子一起活動”“家長來園旁聽、觀看活動”,“家長按照教師要求給幼兒園提供物品”,均占到了五層以上。在家長主動參與方面顯得不足。世界發達國家成功幼兒教育的一條經驗是家長能夠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如何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全面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幼兒園利用社區資源的情況。
1.幼兒園附近具有的資源。
調查表明幼兒園附近(1公里左右)可以利用得最多的資源是“超市、食品店、小賣部”(有61所幼兒園,占86%),第二是“醫院、保健站、防疫站”(有52所幼兒園,占73%),第三是“服裝店”(有27所幼兒園,占38%),第四是“銀行”,(有26所幼兒園,占37%),第五是“車站”(有25所幼兒園,占35%),第六是“公園”(有21所幼兒園,占30%),第七是“郵局”(有19所幼兒園,占27%),第八是“書店、報刊亭”(有18所幼兒園,占25%),第九是“種植養殖場”(有16所幼兒園,占23%),第十是“加油站”(有14所幼兒園,占20%),最少的是“飯店、小吃部、麥當勞/肯德基”(有10所幼兒園,占14%)。
調查顯示紅河州幼兒園總體來看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但與發達城市相比,顯然不足。如何把有限的資源運用到最好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2.幼兒園利用過的附近資源。
幼兒園對附近的資源是否利用了?利用得如何呢?調查表明,利用得最多的是“超市、食品店、小賣部”(有45所幼兒園,占63%),第二是“醫院、保健站、防疫站”(有33所幼兒園,占46%),第三是“公園”(有18所幼兒園,占25%),第四是“車站”(有17所幼兒園,占24%),第五是“銀行”和“服裝店”(均有12所幼兒園,占17%),第六是“書店、報刊亭”(有11所幼兒園,占15%),第七是“種植養殖廠”(有9所幼兒園,占13%),第八是“郵局”和“加油站”(均有7所幼兒園,占10%),最少的是“飯店、小吃部、麥當勞/肯德基”(有6所幼兒園,占8%)。
由此可知,只有“超市、食品店、小賣部”和“醫院、保健站、防疫站”社區資源被幼兒園利用得比較多,其他資源利用率很低。
3.幼兒園附近資源的具備與使用。
幼兒園附近教育資源的擁有與利用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調查表明:兩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間差的大小依次為:一是“醫院、保健站、防疫站”(擁有率為73%,利用率46%,間差為27),二是“超市、食品店、小賣部”(擁有率為86%,利用率為63%,間差為23),三是“服裝店”(擁有率為38%,利用率為17%,間差為21),四是“銀行”(擁有率為37%,利用率為17%,間差為20),五是“郵局”(擁有率為27%,利用率為10%,間差為17),六是“車站”(擁有率為35%,利用率為24%,間差為11),七是“書店、報刊亭”(擁有率為25%,利用率為15%,間差為10)、“加油站”(擁有率為20%,利用率為10%,間差為10)和“種植養殖廠”(擁有率為23%,利用率為13%,間差為10),八是“飯店、小吃部、麥當勞/肯德基”(擁有率為14%,利用率為8%,間差為6),九是“公園”(擁有率為30%,利用率為25%,間差為5)。
為什么幼兒園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社區資源呢?根據訪談得知是因為安全因素。被調查的老師都能認識到社區教育資源對幼兒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同時都有這樣的擔憂,現在是獨生子女時代,孩子在家長的心目中有著不可估價的分量,因此,幼兒園日常工作中總是秉承著“安全第一”的治園理念,幼兒外出活動時,盡管園方已經在人員、設備等方面加倍小心、考慮周全,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走失孩子,發生傷亡事故等,為幼兒園帶來一定的麻煩。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一些幼兒園選擇了安全系數較大的園內、室內活動,盡量逃避或減少園外、室外活動,他們認為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之策。
(三)幼兒園利用節日資源的情況。
紅河州各個幼兒園對節日資源的利用如何呢?調查表明:
1.幼兒園歡慶的社會性紀念節日最多的是“國際兒童節”(有65所幼兒園,占92%),第二是“元旦”(有47所幼兒園,占66%),第三是“教師節”(有44所幼兒園,占62%),第四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有28所幼兒園,占39%),第五是“國際勞動節”(有19所幼兒園,占27%),第六是“建軍節”(有9所幼兒園,占13%)。
2.幼兒園慶祝的民族傳統節日最多的是“中秋節”(有57所幼兒園,占80%),其次是“端午節”(有43所幼兒園,占61%),再次是“春節”(有31所幼兒園,占44%),第四是“清明節”(有25所幼兒園,占35%),第五是“元宵節”(有21所幼兒園,占30%)。
3.幼兒園慶賀的生日最多的是“兒童生日”(有50所幼兒園,占70%),第二是“教師生日”(有17所幼兒園,占24%),最少的是“家長生日”(有3所幼兒園,占4%)。
4.幼兒園慶祝的西方節日主要是“圣誕節”(有30所幼兒園,占42%),其次是“西方母親節”(有20所幼兒園,占28%),最后是“西方父親節”(有7所幼兒園,占10%)。
由此可知,紅河州幼兒園對在“社會紀念性節日”的慶祝中比較多的是“國際兒童節”“元旦”“教師節”,均占五成以上。對于“民族傳統節日”的慶祝占五成以上的幼兒園僅有“中秋節”和“端午節”兩個節日。在“慶賀生日“中,占七成的幼兒園關注的是“兒童生日的慶賀”。對于西方節日慶祝的幼兒園均未超過五成。
更值得關注的是紅河州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州,除漢族外,境內還居住有哈尼、彝、苗、傣、壯、瑤、回、布依、拉祜、布朗等10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58%。哈尼族的“矻扎扎節”,紅河州政府還專門放三天假期讓人們慶賀。但是,調查顯示只有14所幼兒園認為當地有這個節日,在幼兒園有所反映這個節日的僅有2所;彝族的“火把節”有20所幼兒園提到當地有這個節日,但只有9所幼兒園有這個方面的課程內容,其他諸如“盤王節”、“十月年”的“長街宴”等民族傳統節日,幼兒園對這些節日利用率也是極其低的。這反映出幼兒園對當地民族文化的認知是有限的,幼兒園在利用當地民族文化資源方面表現得比較弱。
三、建議
(一)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發揮幼兒園對家長幼教觀念與行為的引領作用。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鼓勵和引導家長及社區人士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幼兒園教育。通過與教師和家長談話了解到一些家長仍存在一些錯誤觀念,比如偏重智力、技能的培養,輕視社會性發展,輕視同伴交往和幼兒的自我評價。家庭教育方法比較簡單、盲目,溺愛、嬌慣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幼兒園在開展家長工作時,應改變紙上談兵的形式主義做法,多邀請一些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養育、教育經驗的家長來園向家長傳經送寶,或組織家長結成幫教對子,在日常的密切接觸和交往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指導對方。
(二)發揮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積極性。
幼兒園應著手改變那種參觀得多,參與得少;間接參與較多、直接參與較少;一次性的直接參與多,經常性的直接參與少……這些表面化的家園合作局面,改變那種一陣風似的形式主義的做法,比如,幼兒運動會、家園聯誼會邀請家長和社區人士參加,平時的教育活動則把他們排斥在外,使得家庭和幼兒園教育內容嚴重脫節。針對這些問題,幼兒園應當進一步拓寬家、園、社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采取積極的措施調動家長、社區人士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家、園、社區合作共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對社區資源加以合理利用。
對教師訪談的結果顯示,幼兒園利用家庭、社區資源的形式主要可以分為“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有:利用社區資源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教學活動等、參觀、旅行、訪問、演出、勞動等。“請進來”的主要形式有:親子活動、“家長老師”、家長會、家長委員會、講座、咨詢、開放日及各種形式的家長交流活動。幼兒園要充分利用這兩種形式,利用有限的社區資源。
(四)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教育價值,讓幼兒體會多元文化。
紅河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該州幼兒園既處于以漢文化為主的大環境中,又沉浸在少數民族濃厚的文化氛圍里,各種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相互碰撞和交融。紅河州哈尼族、彝族、苗族、瑤族等眾多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對于豐富幼兒園教育教學、家園合作活動等都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因此,在開展家園合作過程中善于利用少數民族資源,將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有機融合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比如:哈尼族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為“六月節”和“十月年”。“六月節”為哈尼的“矻扎扎”,慶祝五谷豐登的意思,“十月年”中最熱鬧的是長街宴,哈尼語稱為“埃瑪突”,整個村寨聚攏一起擺宴歡慶新年的到來。以節日慶典作為家園合作的資源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拿來對幼兒進行禮節、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李生蘭.學前教育法規政策的理解與運用[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孔小琴.上海高校附屬幼兒園利用家庭——社區資源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4]劉愛云.H省某市利用家庭\社區資源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5]趙敏.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幼兒園家園合作的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