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有很多,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觀摩他人的優秀課堂、聽各級專家講座、參加各種培訓、網絡自學,這些方式都可以在短期內快速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但是想要持久、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我認為離不開課堂實踐、離不開課前的精心準備,離不開課后的反思總結。備課能力提升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持續發展和再學習的過程,因此說備好課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備好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備教學資源;寫教學反思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有很多,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觀摩他人的優秀課堂、聽各級專家講座、參加各種培訓、網絡自學,這些方式都可以在短期內快速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但是想要持久、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我認為離不開課堂實踐、離不開課前的精心準備,離不開課后的反思總結。備課是上課的預演,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在這樣的理念下,教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那么面對新課程,教師怎樣備好課呢?
一、 備教材
(一) 按課程標準 從總體上備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橋梁。備教材應熟讀指導綱要,領會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了解每一冊的知識點、每一單元的知識點、每一節課的知識點,統觀全局,抓住主線。
(二) 備具體某一課時的教材
具體到某一課時,教師要鉆研教材,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在鉆研的過程中不妨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1. 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學習目標是什么,通過什么方式達到學習目標,通過什么方式突破重點、難點。同時要考慮對于自己的學生而言,又有怎樣的重點、難點,又該如何突破呢?2. 研究教材時還要思考教材的學習內容是否容易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如果不能是否還有更好的學習內容可以替換。3. 教材內容的呈現順序是否利于學生學習,如果要調整學習順序,該如何調整?4. 教材內容是否要面面俱到,有些地方是否可以整合,有些地方是否可以忽略不講,而有些地方是否要補充拓展?5. 教材的案例與習題是否有助于落實學習目標,如果不能,該怎么換?總之,備教材過程就是鉆研教材的過程,既要鉆得進去,又要走得出來,先把教材讀厚,再把教材讀薄。
二、 備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在備課活動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知識現狀、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學生已經儲備的知識有多少,哪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講是已經學過的,哪些是新知識點。已經學過的知識點要不要再簡單復習,還是能夠隨機應用。新知識點是能夠自主學習呢還是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第二,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弱,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盡量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學得好、吃得飽”,讓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有變化,有提高”。第三,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教材上的內容在教師看來很容易,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但站在學生的知識水平上接受這些知識,也許很困難。例如,在講制作超級鏈接時,開始我認為很簡單,學生上網經常會用到鏈接,平時也會接觸到鏈接這個詞,所以在授課時直接講技術上怎么實現,結果效果很不理想。后來發現是思維沒理清楚,于是在后面的班級我解釋說鏈接就像導航,它可以帶你到想要的地方,學生就明白了,任務也完成得非常好。第四,還要預測學生易錯易忘的知識點,在教學設計時要有針對地進行設計。
此外,就我所任教的信息技術學科而言除了備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還要備學生的“情感態度”,因為信息技術學科通常沒有考試壓力,學生很容易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聊天、玩游戲、做其他學科作業、無所事事。所以除了讓學生有事可做外,還要運用一些管理手段激勵學生,讓學生對本學科感興趣。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給予及時的評價,并與期末考試成績相關聯。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
三、 備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備教學方法,要根據培養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組織形式以及學生年齡特征等具體情況在備課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效果的差異在公開課的“同題異構”中體現最明顯。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層次的學生,有的教師效果非常好,有的則不理想。在一次課題為《認識計算機硬件》的同題異構中,一位教師的教學讓我印象深刻,在“認識各部件名稱”這部分內容時,她采用貼標簽寫名稱的方式,學生一看可以動手零距離接觸硬件非常興奮,學習熱情一下被調動起來。在講到“認識各部件性能”時,她避開了照本宣科式的生澀的專業術語的講解,而是采用話劇說相聲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被點燃。此外課件制作也很精美,可以說她為我們呈現了一堂堪稱完美的課。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和智力發展;要重視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講求實效,靈活運用引導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以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合作等各種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
四、 備教學資源
如果說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那么其他課程資源則為學習的必要輔助手段。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環境有它先天的優勢,多媒體網絡教室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學習途徑有網絡、Email、BBS論壇、聊天室、各種學習軟件;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網頁。教師在備課時應盡可能多地根據學生特點準備素材。例如在準備“制作動畫”時我會設想女生更喜歡花朵、蝴蝶,男生更喜歡飛機、籃球,為他們準備不同的素材。在做“電子表格”計算時我會根據學習能力的差異設計難易不同的習題。有的學生喜歡看文本教程,有的學生喜歡看視頻教程,我也會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給他們。考慮到計算機重啟之后,學生的素材會丟失,我會建一個文件夾存放素材,讓他們用Ftp方式隨時上傳下載,也會提供電子課本,以便于沒帶課本的同學學習。無論提供哪種方式的學習資源,目的就是給學生提供選擇自己所偏愛的學習策略的機會和條件,保證不同的學習者針對特定的學習內容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和需要進行學習,保證每位學習者都能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但是,個人認為讓學生上網獲取學習資源的方式宜少用,學生很容易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迷失方向。
五、 寫教學反思
實際的課堂教學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教學效果跟預期的也會有差距,這就要求教師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地剖析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冷靜地、客觀地分析出現的問題,為以后找出更合理的教學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教學反思是教師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
備課的過程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作教學法上的加工和處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規劃教學活動的過程。備課能力提升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持續發展和再學習的過程,因此說備好課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怎樣備好課[EB/OL].互聯網文檔資源,2015.
[2] 備課的定義[EB/OL].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鄭清嬌,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文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