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作業作為教與學的結合點,它是學生鞏固并深化課堂所學物理知識、發展發散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一定技能的一項實踐活動;是教師用來檢查、了解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駕馭和調控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所以物理作業的布置它是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比較著重純知識點的考察練習、著重練習冊上的作業,布置作業形式、方法和手段都比較單一、題量大搞題海戰術等,容易忽略布置比較科學的具有可行性、可探究性的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業。
關鍵詞:作業;學習興趣;學生
物理作業作為教與學的結合點,它是學生鞏固并深化課堂所學物理知識、發展發散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一定技能的一項實踐活動;是教師用來檢查、了解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駕馭和調控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所以物理作業的布置它是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比較著重純知識點的考察練習、著重練習冊上的作業,布置作業形式、方法和手段都單一、題量大搞題海戰術等,這樣使得一些同學疲于書面作業而失去了興趣這一學習物理的基本動力,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所以物理作業的布置如果是比較科學的、具有可行性的、可探究性的和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業,那勢必會培養出學生較高的創造性思維,勢必會較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勢必會促進學生的成長,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二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物理,且物理源自生活,所以學生對聲、光等物理現象充滿了好奇,學習興趣盎然。但是受“考評”影響,現在大多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很傳統,表現在:一是形式單一,局限在習題的演算上,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二是作業的方法、手段也很單一,強調死記硬背、重復模仿和機械訓練;三是題量大,實行“題海”戰術,動輒2~3頁,多則4~5頁。這樣一來,學生的困惑、情感體驗、實踐能力則被忽略,學習物理興趣減退,學習積極性降低。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教師課后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搞題海戰術,學生陷入題海深淵,學生為了應付老師只好抄襲作業,教師自己則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無休止地“上當受騙”批改作業,沒有時間去鉆研教材,探索教法,更新觀念。此外,教師用很多時間和精力批改完作業,學生拿到作業本只不過是隨便一看,有的甚至看都不看,根本不分析存在的問題,更不愿改正作業中的錯誤,這樣就使教師的診斷作用被誤導,這樣的作業自然也就成了學生的沉重負擔,無助于學生的真正成長,失去了物理作業應有的教育意義。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課后作業不應僅僅局限在對物理習題的演算上,閱讀資料、觀察調查、實踐體驗等課外活動都應成為學生課后作業的一部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應巧妙布置物理作業,以激發促進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通過巧布置物理作業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
一、 巧布置實踐性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不管是對于初學物理的同學還是已經有一定物理基礎的學生,他們幾乎對理論性的純練習冊的作業都不太愿意做,因為那些作業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布置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可課外實踐的一些作業。比如我們剛剛學習了第一章“機械運動”可以布置你從家到學校步行或坐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坐車的平均速度是步行的平均速度的多少倍?你又是怎么得到的呢?并要求學生寫出測量過程。學生在初學速度的時候都想知道自己坐車或步行的速度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另外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實驗儀器讓孩子在課外利用實驗儀器自己探索,比如在學習了沸點和壓強的關系的時候,他們可以用打氣筒對正在密閉容器中沸騰的水打氣加壓的時候看沸騰的水有什么變化,當他們看到變化時會很興奮,從而也探究得到了壓強越大水的沸點越高。當然在不同章節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具有可實踐性的作業。通過這些作業的布置勢必會激發具有探索欲望的孩子們的學生物理的興趣。
二、 巧布置探究性作業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中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和較強的獲得新知的求知欲望。他們往往對于新事物保持著較高的興趣。所以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具有探究性的作業,以保持他們對物理學習的新鮮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利用:水、乒乓球、注射器、紙船、吸管、蠟燭等等比較易得的材料探究“流體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同時讓他們在乘坐輕軌列車的時候看看是否有安全線。再比如學習物態變化的時候讓孩子探究水的凝固過程特點。學習浮力的時候讓孩子們自己設計潛水艇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等等。通過這些課外的一系列探究性作業可以讓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學習鞏固知識掌握探究方法,更能保持長久的物理學習興趣。
三、 巧布置分層作業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班上的每個同學有自己的不同特征,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比較難一點的題也能在短時間獲得正確的答案,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就顯得比較困難,所以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如果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也一味地做一些他能力之外的作業他們就會長時間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越來越糟糕,這樣就會打擊他的學習信心,失去學習興趣,最后陷入惡性循環,導致物理學習成績很低。同樣對學業成績較好的同學如果做太簡單的作業他們會覺得太浪費時間了,他們的學習效率也不高。但是如果我們針對不同的孩子的實際情況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他們就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獲得成就感和充滿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最終都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物理作業布置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的差異性,要做到注重作業的布置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的很好統一。
作者簡介:陳文洋,重慶市,重慶市大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