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選取了多篇優秀的經典小說,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小說也經常出現在文本類閱讀這一板塊中,可見小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小說的三要素包括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最終都是為了直抵一個深刻的主題,反映作者的深刻思想。在歷來的小說閱讀中,主題也常常作為必考題目出現在語文試卷中。
關鍵詞:小說;主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小說具有三個重要的構成要素: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精彩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生動真實的環境描寫是為了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但是這三者最終都是為了反映小說主題而服務的。主題作為小說的靈魂,承載了作者的深刻思想,表現了小說的真正價值。許多小說作品中會直接點明主題,但是許多作品中的主題卻比較含蓄。如果要深入了解一部小說作品,一定要準確把握小說的主題內涵。但是對于學生而言,理解、掌握并概括小說主題是一個比較艱難的工作。因此,如何破譯小說主題,深入掌握小說靈魂,是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筆者認為,教師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小說三要素即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三個方面來入手,通過情節、人物、環境來把握小說主題。
一、 主線:理清故事情節
完整而生動的故事情節是一部小說的基本架構,而故事情節的設置不僅是為了安排人物出場,說明人物之間的關系,更是為了表現小說主題。在小說閱讀考查題型中經常出現要求學生分析某一個故事情節與小說主題之間的關系,或是探究該情節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因此,要準確把握小說主題,首先要弄清故事的脈絡,整理文章的結構層次,抓住重要的事件,分析主要情節。
例如,在教學《最后的常春藤葉》一文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從故事情節入手,分析小說的人物、事件、地點、時間、起因,并梳理出小說中出現的幾個重要事件。按照小說情節的發展過程,這篇小說可以總結為四個部分:一是開端部分寫年輕畫家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二是發展部分寫瓊珊不聽勸慰,望葉等死;三是高潮部分不落的藤葉使瓊珊又燃起了對生命的渴望;四是結尾部分寫瓊珊脫離危險,貝爾曼逝世,并揭示葉子不落的謎底。小說的情節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部分,它是整個小說發展的主線,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只有理清了這條主線,才能夠從中分析出故事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安排合理、生動有趣、曲折跌宕的情節能夠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并且深化主題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歸納并理解重點情節,進而思考這些情節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二、 核心:揣摩人物形象
小說中的人物經過作家的處理成為一個典型化的存在,是小說中的核心部分。作家通過塑造一個個典型、深刻且具有現實意義的人物形象來表現一定的思想價值,突出反映小說的主題內涵。因此,要深入理解小說主題的話,不能脫離人物形象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結合現實生活把握某一類人物形象的共性,進而體驗角色的個性差異,把握不同人物的獨特個性。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人物形象分析教學:首先,通過細讀文本,賞析描寫人物語言和神態的句子。這篇小說中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寫極其形象,而這些描寫對于表現人物內心和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關鍵的作用。學生一定要通過運用反復閱讀、咬文嚼字的方法來細細品味語言的藝術魅力,由淺入深地走入文字,將淺層次的表象理解深化為深層次的文意貫通。比如說,林黛玉初入賈府時,作者借助林黛玉的眼睛為讀者展現了賈府那宏偉的外觀、講究的布局、華貴的陳設、等級分明的禮儀以及豪門貴族的氣派,并通過黛玉內心活動的細致描寫表現了她初入賈府時的心情,仔細分析這些描寫可以窺見黛玉這個人物的一些形象特征。又比如在這一章中作者對王熙鳳這一人物的語言描寫可謂極其傳神,教師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過程中,要注意明確王熙鳳的人物形象。例如她在夸黛玉時說的是“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可見她口甜舌滑,擅長邀寵;她在賈母面前一系列出色的表演,充分取悅了長輩,而后一連串的問話則又體現了她的潑辣能干。細細品味這些語句,就能理解王熙鳳身上的個性特征,以及她在賈府為何能取得相當大的權利。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人物與小說主題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把握小說的主題。
三、 烘托:感受環境氛圍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包括了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環境描寫的作用在于烘托氣氛、交代背景、渲染情緒、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揭露社會本質,除此之外,環境描寫還能夠深化主題。因此,要準確把握小說主題,還要注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部分。
一般來說,環境描寫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描寫環境時所采用的手法;另一方面是環境的特點與作用。例如,在教學《故鄉》一課時,作者對環境的描寫基本是昏暗、陰冷、低沉的,唯一具有明亮色彩的地方是在描寫兒時的回憶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并分析它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具有什么樣的藝術表現力,以及環境與人物之間的關系,與主題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可以得知,作者將故鄉的環境描寫得昏暗、陰冷,目的是要突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故鄉的人們遭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和精神上的摧殘,揭示了造成中國貧困農民遭受苦難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等。在分析環境描寫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材料中的具體描寫,并結合文章主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都各不相同,但它們最終都是要突顯一個深刻的主題。無論小說要素如何變化,都始終離不開對主題的分析和把握。但是我們在破譯小說主題的時候,要緊緊抓住小說的三個要素,逐步深入,仔細揣摩,方能準確理解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參考文獻:
[1] 季傳文.高中小說教學閱讀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4).
[2] 陳克欣.高中小說教學問題與對策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2012(4).
作者簡介:陳乃燈,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