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各國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民族間就同一問題可能出現不同的表達方法,這會不同程度地阻礙人們更好地交流。森山卓郎將日語的拒絕表達分為四種類型:直截了當型、謊言型、拖延型和搪塞型。本文以日劇為語料,結合其他生活會話,采用森山卓郎的分類方法,就日語中的拒絕表達方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拒絕表達;日語;語言習慣;文化
一、 引言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倫理、道德、禮儀、觀念上有不少相似之處。然而,在實際交往中人們往往因為生活習慣、語言表達方式等差異使交流出現障礙。一些日語學習者在與日本人交流時可能會碰到這樣的經歷:日語使用間接言語行為的頻率較高,尤其當日本人表達拒絕請求的時候,很少正面給人一個答復。即使他們心里早已有了確切否定的答案,也很難從他們口中聽到「いいえ」、「いやだ」、「私は……しない」等表達。日本學者森山卓郎將日語中的拒絕表達分為四種類型:①直截了當型;②謊言型;③拖延型;④搪塞型。本文根據這四種分類方法,分析日語在不同情境下的拒絕表達。
二、 各種情境下的拒絕表達
(一) 拒絕提供幫助
1. 直截了當型
直截了當型表現為毫不含糊地直接予以拒絕的表現形式。在拒絕給他人提供幫助時用得相對較少。除非關系非常親密,采用直截了當的方式顯得更自然。
2. 謊言型
森山卓郎說的謊言型是指用不方便等理由來拒絕別人的請求、建議等。這里的理由并不一定是謊言,可以是客觀的理由,也可以是托詞。如:
達郎:あ、さっきのことだけどさ、あの——、俺にピアノ教えてもらえないかな……
涼子:あ、でも私ほんとうにそんな……
(野島伸司「101回目のプロポーズ」
例(1)中涼子其實是會彈鋼琴的,但她說自己不在行,其實就是暗示不能答應達郎的請求。這樣既保護了雙方的面子,也很容易讓達郎領會到自己的弦外之音。
3. 拖延型
拖延型是不著急把結果表明,而是用「しばらく考える時間をください」、「また今度」等句子予以回復。表面上是對對方意見的肯定,實際卻是讓對方慢慢感受到是一種被拒絕的回復,避免尷尬的出現。如:
A:李さん、よろしければ、一緒にコーヒーでも飲みませんか。
B:行きたいけど、今日は用事があるの、また今度誘ってね。
例(2)中B首先肯定自己想去,但又表明自己不能去的原因。為了不讓A感覺難堪,B又提出了下次再約的建議,這樣的拒絕表達比直截了當型更讓人容易接受。
4. 搪塞型
搪塞型是指對于他人的請求等不予以明確的回答,包括那種用很含糊的表達來拒絕的方式。因為是拒絕給他人提供幫助,因此相對會更加委婉和客氣。此時更傾向于采取回避的態度。這種拒絕方式比較失禮,極少對上級使用。
A:あ、今度さ、映畫?いこうか。
B:え……あ、空車。
例(3)中柊二發出請杏子看電影的邀請,被杏子巧妙地回避。柊二理解了她的意思,雖然知道她在拒絕,也沒有明顯的不開心。
(二) 拒絕對方的邀請或提議
1. 直截了當型
面對對方邀請或者提議時,用「だめ」、「いいえ」等詞語毫不留情地直接予以拒絕的方式。由于這種表達方式太露骨,常常會危及到交往者的面子,日本人用得相對較少。除非關系親密的家人或朋友,用「いや」拒絕也顯得自然。但關系不夠親密時可能會危及交際者的面子和人際關系。因此便有了日語中曖昧語言的產生和發展。
2. 謊言型
在否定對方的邀請或者提議時,此類拒絕方式一般都是在感謝對方的好意之后,舉出一些對方比較容易接受的理由,有時候甚至出現有自我貶低成分的理由來暗示對方,使交流的氣氛較為輕松,對方也更易接受。如:
A:こんにちは。わたしは化粧品の山田と申します。新製品のご案內に伺いました。
B:化粧品は間に合っています。
例(4)中B并沒有采取“不不不,我不要”直接拒絕推銷員,而是適當地撒謊,采取了暫且拒絕的方式,給推銷員留了情面。
3. 拖延型
當場不明確表態,會先肯定對方提議中的某一個方面,是一種讓被拒絕方逐漸體會出否定意思的回絕策略。這是一種能回避當時的緊張關系的權宜之計。
A:山田さん、よろしければ、これから、一緒にコーヒーでも飲みませんか。
B:行きたいけど、今日は用事があるの、また今度誘ってね。
例(5)中A邀請B去看電影,B先肯定說很想去,但又說自己有事,為了不讓A難堪,B提出了“また今度誘ってね”的建議。這樣既表達了拒絕的意思,又保全了A的面子。
4. 搪塞型
搪塞型是指對他人的邀請或者提議不予以明確的回復,而是用打擦邊球的方式含糊其辭地敷衍對方。或者有意把話題岔開,或者根本不用語言回答對方,甚至干脆一笑了之回絕對方。如:
正人:宇佐美啓君か。「うさタン」でいいかな?
啓:えっ?
正人:ニックネーム。
啓:何でニックネームつけるんですか。
正人:だって、そのほうが親しむわけじゃないね。
(野島伸司「ラブシッフル」)
例(6)中的啟收到正人取的昵稱后回復的「えっ?」與后面的「何でニックネームつけるんですか」(轉移話題)都是對正人的拒絕,因為啟的性格不是那么直爽,所以會更傾向于采取這種表達方式。
三、 結語
本文主要以日劇為例,針對森山卓郎的分類方法,對日語的拒絕表達進行了分析論述。“直截了當”型因為是一種直接予以回絕的方式,容易使彼此間的人際關系受損,日語中很少采用這種方式。“搪塞型”這一策略因為態度過于敷衍,容易讓人覺得失禮,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用得比較少。此時,拖延型和搪塞型這類間接拒絕策略明顯更加適用。故在否定或謝絕不是特別親近的人的提議或邀請時,日本人一般都會采用間接拒絕的方式,主要強調客觀原因。當然,拒絕方式多種多樣,不僅因人而異,且根據性別、親疏關系也會有所不同。在與日本人的交往過程中,這些因素都要列入考慮范圍,切不可想當然,造成彼此的誤解。
參考文獻:
[1] 山田忠雄等.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Z].東京:三省堂,2005.
[2] 陳巖.語法指導與實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3] 林璋.漢日語言對比研究論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 吳薇,泉田真里.那些無法忘記的日劇[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5] 顏曉東,董博.日語情景口語[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作者簡介:李穎,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