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浚縣民間小調是一種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民間音樂表現形式,可以被作為一種具有教育性的資源引入到本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本文中筆者立足于自身實踐經驗和思考,對浚縣民間小調走進本地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性及方法作簡要分析,期望為小學音樂教學起到一些具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浚縣民間小調;小學音樂課堂;本土音樂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音樂課程具有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將民間本土音樂資源融入本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同時體現音樂課程的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從人文性的角度來看,引入本土資源能夠增強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從審美性的角度來看,引入本土資源能夠讓學生接觸到多樣化的審美表現形式;從實踐性來看,引入本土資源能夠讓學生認識音樂和生活的血肉聯系。本文中筆者立足于本地教育環境,淺談浚縣民間小調走進本地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 重要性分析
(一) 了解鄉土文化
浚縣民間小調是本地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浚縣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反映了浚縣人民的心理特點。讓小學生接觸浚縣民間小調,首先能夠讓小學生了解鄉土文化,這不僅具有文化素養上的含義,還能夠增進學生的鄉土感情。鄉土是個體出生和成長的背景,有關鄉土的記憶和認知會成為個體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個體的選擇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從這一層面上講,了解鄉土文化還能夠促進學生的人格完滿,因此讓浚縣民間小調走進本地小學音樂課堂就是從音樂課程的角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二) 提升審美能力
提升審美能力,是小學音樂教學最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小學音樂課本中融入了多元化的音樂素材,能夠讓學生感知不同的審美風格,但是因為教材編寫篇幅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融入民間音樂資源則能夠起到有效的補充作用。浚縣民間小調在節奏、音調上有自己的風格、特點,讓小學生學習浚縣民間小調,能夠為學生帶來別樣的音樂體驗。浚縣民間小調樸實細膩、清新動人,能夠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 實施方法分析
(一) 利用浚縣民間小調開展音樂鑒賞活動
音樂鑒賞活動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鑒賞活動是通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美的音樂教育形式。教師可通過互聯網搜索浚縣民間小調音頻資源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感知別具一格的音樂風格。單純地聽無法達到良好的音樂鑒賞效果,教師必須加強講解才能夠使教學達到一定的深度,否則便易于流于形式。教師的講解可從樂理和形式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要多從節奏、音調等方面加強對音樂特性的講解,另一方面也要融入音樂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在了解浚縣文化的基礎上加深對音樂的感觸。除了教師講授之外,也可多邀請學生發表意見,在播放音頻完畢后,讓學生就自己的聆聽體驗發表感想。
除使用音頻播放的手段外,教師也可以探索更為生動的音樂鑒賞教學形式。在信息化教育對小學教育的影響不斷加深的今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音樂鑒賞活動,在給學生提供音頻信息的同時,將圖片、視頻等信息一起呈現給學生。為增進學生對背景文化的了解,可以播放與浚縣民間小調有關的紀錄短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如果使用樂器為學生現場演奏浚縣民間小調,可以讓學生目擊活生生的浚縣民間小調文化,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要求教師準備相關樂器,并具有較強的現場演奏示范能力。
(二) 利用浚縣民間小調開展音樂演唱活動
音樂演唱活動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非常受學生歡迎的一個環節,它是新課程標準中占有知識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演唱教學對于民間音樂的教學非常具有價值,往往在演唱之中,學生能夠切實地感覺到民間音樂風格的特別之處。在演唱之中學生會發現,面對浚縣民間小調,他們需要把握完全不同的技巧。學生還會發現,在演唱浚縣民間小調時,他們所體驗到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并產生與鄉土文化融為一體的感覺。
在開展浚縣民間小調的演唱教學時,要把握好兩個原則。第一是參與性原則,雖然民間音樂教學是一種非常生動而前沿的教學內容,但是內容本身并沒有價值,必須要學生積極參與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是趣味性原則。歌唱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樂趣的活動,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演唱中,能夠體會到精神上的愉悅。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對流行音樂更感興趣,對本地音樂則沒有熱情。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教師積極干預,讓他們發現本地音樂的新意。在演唱浚縣民間小調時,一定要調動學生熱情,切忌枯燥學習。
(三) 利用浚縣民間小調開展音樂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最具有活力和創意的一個部分。浚縣民間小調并非是封存在歷史里的過去時,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當下,在今天浚縣人民的生活中仍然可以找到這種藝術形態的痕跡。與其通過教師講解或教學視頻來了解這種藝術文化,不如讓學生走入生活,通過實踐的途徑切實感受這種民間小調。教師可結合學校實際條件,帶領學生去感受真實的浚縣民間小調文化面貌,通過實踐接觸,學生總會發現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未曾提及的東西。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面,具有深遠的意義。要開展實踐學習活動,需要學校給予經費和時間安排上的支持,因此學校必須在思想上重視浚縣民間小調的教學。
三、 結語
一個地域的文化就是一個地域的根,我們必須重視我們具有特色的地域藝術文化。我們堅信,本土音樂文化會在孩子們心中薪火相傳,在促進小學音樂教學面貌的革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蔣茜.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展——音樂課堂中引入嘉興本土音樂的策略探究[J].藝術評鑒,2016(2):34-35.
[2]韓雪.贛南客家本土音樂引入小學教育的現狀調查——以贛州市章貢區為例[J].音樂時空,2016(7):132-135.
[3]何晶.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5(31):127-128.
作者簡介:
付珊珊,河南省鶴壁市,河南省鶴壁市鹿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