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戶外運動的安全環境創設,是保證幼兒快樂、有效運動的“催化劑”。幼兒身心處于發育階段以及運動經驗缺乏,教師應該加強運動衛生與安全,從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避免和減少幼兒在戶外運動中的安全隱患。
關鍵詞:區域創設;活動狀態;運動損傷;自我保護
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點。自《指南》指出,保證幼兒戶外活動兩小時,體育活動一小時的要求之后,戶外運動環境的創設成為我們一直改革的方向,同時,伴隨著安全運動環境的創設,也成為重中之重。我們不妨從區域創設、安全監督、教師支持三方面入手,打造安全快樂的運動環境。
一、 創設適宜的戶外區域
戶外區域內容的設置,應該使幼兒身體器官系統、基本動作和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內容應該注重多樣化和綜合化。在幼兒發展整體性的原則下,不單一發展某一項技能、某一個動作或一項素質,更要注重幼兒的身心愉悅。
在戶外運動中,多數幼兒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完成活動目標,但考慮到幼兒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教師要區別對待。同一項內容的設置,考慮到小、中、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點。采用降低難度或幫助、保護的方法。
二、 監督幼兒活動狀態
幼兒在活動中的狀態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身體方面主要是觀察幼兒面色、汗量、呼吸、動作、注意力、精神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面色、汗量觀察。比如出汗情況,分為不多、較多(特別是肩帶部分)、大量出汗(特別是軀干部分、頸部和襯衣上出現白色鹽跡);面色稍紅、相當紅、十分紅三種程度。心理方面,最直觀的就是觀察幼兒表情,難過、高興等。
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內容,但是沒有時間和活動量的概念,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一直玩下去,這種情況會影響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幼兒身心功能處于發展階段,長時間的戶外運動會讓幼兒身心疲憊。在區域內幼兒玩過一段時間之后,提醒他們到休息點和喝水區,讓身體緩解一下。同時,反思活動行為的得失,并以此為依據,進行自我行為的調整和優化。
三、 預防幼兒運動損傷
幼兒在戶外運動中的損傷稱運動損傷,造成這一損傷的因素有活動準備、器械安全、動作方法等。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和總結運動損傷的因素和規律,避免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一) 活動前的準備要到位
活動準備不當或者不充分,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很容易產生關節扭傷、肌肉拉傷、或大腦缺血,頭暈等現象。因此,要在活動前,做一些輕松、愉悅、活潑的小動作來活動關節和韌帶。
(二) 禁止口令要善用
在幼兒活動量過大,超出了幼兒身體承受的運動負荷或突然停止不動、下蹲會產生面色發白、呼吸紊亂,動作不協調,站不穩或其他不適。比如在足球區,孩子們由于持續跑動,活動量已經很大了。教師不應該及時把活動停止,應該是把要求放在前面,出現規則或聽到哨聲,要緩慢走到發球位置或者材料區。
(三) 規范的指導動作
幼兒不規范的動作,會直接導致運動損傷。比如跳躍時,膝關節沒有屈伸,直接后跟落地,造成膝關節損傷。例如跳躍擊打區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區域,但是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基本動作要領。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參與其中,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討論,并用繪畫的形式來制作動作要領,張貼在跳躍區,供孩子們觀看和學習,并在不斷地體驗中獲得經驗。
(四) 檢查區域環境
活動環境決定了幼兒的運動質量?;顒訄龅靥⒉黄教够蛘哂惺瘔K、玻璃等,就容易發生危險。另外,器材的檢查也很有必要。比如有無尖角處、連接處是晃動的等。我們要養成檢驗幼兒活動器材的習慣,保證幼兒安全活動。
運動損傷是戶外活動中研究的重要課題,很多老師遇到這樣的問題,就心亂發慌。教師一定要克服這樣的心理,掌握基本的處理方法。比如幼兒對擦傷和碰撞的處理,首先對受傷部位進行消毒處理,然后進行冷敷處理;對不明受傷的部位,在安撫幼兒情緒的同時,及時通知保健老師,不能輕易移動幼兒身體,在明確受傷部位后,立即選擇就近醫院就醫。
四、 引導幼兒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對活動器材總是充滿了無限的探索和嘗試。但是,幼兒骨骼、肌肉、關節以及控制和協調運動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感知覺的發展較差,動作協調性和反應靈敏度需要在不斷地體驗中成熟。幼兒天生好動的性格,會對運動器材產生好奇心,不斷嘗試。幼兒獨特的心理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運動損傷的概率,引導幼兒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尤為重要。
教師要充分利用分享活動環節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比如討論器械可以怎么玩,對自己不清楚的動作怎么判斷等。通過圖片、視頻分享一些案例。比如,繩子套在脖子上,請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沙子扔在小朋友眼睛里,會發生什么情況;有裂痕的器械,能不能使用等等。
我們要尊重和保護幼兒探索的熱情,但是對傷害別人身體部位的動作,要禁止。在平時戶外活動中出現危險動作,要及時制止,使幼兒逐漸養成安全活動意識和行為。比如,用球、棍之類的器械去擊打同伴;用手去插同伴的眼睛等等。
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建立,除了教師的引導,還應該在自身體驗中積累相關的經驗和方法。比如,我們在拿器材的時候,應該排隊,做到不爭搶;當自己身體碰撞到同伴時,應該及時避讓,同時不去碰撞同伴等。
總之,在戶外安全運動環境的創設中,我們要立足幼兒的身心發展,以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精神為發展方向。盡管,戶外運動損傷不可避免,但是,只要教師正確看待,轉變自己的觀念,用科學的保教手段改變自己的行為,依然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快樂安全的“運動場”。
參考文獻:
[1]趙斌,萬昌智,陳上越.體育保健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2).
[2]郝衛鋒.創設軟硬環境實現運動價值[N].中國教育報,2015(06).
[3]吳曉文.幼兒園戶外活動中的安全教育[J].山西教育,2014(01).
作者簡介:
李濤,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河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