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索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與身心健康的關系,采用體育鍛煉量表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與學生身心健康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中學生自身幸福感在各個方面存在著差異,如性別、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狀況等方面。分析表示,體育鍛煉對于不同等級的中學生來說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體育鍛煉對于身心健康的效果也不同。研究表示,體育鍛煉與中學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聯系,體育鍛煉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鍛煉;身心健康
一、 前言
近年來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研究已經成為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進行體育鍛煉給人們帶來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體育鍛煉不僅能促進人們生理的健康發展,還能放松身心促進心理方面的健康發展。查閱眾多文獻發現,已經有許多學者對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表示體育鍛煉對人們身心都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比較少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更加有活力。同時,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聯系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先前的研究大都以大學生、成年人、老年人為對象,而結合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關系的研究文獻還不多。
學生由于面臨著學習、升學的壓力,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可能變少,但是對他們而言在學校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對于中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放松身心、轉移學習上的壓力,而且對于他們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本課題將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對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相關關系進行研究。
二、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在泉州市鯉城區多所中學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方式抽取8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問卷800份,回收700份,有效問卷658份,有效率達82.25%。
(二) 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在撰寫論文的整個過程中,筆者通過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知網和互聯網,檢索查閱了有關體育鍛煉、身心健康的相關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該課題。
2. 問卷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對泉州市鯉城區多所中學生進行調查。
三、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 經過對不同性別、家庭所在地、父母婚姻狀況與中學生體育鍛煉量和身心健康的差異性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中學生體育鍛煉和中學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聯系。從性別上可以看出,男生在體育鍛煉量上的人數多于女生人數;在身體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健康;在心理方面,男生同樣比女生更加健康。從來自不同家庭所在地上可以看出,來自農村的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量人數多于城市中學生。從父母婚姻狀況上可以看出,父母沒有離婚家庭的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量人數高于離婚家庭的學生;父母離婚的中學生負性情感值高于父母沒有離婚的中學生;在正性感情、生活滿意度、學習滿意度、身體滿意度這四個維度上父母沒有離婚的中學生表現出的值都高于父母離婚的中學生。綜上所述,中學生體育鍛煉和主觀幸福感受男女性別、家庭所在地、父母婚姻狀況的影響。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與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聯系。
(二) 體育鍛煉等級與中學生身心健康的關系
研究表明,大多數的中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等級在小強度鍛煉等級上。可以看出中學生進行小強度鍛煉等級獲得身心健康值最高。在正性情感、生活滿意度、學習滿意度和身體滿意度這四個維度上中學生進行大強度鍛煉等級獲得的值高于中等強度和小強度鍛煉等級。從表中還可看出體育鍛煉等級與身心健康存在著顯著性的關聯。綜上所述,中學生體育鍛煉等級受負性情感、學習滿意度、身體滿意度這三個維度的影響較大。
四、 結論
(一)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不同性別中學生體育鍛煉量和身心健康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其中男生的各項指數都比女生高。不同地區的中學生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關系也各不相同。來自農村的中學生的體育鍛煉量高于城市中學生,而城市中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身體滿意度則比農村中學生高。在父母婚姻狀況上,離婚家庭的中學生的負性情感值高于沒有離婚家庭的中學生外,其余的五個維度中沒有離婚家庭的中學生值都比離婚家庭的中學生來得高。
(二) 體育鍛煉等級和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分析結果表明,絕大多數中學生都是進行小鍛煉量活動。其中鍛煉等級和中學生生活滿意度維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負性情感、學習滿意度和身體滿意度和中學生鍛煉等級存在著高度顯著性差異,正性情感和鍛煉等級存在顯著性差異。
(三) 中學生體育鍛煉量和中學生身心健康事后比較分析發現,身心健康五個維度上除生活滿意度和鍛煉等級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外,小鍛煉等級與中鍛煉等級、大鍛煉等級在事后比較中和負性情感、學習滿意度、身體滿意度這三個維度存在著高度顯著性。正性情感中小鍛煉等級和大鍛煉等級存在著高度顯著性。
(四) 在中學生體育鍛煉量與身心健康的相關分析結果中發現,中學生鍛煉等級和身心健康各個維度上存在著相關性。
五、 建議
(一) 中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可以適當增加運動強度達到中等鍛煉量,這樣對于他們的身心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提高。
(二) 體育活動能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抑制加強,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更好地投入,更有效率。
(三) 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特別是參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由于運動的激勵還可以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同時,運動還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調整學生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情緒。
(四) 學校開設的體育課或是課外體育活動,采用集體活動的形式。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和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相互之間具有依賴性和影響性。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協作,共同參與。從長遠看,學生通過體育鍛煉能夠產生一種深厚而廣泛的友情,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與精神。
參考文獻:
[1]陳作松著.鍛煉心理學—身體鍛煉與心理健康的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238.
[2]梁德清.高校學生應激水平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8(1):5-6.
作者簡介:
蔡秀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