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升華
摘 要:高中歷史作為文史類學科基本組成,其學習成效關系整體學習體系之發展。教師要指導學生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認識歷史現象,了解歷史本質,樹立體系化、系統化的歷史思維方式。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建構體系;聯系實際
歷史知識主要就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行梳理,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涉及社會生活、軍事、服裝、改革等方方面面。可見,歷史的內容復雜,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筆者一直處于教學一線,了解到新課改后仍然有很多教師和學生本著背歷史課本的學習宗旨展開學習,這種學習方法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不僅扼殺學生的創造性,而且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啟發鼓勵學生學習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創新學習方式,樹立主人翁意識,鍛煉獨立學習探究之能力。
一、引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深化知識內容,牢固掌握歷史常識
歷史知識的學習有許多需要記憶的內容,這是其最大特點,也是學生學習最困難的地方。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的時候,總是容易遺忘和混淆知識點,這主要是因為知識點在學生的頭腦中是零散的、不系統的、相互之間沒有建立緊密聯系的。而歷史學科的學習實際上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那就是知識相對條理化和系統化,學生只要把一個個小的知識點串連起來,建構為一個有脈絡、有體系的完整系統,就能深刻記憶和理解許多歷史現象和零碎知識。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從以下三點著手,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自主深化對知識的認知。
(一)以時間為縱向脈絡,梳理時代背景,以此記憶每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
時間是歷史教學的關鍵性詞匯,歷史就是包含不同時代的不同人物、社會現象、重大事件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善于在講授的過程中,以時間為脈絡給學生串聯知識點。例如,在黑板上給學生畫時間間距圖,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設計動態歷史時間變化圖,展示社會時代發展之背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來概括整個時期的社會趨勢,以此使學生對歷史時間產生具體形象又完整的認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像以上所述,親自給學生進行演示,又要鼓勵和啟發學生自主進行時間脈絡梳理,把重要的歷史事件穿插在時間線中,再把具體的發生經過和人物融入到事件中去,牽一發而動全身,實現知識的整體性。
(二)以歷史模塊的橫向脈絡為基礎,對每個時期的歷史現象進行分類處理,建構模塊式歷史結構體系
高中歷史教材包括改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模塊,在學生對時代進行成功梳理的基礎上,要掌握另一種學習方法,就是以歷史現象模塊為單位,進行知識的建構,把一個時期的文化進行整體概括之后,詳細掌握該時期的重要文化現象,并且了解該時期文化現象出現之成因,這需要對歷史現象和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綜合發揮。例如,宋代的“話本”文學現象顯著,成就頗高,對明清小說之高峰具有奠基性作用,而話本也是在宋代發展到頂峰。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發展和繁榮有著怎樣的支撐條件呢?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一個文化現象為模塊展開發散性思考,以此串聯宋代的商品經濟之繁榮、政治之動蕩、文化之興盛、市民群體之壯大,以此啟發學生建構體系完善的知識結構。
(三)以關鍵性人物為線索,串聯諸多歷史事件,以新的視角建構獨特化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建構知識體系除了以時間和歷史現象為脈絡之外,還可以借助于主要歷史人物來進行。歷史人物,尤其是對時代轉折、社會改革、國家命運之變化有重要促進和領導作用的歷史人物,往往在歷史上熠熠生輝,其成就不僅是重要的歷史考點,其偉大的人格形象也總是光照后代。教師要啟發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來建構知識體系,在對歷史人物賞析的基礎上,把與其有關的事件和歷史變革串連起來,以此認識某一時期或某一國家的歷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以人物為切入點,通過學習偉大的歷史人物之事跡,引導學生學習多樣化的知識建構方法,提高自主建構的學習素養。
二、啟發學生掌握歷史思維方式,學會從現象看本質,獨立探究問題產生發展的實質性原因
歷史學習方法之掌握離不開歷史思維習慣之養成,歷史思維方式的最根本內容就是要善于從表面看本質,從淺層現象推理決定性原因。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備歷史辯證思維能力,樹立獨特科學的歷史分析意識,養成全面的歷史分析眼光。因此,教師要啟發誘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獨立對問題進行審視分析,善于以全面的視角來深入探求某一現象出現的多方面原因,并且能夠理解對歷史事件產生決定性的因素之形成發展規律。例如,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會出現,就決定了它的根本任務,而出現的原因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內在動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對社會時代背景統籌分析的基礎上,詳細深入解析最根本的原因,以此養成獨特的歷史思維形式。
三、鍛煉學生養成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善于從社會生活現狀出發,從新審視歷史問題
歷史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分析能力,對社會現象具有自己的見解,能夠對實際生活做出科學的解釋,建立理性的分析能力。因此,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教學措施,組織教學環節,鍛煉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多對社會現狀進行審視探析,重新解讀社會現實,認識歷史現象。例如,在學習我國外交政策和基本原則的時候,教師的教學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解釋上,而是要聯系當下中國的外交事件進行實際闡釋分析,深入認識我國外交的宗旨和原則。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培養,需要教師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立學習之需求,樹立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切實在學習中落實諸多學習方法,并不斷結合實踐生活進行創新發展。但是,以上學習方法靈活多變,要根據學生的現實學習階段進行創造性使用,從而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