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巖
摘 要:美工區是幼兒園里發展幼兒藝術領域的重要區域,也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區域之一。通過觀察,發現小班美工區每天都是爆滿狀態,小班幼兒的對于美工區的熱情比較高漲。隨著而來的就是針對幼兒的游戲行為,教師應該怎么對幼兒的游戲進行評價,評價之后應該如何指導,成為了當今學前教育實踐中一個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美工區;小班幼兒;評價;指導
一、小班幼兒的美工區發展目標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指南》中的藝術領域提到:小班幼兒首先要樂于觀看繪畫、泥塑和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在表現與創造方面,小班幼兒經常涂涂畫畫、粘粘貼貼并樂在其中。同時也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己想畫的人或事物。
《綱要》中提到: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筆者認為,結合理論的知識,制定小班幼兒美工區的發展目標至關重要,至于發展的總目標就是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細分的目標有很多,這個需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應目標。
二、針對小班幼兒在美工區的游戲評價
小班幼兒在美工區的游戲過程中以及游戲結束以后,教師應該有預設性的針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評價。通常,我們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評價:一是興趣與參與、二是自主與計劃、三是表達與創造、四是習慣與規則。
從興趣與參與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觀察幼兒是否熱愛美工創作活動,還是不情愿、被動地參與。通過平時的觀察,筆者發現有些幼兒在作品創造的過程中,不夠認真,不夠專注,從他們游戲時東張西望,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上可以看出。這也是教師應該評價的內容之一。同時,應該對幼兒進行連續性地觀察,觀察幼兒是否能夠經常來美工區玩,能否堅持完成上次未完成的作品。
從自主與計劃上來看,可以慢慢培養小班幼兒玩游戲的目的性。可以針對幼兒的游戲目的性進行評價。對于一些幼兒能否合理、有創意地利用材料和輔助性材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去評價的內容。如果遇到了困難,小班幼兒是怎么解決困難的呢?在筆者看來,幼兒能否解決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也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評價內容。
從表達與創造上來看,主要是可以在區域游戲分享交流中進行評價。首先評價幼兒能否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自己的作品,游戲過程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幼兒的作品是否是與眾不同,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可以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評價。還有一點,小班幼兒能否評價他人的作品,對他人作品有獨特的見解,也很重要,可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從習慣與規則上來看,這個主要是針對小班初期,大部分幼兒不懂游戲規則的情況進行評價。到了小班后期,大部分幼兒了解區域規則以后,可以減少這類評價。至于區域規則,筆者認為可以和班內幼兒商量討論之后,制定所有人都同意的區域規則。在形成班本化的區域規則之后,到幼兒形成良好的區域規則之前可以進行評價。一般針對區域習慣與規則的評價有:能否收拾整理材料,能否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是否在游戲中打擾人家的創作,最后就是是否能有序地完成作品,從小培養幼兒的秩序感也很重要。
三、針對小班幼兒在美工區游戲的指導
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的現實直觀地表現之一。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是現代社會對現代教育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筆者認為,針對在美工區對幼兒的指導,最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指南》中藝術領域的教育建議指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所以,教師在更多的時候,應該在不呈現范例的情況下推動活動的開展,從而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性。
1.引導幼兒接觸更多的藝術作品
在美工區和美術活動,包括欣賞活動,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接觸更多形式的藝術作品。一是為了提高小班幼兒的欣賞能力,對于不同的藝術作品,幼兒有不同的想法和表征形式。二是,在了解了更多的作品形式以后,會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拓寬幼兒的創作思路,潛移默化地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2.提供給幼兒寫生的材料
所為寫生,通俗易懂地說就是把你看得的東西在紙上畫下來的表征形式。這種繪畫形式對于小班幼兒可能具有一定難度。往往有部分幼兒會說:“老師,我不知道怎么畫。”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景物,通過自己思想的表征,在紙上進行創作,對于同樣的景物,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在幼幼互動中形成經驗的碰撞,可以鼓勵并提升幼兒的創造性。如果在泥工活動,提供實物照片,而不是提供所謂的作品圖,也是一種良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董旭花等編著.幼兒園自主性學習區域活動指導[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劉焱著.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