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細節決定成敗,從小事做起,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由于孩子們亂扔垃圾的習慣,教室里經常是垃圾滿天飛,一到夏天,教室里的氣味簡直令人掩鼻。雖然作為班主任的我三令五申,可是效果甚微。怎樣糾正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徹底改變班級臟亂差的狀況,我仔細分析其中原因,決定從小學生自身行為規范的塑造入手。
依然清晰地記得,3年前的那個秋天,我由縣城來到了洪澤縣較為僻遠的一所農村學校,擔任八年級的語文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這兒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鮮美獨特的龍蝦、大閘蟹享譽國內外;天然特色的溫泉、老子遺跡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每到盛夏,萬畝荷花蕩里那搖曳的千姿百態的荷花令人流連忘返……可就是坐落在這樣一個河湖交匯、山水依存佳境的學校的教學成績卻陷入了年年成績全縣倒數的夢魘,而且差距之大令人驚訝!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段時間的工作后,我發現了這樣的一些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上課經常情不自覺的就把腿盤到了凳子上、學生在課堂上經常缺書少本、學生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隨地吐痰扔垃圾的現象屢見不鮮、出口成“臟“的現象司空見慣……據了解,這兒的學生大多數是漁民的孩子,漁民在家吃飯就是盤在凳子上吃,難怪孩子們在課堂上也做出這樣的舉動了。在漁民的觀念里,孩子只要會打漁就行了,學習好壞根本就不重要。學生在沒有進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最是學生所習見習聞的。就是進了學校之后,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識習慣好,學生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父母的知識習慣不好,那么學生在未進學校之前,無形中早已養成不良的習慣,學校教育就算很好,也就收效甚微了。除了漁民之外,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孩子越來越多。許多學生完全脫離了父母的監管教育與疏導,缺少漸進的矯正,加上近年來農村有些父母在外掙了大錢,心理總感覺對孩子的愧疚,一味縱容孩子、溺愛孩子,任由孩子亂花錢。一些學生養成了許多壞習慣:我行我素、妄自尊大、污言穢語、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甚至流氓習氣潛滋暗長。這些孩子出了問題,雖然學校一再教育,卻屢教不改,而他們的父母又遠在他鄉,不能形成對孩子的有效監管,學校無法直接聯系,即使電話聯系了,也無法使他們及時返回家鄉,對孩子進行教育和挽救。原因找到了,我恍然大悟:沒有好的習慣,怎么會有好的成績?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成功,是靠好習慣造就的;失敗,是由壞習慣造成的。好習慣是奠定人生成長、進步、成功的重要基石。壞習慣是影響人生成長、進步和必然導致失敗的主要誘因。由此可見,個人的習慣在自己的一生中起著多么巨大的作用。良好的習慣能帶來前進的巨大動力,不好的習慣是影響進步的巨大阻力和絆腳石。良好的習慣能夠幫助人成功,壞習慣能夠毀掉人的一生。
原因找到了,可是如何培養學生好的習慣呢?我利用晨會課、語文課堂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中學生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愿意聽從成人的教導,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極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響,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形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漸養成行為習慣。這時既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生活習慣的危險階段,因此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農村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利用故事、詩歌、歌曲等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比如每天我們在學生的《文明禮儀歌》歌聲中開始我們的晨會課,晨會課上,學生們有時表演小品、有時候表演三句半、有時候快板競賽……語文課前,我們都會比一比誰的課本文具擺放的整齊,大家互相比一比、評一評,選出“每日之星”,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鼓勵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利用小學生好玩、愛做游戲、好模仿的特點,可把各種生活衛生習慣內容滲透在游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內容轉化為生活的游戲。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孩子們大多數都能養成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課堂上坐姿端正、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注意講文明、懂禮貌了……
細節決定成敗,從小事做起,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由于孩子們亂扔垃圾的習慣,教室里經常是垃圾滿天飛,一到夏天,教室里的氣味簡直令人掩鼻。雖然作為班主任的我三令五申,可是效果甚微。怎樣糾正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徹底改變班級臟亂差的狀況,我仔細分析其中原因,決定從小學生自身行為規范的塑造入手。我向學生發出了一份“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的倡議書,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以班級為家,共同簽名鄭重承諾:不在校內亂丟一片紙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簡單的簽名,卻許下了一個重重的諾言,同時我們注重每天衛生打掃,加強平時檢查和監督,兩周后班級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永遠是教師的主題。“以身作則”對培養學生好的習慣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由于湖區學生家長們的習慣不是很好,很難對學生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就顯得更為重要。小學生眼里的老師往往是神圣的,他們的舉止常滲透于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師不但要用愛來教育學生,還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他們,讓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我注意每天的穿著整潔;看見班級、學校有紙屑都會主動撿起來;每次大掃除我都和同學們共同參與……長此以往,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做,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必須貫徹落實在學生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成人嚴格要求,反復抓,抓反復,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湖區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日子不再遙遠!湖區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不是一個夢!湖區的孩子一定會有一個燦爛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李洪玉.學習發展心理學[M].安徽合肥教育出版社,2004.
[2]邱濟隆.教師教育科研[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1.
[3]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朱曉曼.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