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各類學生群體中,大學生群體體質下降問題最為嚴重,大學生體育教學作為高校增強學生體質的最主要與有效手段,有責任擔負起增強大學生體質的重任。為了更好發揮大學生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以及促進《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高校的實施,文章在總結闡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大學生體育教學的促進作用與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后大學生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最后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指導下的大學生體育教學開展探索性提出改進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大學生;體育教學;開展
我國教育部于2014年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稱《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來促進《標準》在學校的實施;《標準》的實施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解決起到了很好的引導、改進作用。在各類學生群體中,大學生體質下降問題與趨勢最為嚴重,因此也最令人擔憂;大學生體育教學作為高校增強學生體質的最主要與最有效手段,可謂任重而道遠。為了更好促進《標準》在高校的實施,以及更好發揮大學生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標準》指導下的大學生體育教學開展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在總結闡釋《標準》對大學生體育教學的促進作用與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標準》實施后大學生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最后就《標準》指導下的大學生體育教學開展探索性提出改進措施與建議。
一、 《標準》對大學生體育教學的促進作用與意義
(一) 激勵大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教學
我國教育部于2014年重新修訂并頒布實施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關于學生體質評定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分別是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旨在從三個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同時,《標準》實施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保證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成長,以促進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等的全面與協調發展。實踐證明,《標準》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對體質健康的重視程度,進而提高了大學生對參與體育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教學、參加體育鍛煉。
(二) 為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提供了監測制度保證
《標準》的實施除了有效激勵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和參加體育鍛煉外,其對大學生體育教學還有一個重要影響或者說作用,就是為大學生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監測制度保證。傳統“非《標準》”環境下,關于大學生體育教學質量評價可以說是一種“無章可循”狀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制度”來衡量、監測大學生體育教學的質量,非常不利于大學生體育教學的科學、有效開展。《標準》的實施使大學生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有了一個相對統一的參考標準,也為監測大學生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 《標準》實施后大學生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 體育教學內容缺乏多樣性與趣味性
自《標準》實施后,各高校為了使大學生體質能夠滿足要求,大學生體育教學的“應試”特點被體現出來,這樣雖然有效提高了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合格率,但也給大學生體育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大學生體育教學內容被“固化”,《標準》里測什么內容,教學中就學什么內容,豐富多彩的大學生體育教學內容不見了,隨之消失的則是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
(二) 學生參與大學體育教學目的的異化
《標準》的實施有效吸引了大學生對參與體育教學和參加體育鍛煉的關注,主動參與大學生體育教學和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越來越多,這本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或者說“開端”。但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參與大學生體育教學和參加體育鍛煉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即在高校開展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之前學生對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興趣最高,參與的人數也最多,這說明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有問題的”,存在著一定程度目的異化,參與的目的是為了“測試能過”而非增強體質。
三、 《標準》指導下大學生體育教學的科學開展
(一) 在《標準》中增加有益于學生長遠發展的運動技術內容
關于《標準》中規定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內容,大學生群體毋庸置疑是關注的、重視的,但從實踐中我們也看到有限的測試內容一方面提高了大學生對體質健康的重視,但同時限制了大學生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擴展,也限制了大學生體育教學趣味性的提升。因此,為了增強體育教學對大學生成長的長遠影響,有必要在《標準》增加運動技術內容,進一步豐富大學生體育教學內容,增強其趣味性。
(二) 以《標準》為指導構建測試與運動并重的體育課程體系
部分高校的大學生體育教學選擇依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標準來確定教學內容,乃至教學目標,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體質增強和大學生體育教學健康發展的,長此以往不僅會使大學生體育教學“畸形”,甚至使大學生體育教學丟掉“運動”屬性。因此,有必要以《標準》為指導構建測試與運動并重的大學生體育課程體系,可以考慮將學生平時的“體育成績”納入到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
(三) 基于《標準》構建動態、科學、合理體質健康測試體系
考慮到《標準》實施后大學生體育教學的“不正常”及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和參加體育鍛煉目的的異化,有必要基于《標準》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評體系,其中一個重要改進就是變現有“靜態評價”為“動態評價”,即構建“動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系。大學生體質增強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不應僅憑一年一次的測試就給予“定性”,比如可以考慮與體育教學中的期中、期末測試結合起來,變為半年一次或者每個季度一次。
參考文獻:
[1]何春剛.高職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探討[J].長江叢刊,2018(06).
[2]尚長景,程千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融入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6(21).
作者簡介:
何春剛,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