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淑彬
江澤民同志曾說過:“我們的民族新一代,若沒有強健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沒有力量,就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一句精辟而具有遠見的經典之言,道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時期是心理潛能開發最佳時期??梢?,學生創新個性的培養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應該齊頭并進。作為基礎教育的班主任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席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創新個性的發展,所以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學生良好的個性人格,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下面談一談我的膚淺的見解。
一、做好心理調查,注意典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本人從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深深體會到班級群體中的每一位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豐富的世界,需要我們班主任細致地研讀。
(一)把握學生心理動態
當前,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學生中大多存在著心理問題。小學生中高年級尤甚。我在學生中搞了一系列的心理調查,如:“我心里的小秘密……”“我最喜歡……”,“我最害怕……”,“我的目標是……”,“我學不好是因為……”,“假如我是老師……”,“我想探究……”,基于學生對我的信任,我掌握了他們的真實心理動態。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心理輔導。
1.增強自我意識: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不斷認識自己,在認識和反省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約束力,減少盲目沖動的發生。
2.調適不當情緒:引導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輔導他們自己以適度的節制和升華來消除情緒的紛擾,從而減輕心理上的壓力和緊張度。
3.青春期教育:當代孩子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生理上的早熟加之社會的影響,使他們誤入歧途,針對這一點,我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及時開導他們,讓他們甩掉了思想包袱,進入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二)注意典型性
對班級出現典型的心理失常學生,如突遭家庭變故,遭受挫折、失敗,遭受病痛折磨者,要及時地疏導、教育,防止個別不健康的情緒擴散到整體,保證全體學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如班上一位男同學,由于父親車禍早逝,母親拋棄了他改嫁了,命運對他實在不公,只有老弱病殘的爺爺奶奶陪伴著他。孩子接受不了這一變故,心理負擔加重,變得內向、易怒、霸道,班上的同學都怕他三分,科任老師管不了他,使其班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我常常長時間地同他個別談心,用愛心去點燃了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火種。后來,他作為乒乓球隊長和校乒乓球隊員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同學們由怕他、疏遠他變成了佩服他,親近他。
二、為學生提供民主、寬松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中,由于教師和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很多強制性管教方式,這容易使學生覺得生活在沒“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環境中,結果學生要么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不良行為特征。這是個性心理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能否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松的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何開啟學生心靈之窗,融洽師生關系,促進雙向情感交流,是管理成敗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關心和愛護學生。
其次要培養師生間的信任感。
(二)師生之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往今來,人孰能無過?老師若做錯了事,應該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
(三)和諧的氣氛開展活動
開展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的活動,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示提供廣闊的天地,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回自我,找回自信。如開展辯論會、書法比賽、科技制作、社會調查、主題班會、植樹活動,讓人人參與,人人有創新,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總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環境,使全體學生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動力和思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