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錦瓊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融入了廣大的課堂,教師可以用它來解決傳統政治課枯燥無味的現象。文章列舉了在政治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而凸顯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最后說明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政治課堂上面臨的挑戰并給出一定的解決辦法,以期推動政治課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政治課堂;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政治教學場景中最常見的現代信息技術就是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中國大部分的初中已經裝配了多媒體設備,利用這種技術,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幻燈片、影視資料輕松投影,全班都可以同時看到,同時又能集視覺、聽覺于一體,能夠以直觀鮮明的圖像、豐富直觀的載體、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身臨其境,達到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的目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體會真實氛圍環境,感受知識的產生與應用,能夠較好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興趣。
政治教學網絡資源拓展。傳統政治課教師在講臺上教學,很容易造成知識點不夠形象而且顯得枯燥,也存在可能會遺漏重要知識點的現象。而豐富的網絡資源彌補了這一缺陷,海量的文獻、音頻、視頻可以直接在課堂上通過互聯網即時呈現給學生。既可以達到豐富學生見識的目的,又可以作為課堂最有效的擴展方式,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在課堂上。
線下教學渠道。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都是坐在座位上聽課,師生之間的交往方式也都是單一的師生問答式,這種方式中教師容易成為課堂的主宰,在教師的主場下,很容易衍生出沉悶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學生的參與度也不高。而現代信息技術使得學習可以通過構建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媒介也變得豐富,慕課、App都是良好的載體實現形式。通過這些手段,豐富了線下教學的實踐場景,也能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政治的理解。
筆者認為,要想成功教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愿意聽。學生愿意聽,就會在腦中實現沉淀,如果能有再進一步的思考,則是對教學的升華,我們應該牢記現代信息技術在政治教學中運用的目的和初衷,就是讓學生愿意聽、愿意學、愿意思考。
1.提高學生政治學習的效率與積極性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認真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把學生的眼球吸引到政治教學的課堂,激發起學生腦海里思考的漣漪,促進學生學習政治的求知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過去講解枯燥乏味的政治內容時,通過多媒體形式,如動畫、漫畫、紀錄片等使得內容趣味化、生動化,使學生自愿加入到初中政治教學的課堂,使得初中政治教學的課堂活起來,從而提高政治教學的課堂效率。
2.改變傳統教育模式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中學政治教學的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嚴師,而是學生學習中的良師益友。所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中學政治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一鍋煮”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使我們政治教學的課堂由“一言堂”轉化為“多言堂”,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多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政治教學的課堂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黑板板書,學生再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這樣導致學生和教師都累,而且課堂效率較低。而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能增強信息傳輸,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對開發智力、加強記憶、提高效率有重要作用,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教學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化難為易,突出重難點
傳統課本就是對文字的平鋪直敘,很難有梯度化和重難點之分。而現代信息技術具有直觀和生動的特點,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直接看破“疑難雜癥”,避免了“霧里看花”的現象。同時,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視聽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又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也能在投影上放上幾個重要問題,請學生回答,再在課堂上現場解答,達到了鞏固政治課本知識的目的,這是課本和傳統練習冊所不能達到的。
1.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雖然目前已經進入21世紀,教改新課標的背景又使得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更加被倚重,但在政治教學課堂中,照本宣科的現象仍然存在。受傳統教育影響,我們形成了固性思維,想當然地認為原來是什么現在就該繼續是什么,思想與時代嚴重脫節,不能與時俱進。一方面,很多教師不能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如幻燈片的制作、投影的操作等。他們也拒絕學習這些新工具。其實,這與我們教師的本性也相違背。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既為教師,教書育人,也應該把最新的理念傳于下代。另一方面,就是雖然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但是仍然還是舊的教學手段。只是把課本知識在投影等設備的簡單復制,這種沒有經過二次加工的復制品,何來的教學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去好好思考。
2.教學中過分地依賴信息技術
雖然現代信息技術有眾多優點,但是我們不能忽略,萬事都具有兩面性,即它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各地教育系統都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布局,但我們注意到,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矯枉過正的事情。如過度地依賴信息技術而忽視了傳統的優秀教學手段,為了用信息技術教學而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比如某個學校居然為了推廣網絡課堂而讓所有學生都待在家里學習,進而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正如我們第一點所談到的,不能一方面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仍在用舊的教學手段。要牢牢地記住信息技術只是實現課堂體驗式教學的載體,目的是為了豐富課堂體驗。既做到與傳統教學平衡,發揮教師的親授性;又做到與時俱進的同時不濫用現代信息技術。這考驗著我們每一位教育者。
3.資源共享缺失
按理來說,互聯網應該是座寶礦,理應是實現資源共享的平臺,但是在政治教學這一塊卻很缺失。一方面缺乏專業的政治教學網站讓各位專業的教師來分享教學經驗心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另一方面做得成功的學校出于自己的考量可能也不愿意分享。這體現了教育的不平衡性。對此教育部門、學校一方面可以推動和出版社等機構合作,建立跨校的資源共享平臺,讓教育工作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網站家園;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可以推動多方多校的交流活動,可以組織它校旁聽、初中政治教學研討會、名師親臨授示范課等方式,實現資源的互惠互助,推動政治課教育的良性發展。
[1]唐 雯,陳 琛.社交網絡視域下“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以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鹽化工,2016(3):74-75.
[2]張繼艷.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品德教學質量[J].中小學電教,2014(10):35.
[3]胡業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提高思品課堂效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