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民
摘 要:有人說教師像演員,此話不無道理。教師就是以教具為道具,以課程內容為唱詞,用不同的技能和手法,在三尺講臺的舞臺上,向學生觀眾做著不同形式的演出。表演得好,學生就喜歡,反之就不喜歡。如果是前者,學生就更容易學習和領悟,從中汲取精華與營養,使其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地享用。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文章作者在文中簡要闡述了幾點。
關鍵詞:教師;教書育人;榜樣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人們崇尚做事先做人這一理念。它告訴我們做人和做事之間的關系。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扎扎實實做事。人都做不好,何以談育人,當教師更要堅持這一理念。學生思想單純,分辨力差,模仿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喜怒哀樂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產生深刻影響。什么樣的教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因此,教師更應堂堂正正做人。其實,這個問題從古代到現代就一直在探討中。例如,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當代的“五講四美”“兩個文明”“誠信”“和諧”等。這些詞語都告訴做人的道理。它的核心在于:做人,別只想自己,不顧他人。做事,不要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干實事,扎扎實實做事。說話,不要說假、大、空話,要說真、實話,要實事求是。教師要說該說之話、辦該辦之事。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到最好的學校,遇到最好的教師,享受最好的教育。家長最不愿意看到孩子遇到既不負責,又誤人子弟的教師。所以教師必須追求卓越,真誠服務。必須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必須以“誠信、寬容、善待”教育學生;以自信、自尊、自愛感化學生;以愛崗敬業帶動學生;以積極上進、無私奉獻激勵學生。因為你既是學科的教員,又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只有這樣,你的心理才能平衡,既對得起家長,又對得起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你身上學到怎么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學生做起事來,才會提醒自己,這事該不該做、如何做。當一個人確立了做事先做人的正確理念,他前進就有方向、行動就有目標、干事就有動力、學習就有勁頭。學生愿意學,教師愿意教;學生學著用心,教師教得開心,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樣自然就形成了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天職是教書育人,既然是天職,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怎樣教書、怎樣育人上,這才是教師應該做的。
教書就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說的知識,既有課本知識,也指教師的綜合知識。這些知識的運用并不是因為早已學過或實施過,就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在教書時出現的個別現象,需要引起注意。例如,只看教材表象而抓不住本質,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不起學習積極性等。教書,需要有教書理念與思想、有淵博學識與技能、有熟練技巧與方法等。否則,教書時很難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效果。加強學習、努力改進,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就育人而言,不但要教育學生怎么做人,而且還要教育怎么做事。教育時教師絕不能靠那些干癟、不切實際、空洞無物的說教方法,而是要有的放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真心實意去溫暖學生的心,把你的“愛”注入表揚、鼓勵、確認、理解、溝通、批評之中,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真正培養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精神、學習興趣、良好習慣等。這樣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自然拉近了,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無話不談,教師也易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問題易及時發現和處理。
教書育人是一個整體,在教書中育人,在育人中教書,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書中要把怎樣做人的知識滲透到教書之中。教師不但要把課本上做人的道理發掘出來傳授給學生,而且要將本人為人師表的真實行動展現出來,供其學習與理解,為他們將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打下堅實基礎。
一種方法就是教學方法,簡稱教法。教法在教學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一堂課成功與否,與教法選擇有重要關系。教法有多種,常用的有:演講法、比較法、實驗法、分析法等。以演講法為例,說明在教學中的實施和作用。
我們聽過很多人演講。好的演講者能夠做到聲情并茂、引人入勝,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演講給人以鼓舞、力量、知識、享受。演講者抑揚頓挫的聲音經常被聽眾的掌聲打斷,這種互動效應的出現,是演講者的成功,也是聽眾的成功。在這成功里,演講者得到了心理的滿足,聽眾也獲得了想得到的東西,雙方的目的都達到了。但有些人的演講,則情況恰好相反,這除了與演講者知識面的寬窄、知識層次的深淺等有關外,恐怕與演講者的方法與技巧也不無關系。演講是一門藝術,演講藝術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教法之一。
用演講法教學時,一定要以學生聽明白為前提,以掌握學習的內容為目的。抓住要害、層層分析、通俗易懂、有理有據、深入淺出、結論正確、語言簡練而生動,手勢準確而到位,眼神、表情要完美,以至于讓人回味無窮。這樣便能將學生吸引過來,抓住其心,調動起求知欲望,使之靜靜地聽、認真地記,知識也隨之悄悄注入心田。這樣一來,教師就把復雜的難題以簡單的方式傳授給了他們,從而讓他們理解并學會,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的選擇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教的對象不同、學科不同、章節不同、內容不同,選用的教法也不同。教學成功與否與教法息息相關,要認真研究,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教法。一旦各種教法能信手拈來,運用自如,那你在教學實踐中將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相信每位教師從登上講臺之日起,就躊躇滿志,想在崗位上大展宏圖,體現人生價值。幾年下來,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還有社會影響,自己的心態將發生微妙變化。有的人更堅定了信心,也有的人失去了往日熱情。原因可能是對事物認識的態度變了所致。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一矛盾的兩方面,得與失,好與壞,福與禍,善與惡,都是互為依存。工作、生活也無不如此。人們如果看重事物的陽光面,心態就積極;看重陰暗面,心態就消極。家庭溫馨、同事和睦、工作順心、學生上進,起到上拉的作用。消極心態、忽冷忽熱、出爾反爾、就會影響他人,毀壞自己,它有著百害無益的作用。
要保持積極心態無非是改變差的、力求好的。先要改變導致心態變差的事情,如果改變不了,就改變態度,態度變了,那就有了激情,就有了奮發向上的斗志,結果就會改變。再一種是把困苦看成機遇,把煩惱看成快樂,把付出看成幸福。這些看似愚蠢的事情,卻符合辯證法。要是做到這些,也許心態就調整到位了。當看到一個個在你點撥下成才的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上給學生解決一個個難題;經教育后,迷茫的學生幡然醒悟,浪子回頭;若干年后,發現你的桃李遍天下,這就是樂趣。
教師應把名、利看淡,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前面的“志”就是怎樣當好教師,后面的“致”就是把眼光放遠。所以說,教師要抵抗住誘惑、排除干擾,付出不求回報,奉獻不圖索取,保持一顆平常心,專心致志去研究學問,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這句話真正落實在行動上。果真如此,學生會感激你,家長會感激你,人民會感激你。因為你為國家培養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鄭永廷,林伯海.教書育人規律及其遵循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6):3-8.
[2]魏婉婷.“教書育人”的教學哲學考察[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7(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