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煥章
2017年是北京市實施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的第一年,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問題,是多年來歷史積累的、是逐步蔓延發展形成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建設世界一流的和諧宜居首都,而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的環境現狀,跟這一要求就有很大差距,與作為一個大國首都的地位和形象也不相稱。北京市制定實施《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強調的“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區,又治理好每個社區、每條小街小巷小胡同”要求的重要措施。在具體實施工作中措施較得力,推進力度較大,經過這段時間整治,有的背街小巷環境好些了,形象也較完整一些了,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下面就繼續堅持精細整治背街小巷環境,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堅持精細化常態化管理。國外有些城市環境管理工作做得非常細,值得我們借鑒。我舉一個例子,如新加坡他們對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做得非常精細,別說街面上開墻打洞搞經營,就是原有房子什么都不動,只是改變房子的使用功能那也必須申報,經過城市管理部門審查批準以后,才能施工或使用,管理非常嚴格,有規范的申報程序和管理規定,而且大家都養成遵守法規的習慣。如果隨意開墻打洞、違法建筑將受到重罰,所以很少有這種違法行為。我們雖然也有法規規定,但不夠健全,雖然也有罰則,但是一方面罰不責眾,另一方面起不到懲戒的作用,所以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蔓延。在城市管理上,我們跟國外有些國家城市是有差距的,我們要進一步健全、細化法規管理體系,加強精細化常態化管理,進一步加強法制管理的力度。
第二,堅持穩中精細推進。面對造成背街小巷環境問題的復雜因素,不能操之過急,要堅持精細嚴謹,把工作做得很細致很扎實,不要為了搶進度,做法簡單化,或者做得很粗糙。要做到輿論宣傳先行,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自覺接受和配合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做到措施嚴謹,安全有序推進,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
第三,堅持精細設計和施工,著力提升歷史城市環境風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求舊城要整體保護,所以,特別是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工作更要做的精準細致,做到位。并希望這次整治提升的建設標準應適當提高一點,包括財力物力的支持,確保整治的質量和水平。
第四,進一步健全法規體系,為堅持精準管理提供依據和保障。集中整治不易,整治后要持久保持良好的城市環境更不易。特別是對城市的公共空間如城市街道,包括背街小巷,以及城市廣場等,這些都應是大家共享共用的場所,任何人不僅不能隨意占用或損害公共空間環境,而且大家都有責任和義務將其維護好。這就要求有相應的法規保障,依法進行管理。目前城市管理的法規體系還不是很健全,有的還不是很細很具體,希望通過這次整治,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細化完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
第五,整治要相應解決好方便居民生活等問題。在整治背街小巷環境提升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如封堵拆墻打洞以后,有的小買賣沒有了,甚至有的菜市場也不見了,給有些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由此引起一些非議。確實要正視這些新情況新問題,而且應采取積極措施妥善解決。在下一步整治行動中,盡可能把工作做細,最好能先安置后拆改,或者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在整治提升城市環境的同時,相應解決好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的問題。
總之,這次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時間不長,力度不小,取得了初步成效。希望下一步繼續整治進一步把工作做細,進一步提升整治的質量和水平。因為封堵開墻打洞并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改善首都北京城市的整體環境,提高首都城市的文化品位,建設世界一流的和諧宜居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