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
電力架空線入地是指將架空線改造為地下電纜線方式,從世界范圍內看,這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體現。
作為展示國家形象重要窗口的首都核心區,架空線的存在除了影響城市美觀,還在供電能力及安全上存在諸多不足,與首都核心區的功能定位不相匹配。除電力導線外,通信、有線等弱電線路也常常借助電力桿塔同桿架設,這都會對城市景觀造成較大的影響。同時,架空線還有樹線矛盾突出、元件數量繁多、易受天氣影響、運行可靠率低等缺點。另外,從輸送容量上來說,電纜線也更有優越性。一個電纜通道可敷設多條電纜線路,其供電能力遠高于架空線路。首都核心區具有負荷密度高、供電可靠性要求高、景觀要求高等特點,因此,進行首都核心區電力架空線的入地改造勢在必行。
2017年首都核心區架空電力線入地改造工作盡管時間緊,任務重,與十二五期間的架空入地工程相比實施難度也更大,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區各級有關部門的緊密協同下,電力公司圓滿地完成了全年的任務。可以說,堅強有力的領導協調,精密有序的工程組織,深入一線的工作作風,將心比心的社區協調,創新實用的電網技術,都是支撐這項任務按期圓滿完成的必不可少的、相輔相成的重要因素。這其中“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是最可歌可泣的,其中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和一個個鮮活的身影,讓我們深受感動。很多一線作業的施工人員,他們的孩子尚小,正是渴望父親母親陪伴的年齡,而他們把這份愛深埋在心底,全力以赴,兢兢業業,把架空入地工程作為神圣的使命,真正做到了攻堅克難,務期必成。
由于架空入地工程實施的現場情況復雜,對居民生活環境影響大,為及時徹底地協調解決施工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國網北京電力采取了多部門協同現場辦公的工作方法,實現了做工細、效率高、質量好的預期效果。從工程管理到設備選型和景觀,全過程全方位地貫徹了“一點一案”,真正做到了精益化。不論是現場環境,還是架空線路桿型,涉及的設備類型多種多樣,都實行“一點一案”,這樣不僅把前期準備工作、施工作業以及風險防控都做得全面深入,還有效地提高了作業效率,同時也防范了施工中的風險。
此次入地改造后的配電設備,積極貫徹落實市委書記蔡奇的要求,按照小型化、景觀化、隱形化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電力設備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共處。“小型化”是首要的,對于節約占地、減少拆遷的作用巨大。為實現小型化,需要采用先進的設備、創新的設計來實現,其中箱變頂部的三層隔熱通風層等新技術是首次提出和采用。通過“景觀化”,做到了將設備作為美化環境的一員,避免了過去配電設備風格迥異的景象。本次實施將設備分為綠化景觀、現代簡約化景觀、城市風貌景觀、復古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5類,與兼具古典和現代韻味的首都景觀一致。隱形化設備做到了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或將設備置于室內,避免了道路占用影響通行。
電纜是電力輸送的載體,電纜通道是架空入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首都核心區客觀上則要求減少占地,減少土方開挖量,縮短施工工期。因此,架空入地工程也在向更窄的道路推進,這需要不斷創新電纜通道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從發展需求來看,采用小型化、半預制和預制式工井,將減少工井占地面積,縮短施工工期。在通道方式上,除了排管之外,在小容量通道研制應用淺埋溝槽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排管占用面積大、直埋電纜線路故障率高、修復難等缺點。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新的一年,通過管理方面的持續完善,通過技術方面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首都核心區的架空入地工程將會做得更好,背街小巷的整治會得到更大提升。
(責任編輯:冷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