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遙??
摘 要:綜合思維是地理核心素養之一,是地理學科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本文旨在探索改變過去區域地理復習靠死記硬背的低效率學習模式,在復習過程中基于綜合思維的要素視角,探究區域各要素間的綜合聯系,基于地方視角,探究區域特有的地理特征和人地關系,基于時空視角,探究區域各要素的發展和演進,重視學生知識結構和思維體系的建構以及區域地理的學法指導,進而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綜合思維;區域地理;高考復習
高考試題命題以區域地理知識作為基礎和背景,以區域地圖作為知識載體,所以區域地理的復習在高考復習中至關重要。而區域地理復習存在較大難度,傳統的復習方法知識復習缺乏系統性,效率低。綜合思維是地理核心素養之一,是地理學科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試圖打破學科邊界,對地理現象進行綜合分析。綜合思維核心素養表現在地理學科要把地理環境各個要素作為整體,對其進行“要素視角”“地方視角”以及“時空視角”三個維度的綜合分析。本文就以中國西北地區復習為例,探究基于綜合思維三維視角的高考區域地理復習方法。
一、 基于綜合思維要素視角,探究區域各要素間的綜合聯系
要素視角綜合分析是從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認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發展。高考區域地理的復習,首先是復習區域地理環境特征。復習過程中應基于綜合思維要素視角,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基礎上,對比分析區域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及人地關系等各個地理要素,探究區域各要素間的聯系。
在中國西北地區復習過程中,以整體性為主線進行復習:西北地區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干旱的氣候。因為氣候干旱,以草原和荒漠植被為主;河流稀少且多為季節性河流;土壤發育程度低,多沙質土壤;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在靠近灌溉水源地方發展灌溉農業;村鎮、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帶狀或點狀分布。以此線索,建立起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在整體性和人地關系的指導思想下對區域各地理要素加以整合,形成地理要素綜合思維,提高了學習效率,還有利于學生以此作為模型來學習其他區域。
二、 基于綜合思維地方視角,探究區域特有的地理特征和人地關系
地方視角綜合分析是從地方綜合的角度探究地理要素對特定區域人地關系產生的影響。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特定區域組合,形成了一個區域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區域的地理特征和人地關系。教師在復習時,要依據綜合思維地方視角,依據不同區域特征進行帶有地域性的分析,要多角度切入,多要素綜合分析。
在復習中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區域核心詞匯,來構建區域完善的區域知識結構和思維體系,多維度發散思維,綜合解決地理問題。西北地區荒漠化產生的原因教師要抓住“干旱”這個核心詞匯,并以此為出發點梳理各要素之間各種復雜聯系,以此構建相應的思維導圖(圖1)。
圖1 西北地區荒漠化成因思維導圖
三、 基于綜合思維時空視角,探究區域各要素的發展和演進
時空視角綜合分析是從時空綜合發展角度,認識區域地理事象是不斷產生、發展和演進的。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反映某一時刻的相對靜止狀態,而時間尺度的演變則表現某一空間地理要素的絕對運動狀態。所以在對區域地理復習的過程中要基于綜合思維時空視角,探究區域各要素的發展和演進過程,進而找出人地矛盾產生的根源,為協調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提供方法。
西北地區的復習可以通過列表對比的方式,對比中國不同地理分區地理要素的差異以及各地理分區內容易出現的環境問題,分析不同區域主要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當地地理環境之間的聯系。再通過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西北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荒漠化的相關材料,了解西北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荒漠化發展變化的情況,得出西北地區荒漠化產生的最主要原因,進而分析防治的主要對策。這一教學過程中既關注了不同區域環境問題的空間差異,又關注了區域環境問題在時間尺度上的動態發展。通過對綜合思維時空視角的訓練,使學生理解地理事象的空間差異和時間的動態發展。
基于“綜合思維三維視角”的高考區域地理復習,要重視學生知識結構和思維體系的建構,要分別關注要素視角、地方視角和時空視角。并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形成清晰的地理認知結構和思維體系,提高學生對區域地理分析的綜合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潔,鄧昊源,祁巖,吳剛.基于綜合思維素養的考生水平表現評價及其對地理教學的指導作用[J].考試研究,2017(01):15-26.
[2]王建芹.談地理核心素養中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05):19-20.
作者簡介:
陸遙,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蚌埠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