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珠 劉文丹 陳曼曼

垃圾分類是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要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就必須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分類回收、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最關鍵的就是從源頭到終端處理要有一套系統的管理方案,才能保證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有效地得到處理。
一、積分體系設計目的和意義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積分制度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它基于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思想,從生活垃圾分類入手,目的是減少生活垃圾產生量,提升居民的分類意識,使垃圾能夠回收再利用并進行資源化處理,真正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最終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的精細化管理。
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積分制度不僅可以增強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意識,還可以簡化生活垃圾的分揀工作,方便后期處理。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終端與居民、政府的有效結合將會明顯改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混亂的現狀。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從源頭上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不僅可實現垃圾分類的減量化,還節約了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廢物利用模式,使資源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二、分類回收積分體系的建立
目前,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效果不理想,回收利用率低,無法從源頭上控制生活垃圾的回收種類和數量。在垃圾處理時主要采用的是填埋的方式,這些都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針對目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存在的種種問題,要根據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目標,運用精細化的管理與積分制的思想,設計生活垃圾源頭的分類方案,解決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中存在的問題。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積分體系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垃圾回收利用模式。具體方案見(下圖)。
該體系主要針對目前較弱的垃圾分類意識,從生活垃圾分類的源頭提出改進措施,并與積分制度相結合,致力于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構建新型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體系。該體系是基于政府、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智能終端、兌換商店、資源再利用企業以及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六位—體,共同參與到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當中。市區相關部門應指定專門的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或志愿者指導居民進行分類,并且定期開展相關活動宣傳生活垃圾分類,培育居民的垃圾分類并且準確投放的意識。
居民把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后,送到指定的垃圾回收智能終端進行刷卡投放垃圾,最終獲得積分,而相關政府部門可及時收到居民分類回收的反饋情況。居民可在相應的服務網點查詢積分,還可以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實時查詢自己的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數量時,可在指定的商店兌換商品。居民只要正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即可獲得積分獎勵。垃圾分類回收公司定期組織人員到生活垃圾分類智能終端對投放的垃圾進行清理,可回收垃圾運到資源再利用公司進入資源再利用系統,不可回收的垃圾被運輸到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進行終端處理。
三、分類回收積分體系流程
(一)分類積分卡的獲取
垃圾分類回收積分卡采取一戶一卡形式,小區居民領到積分卡后需要到特定的服務網點對卡進行激活,并且輸入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實行實名制。鑒于很多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識不是很了解,在領取積分卡的同時,有關部門還會給每戶居民發放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冊。宣傳冊的內容包括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具體標準、垃圾分類好處、隨意投放垃圾的危害、一些關于生活垃圾分類的活動以及政府頒布的關于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制度等。
(二)分類積分的獲得
在投放垃圾時,居民需要將生活垃圾按照分類標準分類打包,先在垃圾分類回收智能終端上刷卡,根據終端顯示屏上的垃圾分類選擇需要投放的垃圾種類,智能終端會自動“吐”出一張二維碼,貼在打包好的垃圾上,投入回收箱即可。智能終端會根據生活垃圾的數量和種類給予一定的積分,積分直接打入居民的積分卡上,居民的分類投放和所得積分的情況還會記錄到物聯網計算機系統,以便政府相關部門對相關數據的監控和統計。
(三)分類積分的兌換
居民積分卡中的積分達到一定量時就可到指定的兌換商店中兌換商品,如洗衣液、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兌換商品后,積分卡中的積分會根據兌換商品的數量相應減少。社區或政府還可以定期對獲得積分最多和分類投放垃圾做得好的居民頒發榮譽證書,給予額外獎勵,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積極性。
四、分類回收積分方案實施
(一)做好源頭分類投放
第一,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體系。政府部門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文件,在行政法規上細化各種對生活垃圾投放的條文規定,對于積極進行垃圾分類個人或企業進行獎勵,以此來鼓勵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工作的參與。
第二,強化執法監督力度。成立監督組織,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對居民的分類投放行為進行監管,及時公布監管信息。對于違規亂投亂放行為進行積分扣除,責令其限期整改。建立監督機制需要動用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其中,將政府單一監督變成全民參與的多主體的監督,從而逐步形成社會監督、全民監管的格局。
第三,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政府宣傳動員的責任,廣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分類工作的宣傳,例如拍攝公益廣告在電視臺、網絡平臺進行播放;舉辦社區講座,為居民傳播垃圾分類的知識;在小區公示欄上張貼宣傳海報,增強居民的分類意識,使居民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強化志愿者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作用,通過組織熱心垃圾分類居民建立志愿服務隊伍等形式,指導居民正確識別、正確分類、正確投放,并對居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監督。
(二)加強分類回收與運輸的過程管理
第一,分類回收。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容器的設置實行責任人制度,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設置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責任人應當保持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容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分類收集后的有害垃圾應當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的要求,由各區、市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臨時貯存。有害垃圾處置企業應當定期到各區、市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收運有害垃圾,所需費用由有害垃圾處置企業承擔。分類收集后的有害垃圾運輸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廢物轉移和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
第二,分類運輸。分類收集的生活垃圾應當分類運輸,禁止將已分類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運輸,其中餐廚垃圾、裝修(裝潢)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運輸由具有生活垃圾運輸經營許可的環衛作業單位負責。環衛作業單位應當按照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將垃圾運往指定的生活垃圾轉運站或處理廠。
(三)把好終端分類處理最后一關
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后的處置,可回收物由可回收利用的企業進行處置,有害垃圾由具有相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有害垃圾處置企業進行處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過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產生二次污染。運用經濟手段使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市場化。引入市場機制,通過轉移政府支付來優化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運條件,實行垃圾清運收費政策,對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按其容量來收費。推動垃圾收費由定額計費轉變為計量付費。實行生活垃圾收費后,居民家庭產生的垃圾量越大,需要支付的費用就越多,這樣就會促使人們主動地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更加方便生活垃圾的后期處理。
(責任編輯:冷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