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影,馬凱泉,刁嘉慧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中小學階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黃金時期,中小學體育教學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1)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養成的關鍵時間段,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所顯現的娛樂身心、團結合作以及吃苦耐勞的體育精神對學生今后性格的養成是極為重要的;(2)中小學生是培養我國體育后備人才的主力軍,這一時期對體育興趣的養成、體育知識及體育技能的學習對以后的發展是尤為重要的;(3)中小學生是全面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的生力軍,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意義。但在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阻礙了中小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本文就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旨在找出與之相應的措施,促進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所謂的信息不對稱理論,起初應用在經濟學領域,是指在市場交易中交易雙方在掌握信息上的不平衡狀態,即參與市場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的信息,處于信息優勢地位,因而具有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欺騙的動機。其產生的機制是由于外在環境的變化性與復雜性,行為主體對信息的擁有量是不同的,造成了部分參與者信息擁有量大于另一部分參與者。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教學中的認知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在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擁有量是不相同的,并且在教學的核心環節即教學過程中信息的損失是造成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的主要原因。
通過圖1看出,體育教學的實質是一個信息傳遞與反饋的過程,不難看出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產生信息不對稱現象的致因有以下3個方面:體育教師因素、學生因素和體育教學過程因素(傳授與反饋),這3方面因素都會導致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 。
中小學體育教師是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信息認知主體,是教學環節的主導,認知主體所擁有知識量的多少因人而異,不盡相同,這就從客觀上允許了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并且,認知主體所擁有知識的廣度與寬度也是不同,在中小學,尤其是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還存在部分主課老師兼職體育教師的情況,對體育知識、體育教學更是知之甚少,“放羊式”教學的存在,更加劇了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出現。再者,不排除職業素質較低的且對學生不負責任的教師,對體育教學只重視結果而不在乎基本技術與動作的養成,從而使學生養成錯誤的習慣與技能。
中小學學生是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我國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講究學生對信息的理解與掌握,以教師的指引與幫助為輔助。學生在整個教學中屬于信息接收者與反饋者,學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是造成教學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學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對于教學信息的主觀興趣,即喜歡或是不喜歡,接受還是不接受;(2)學生對教學信息的掌握,學生可以看到、了解到全部的信息,但掌握信息量的多少便造成的信息量的差異;(3)學生對信息的處理方式。學生對信息的優劣篩選、整合與分析會造成對于信息量的掌握多少的影響,從而造成信息不對稱現象。

圖1 體育教學中信息傳遞
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中包括教師對信息的傳授和學生對信息的反饋2個部分。信息傳授過程中以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人格魅力影響最大。教學方式的選取決定了信息的傳播途徑,不同的教學方式最終帶來的教學效率與效果也不盡相同,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會是造成教學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一個側面原因。在信息的反饋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原因是同時存在的。學生個性不同,與人交往各異,對信息的反饋很難做到從一而終,而在這個過程中就造成了信息的損失;而教師出于主觀或是客觀方面的原因對信息反饋者不可能做到一視同仁,無疑會造成信息反饋效果不佳,造成信息丟失。
(1)信息不對稱現象會加劇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差異、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更甚是地域之間的差異,還會造成教學的優劣差異與不平等性;(2)教學過程中該現象的發生會直接導致教學的效率下降、效果不明顯,嚴重影響教學質量,造成教育水平的直線下降;(3)該過程中的不對稱現象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差。 對教學技能與基本技術的學習體會不夠完善與深刻,還會造成對以后專業技術學習的盲區與困擾,阻礙學生以后的發展。從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整個環節來看,信息不對稱現象會阻礙主導教師與主體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進步。更深層次來說,這對我國的教育事業和體育事業也是一種危害。
體育教師是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核心力量,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屬于引導者與組織者,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決定了教學的深度以及教學信息的水平。中小學階段體育教學是整個體育教學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中小學階段學生對各項體育內容、活動、知識、技能都處于懵懂階段,需要更為全面的體育教師來引導與講授;(2)體育教師所擁有信息量的多少也決定了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與否。因此,這就需要更加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要求在教師培養與招聘中更加嚴格,引進先進人才,選擇知識更為豐富、技能更為全面的專業體育教師。這樣從信息認知中主體方面減弱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
教學過程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中堅部分,是整個信息傳播的途徑,保持和完善教學組織與過程的最優化可以大大減少之間信息的損失。所謂的最優化就是達到最好的效果。(1)在教學的組織上,針對中小學生而言,要重視內容的難易結合,主次分明,不能一概而論,注重對于體育興趣的培養,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對于體育興趣培養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對于學生的體育發展起著奠定基礎的作用。其次,保持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以及有效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入啟發式教學、微課堂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2)注重中小學體育教學藝術,即包括:教師語言藝術、課堂設置藝術、環境藝術等,改變乏味枯燥的課堂,從而提高信息知識的傳播效率與效果。
4.2.1 全面完善學生學習的全面化與專項化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信息與知識的接受者,其對于知識的接受量便造成了體育教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所為保持學習的泛化是指讓所有的學生學習基礎的、必備的體育知識與技能,比如跑步、跳遠以及運動損傷保護等基本的體育知識,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這一階段的體育知識與技能需要全體學生的學習與掌握。所謂的專項化是指為了學生以后的體育發展及我國體育人才培養戰略,在學生進行過全面化的學習之后的另一步驟,根據學生意愿與興趣,選擇個人專項體育技能進行學習,不僅是對于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加深,而且為以后的長遠發展來說也是一種謀略,可以更好的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
4.2.2 堅持完善師生反饋機制的民主化反饋機制的主體的體育教師與學生,在中小學體育的教學中,反饋機制作為最后一道程序,卻往往容易被忽視,這也是造成教學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重要原因。在反饋中,教師與學生往往是處于不同的位置,教師是主導地位,拉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部分學生很難做到與教師的全身心交流,而在此之中也就造成了知識信息的丟失。因此,需要建立更為民主化的反饋機制,教師需要更加的親民化與學生交流,而且這種交流的次數與時間也是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學生而不同。其次,學生需要改變自身的觀念,主動并且習慣性的與老師交流互動,這本就是教學中無可厚非的事情,完善信息反饋制度,進一步改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所帶來的影響。
信息不對稱現象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我們不能完全消除該現象所帶來的影響,但是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限制該現象的發生。首先,在師資力量的培養與選擇方面,要保持專業化水平,信息知識的主體方面要做到知識的全面性,并且,各體育教師要加強之間的交流互動,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于學生啟發式教學的應用,注重體育教學的模式與藝術,使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更加完善[5]。再者,在學生方面,要加強自身的觀念轉變,主動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注重對于知識的廣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