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 數學教育的作用是能夠使我們確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而在課堂中構建科學、有效的練習設計,能讓我們的課堂與生活生動地結合起來,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能夠有更廣闊的天地適合我們在社會中生存,本文就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淺談了如何構建科學、有效的練習設計。
關鍵詞 練習;設計;科學有效
中圖分類號:F2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121-01
一、練習要關注生活,來源于生活
數學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而精心設計練習,提高練習的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作業練習的設計能有真實情景的融合,能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才能直接引導孩子對知識價值形成探索,培養探究過程中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才可以幫助孩子們在學習中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體現出數學知識學習的有用性。有價值的作業練習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數學知識真有用,可以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讓數學學科充分體現出它的魅力和實際價值。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大都是以系統化、標準化的純數學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二、練習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標明確規定“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學生的學習應脫離枯燥的純數學的沒有任何情境的學習。應將學習的內容放到具體生活情境之中去,讓學生在具體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學數學,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可能激起學生創新的激情,才可能讓學生向更高目標挑戰。”如小學低年級教材中模擬了超市購物、運動會等許多生活情景。學生在這些開放的情境中,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積極主動地思考。雖然他們所用的方法、得到結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作業,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自己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去收集、去整理各種所需的數據,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得到數據,然后才能完成作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加強知識與實際的聯系,課堂上學生通過活動獲取知識,突出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還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并不斷體驗成功。生活化課堂教學,要以課本為主導,又不受課本知識的禁錮,使學生靈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既把學生的減負落到實處,又提高了教學質量。既豐富了我們的課堂,又順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有效地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因此練習的設計要減少指令性成分,增強練習的開放性。數學開放題是指那些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的數學問題。這種開放性問題具有很高的創造教育價值,極富挑戰性。它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能有效的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開放性的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學會篩選、學會思考、學會整合。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動又是兒童的天性,對于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來說,數學是枯燥的、機械的、嚴肅的,重復的作業尤其令人乏味。根據這些特點,練習應轉變作業方式,把機械單調的練習轉變為學生自己的有聲有色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每個學生由于知識水平不同,社會經歷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這一認識,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新課標中提出: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而作業設計時更應把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創造精神的目標納入其中,從實際出發,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地確定作業目標。
三、應注意加強練習的反饋作用
在教學中如何安排反饋的環節呢?我認為必須設計好以下練習形式:
(1)準備性練習,這是在新授課之前,安排一定的內容了解學生掌握與本節課有關的舊知識的情況,為新授課的調控提供依據。
(2)新授課后的嘗試練習,這是為了了解學生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控教學。
(3)鞏固練習,這是第二次集中反饋,經過第一次反饋和補救后,可提高練習要求,使學生鞏固新知、深化練習,教師發現問題,當堂解決。
總而言之,練習是培養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現實問題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在“減負”的背景下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一些富有生活氣息的練習,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