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仕平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與深入影響,使得我國農業企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比以往更甚。自從“三鹿事件”之后,我國乳制品行業陷入了發展困境,面臨的挑戰問題極為突顯,且引發了社會各個層面的廣泛關注。針對于此,文章主要就乳制品企業的成本控制問題進行重點分析,闡述現階段乳制品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乳制品企業;成本控制;問題;對策
乳制品行業是目前食品加工業起步較早且發展較快的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乳制品行業的全面發展無疑是在證明國人的經濟水平與從前相比,得到了顯著提高,進一步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現階段,國內大型的乳制品加工企業主要有伊利、蒙牛、光明等,這些大型的乳制品加工企業無論是從產業規模上,還是生產力上,都有各自的優勢與劣勢,競爭相當激烈。然而,國內的乳制品企業還包括眾多的中小型乳制品加工制造企業,也同樣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為了提高乳制品企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對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體系持續予以優化,以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良性、可持續性發展。
一、踐行企業成本控制的相關理論分析
(一)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主要是指企業之間進行交易活動所發生的成本。眾多學者對交易成本的理念進行了延伸與整合,將交易成本具體劃分為事前和事后兩類。所謂事前交易成本主要是指在合同正式執行前涉及到的成本內容。而事后交易成本主要是指合同正式執行過程中,為了確保雙方的經濟效益而產生的成本內容。交易成本理論的核心思想,被相關人員實踐證明為: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來達到降低總成本的目的[1]。
(二)委托代理理論
相關學者于1999年明確指出“凡是有合作的地方,就會存在委托代理的關系。”且委托代理理論一般多建立在信息不對稱的博弈論基礎之上,值得深究。在企業的價值鏈當中,上游供應商多扮演代理方角色,而下游客戶企業多充當委托方角色。這也從側面說明上下游企業之間存在明確的委托與代理關系。在此過程中,雙方人員會因為信息不對稱或者存在利益沖突等問題,使得在委托代理環節中產生成本。委托代理理論在文章中主要作用于乳制品價值鏈當中,即上下游企業之間存在委托代理成本。
(三)組織間成本管理理論
組織間成本管理是介于部門或者企業之間,通過開展溝通、合作等行為活動,來達到降低成本的行為。一般來說,組織間成本管理將成本管理內容滲入到各個合作企業當中,并明確地將總成本的削減目標合理地作用于各個合作企業當中,實現降低總成本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將目標成本分解為各個上游供應商、下游銷售商以及核心企業當中,作為子目標成本的形式予以體現,經過各個節點企業的不懈堅持與努力,達到預期目的[2]。
二、現階段乳制品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成本控制的相關意識
多數乳制品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設備的運行效率較低,肯定不如蒙牛、伊利等大型企業的效率高。另外,在成本核算方面也顯得比較粗放,因此時常出現成本核算不準確、經濟效益低下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乳制品企業各級人員成本管理意識過于薄弱,普遍認為成本管理是財務人員或者企業管理者應該完成的工作任務,應由專門的部門、專門的人員負責,而與自己關系不大。甚至某些企業管理者直接要求財務人員對成本實行調劑處理,隱瞞企業自身某個經營節點效率過于低下的問題,如此一來,不但嚴重違反財務會計制度,同時也嚴重使得成本控制處于虛假狀態中,無法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缺乏全面性的成本控制內容
現階段,乳制品企業的大部分資產無法直接獲得有效的成本控制內容,主要體現在缺乏精細化的成本核算,使得成本控制內容缺乏全面性與協調性。企業擁有一些形式比較特殊的資產,雖然可以被企業有效管控,并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仍舊存在著計量不準確,甚至無法計量的問題。針對企業這一部分的特殊資產,在現階段發展進程中,會計人員無法有效采取某種途徑對其進行合理、科學的計量,最終使得這部分資產無法直觀地呈現在資產負債表當中。除此之外,企業也比較缺乏對人工成本科學有效的歸集與核算方法[3]。
(三)缺乏完善的財務核算制度
財務管理可以說是乳制品企業內部管理中的重點內容,同時財務管理水平的強弱會直接關乎到成本控制的執行水平。然而,從現階段發展中來看,多數乳制品企業在內部財務管理方面,仍舊存在著較多的不足,主要集中表現在缺乏完善的財務核算制度,如財務制度體系缺乏健全性、內部監控機制缺乏合理性等。針對上述問題,必須予以及時解決。
三、優化乳制品企業成本控制的相關對策
(一)提高各級人員成本控制意識
對于乳制品企業而言,無論是公司領導還是基層員工,都必須具備科學完善的成本控制意識,對最終的成本管理結果進行合理的評析與反思。這就要求全體員工應該對成本控制的內涵和要求進行充分理解,并嚴格貫徹與落實自身的職責內容,明確這是無法推卸的本職工作,切實地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所有人員必須全面意識到只有真正地參與到成本控制當中,將成本管理內容與要求付諸于實踐當中,才能夠從根本上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確保企業各級部門都能夠得到預期的經濟效益[4]。
(二)建立科學、全面的成本核算體系
若想從根本上強化乳制品企業成本控制,企業就必須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標、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健全的成本管控辦法、全方位的成本考核辦法,并以此為基礎,對成本進行科學的、全面的核算,定期對成本控制效果進行評價分析并實施考核。一般來說,若想達成上述要求,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詳細劃分企業的無形資產種類,結合具體的資產情況,如入賬方式的差異,選擇最為合理的無形資產劃分方法,使得產品成本中可以具備無形資產的實用價值。其次,在成本計入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企業規模、產品多樣化程度、產品工藝、企業對成本準確性要求等情況,選擇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靈活實施精細化成本核算。比如建立作業中心、成本庫,按照“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原則,先按照資源動因將作業消耗的資源成本分配至各項作業,再按照作業動因將產品消耗的作業成本分配至最終成本對象。除此之外,管理人員可以從環境成本控制層面提高綠色成本在成本控制中的比重值,促進企業的綠色發展進程。
(三)切實完善成本控制制度與內部控制體系
乳制品企業需要切實完善成本控制制度與內部控制體系來達成合理控制成本的目的。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與完善企業成本控制制度方案,為企業的相關部門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另外,在綜合處理成本控制問題的時候,工作人員需要統籌兼顧各參與方的利益,督促企業完成成本管理方面的優化與升級。即一步步地完成成本控制管理包含的相關任務,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管理環境[5]。
四、結語
綜上所述,乳制品企業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倒奶”情況仍舊層出不窮,這無疑是從側面說明了現階段我國乳制品企業仍舊存在著嚴重的成本管理問題,亟待解決。為了有效規避這一現象,本人建議乳制品企業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不斷地踐行成本管理理論與完善自身成本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切實地做好各項成本管理工作。可以從人員管理、體系管理著手,從根本上完善成本管理體系,確保乳制品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戴佳璐.乳制品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品牌,2015(11):112-113.
[2]樊寧潔.大同市YG乳制品奶源企業的成本控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3]侯寶娟.乳制品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體系的構建[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5):6-7.
[4]張杰.中國乳制品企業戰略成本驅動因素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
[5]張婷婷.華龍乳制品有限公司生產成本控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