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伍
摘 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邏輯思維能力強的理科類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數學就是一門非常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通過學習數學,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快速提高。綜合高中相較于普通高中,主要的區別在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同時對于學習也缺乏興趣,這也正是綜合高中數學教學質量不能得到明顯提高的原因。
關鍵詞 激發興趣;高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133-01
一、創設開放的數學環境,引導學生參與生成
(一)創設開放的課堂學習環境。為了更好地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創設開放的課堂學習環境,就要從形式到本質進行全面設計,如課堂教學空間的開放,課堂師生關系的開放。在課堂教學空間的開放上,為了有利于學生多向交流,主動探討,培養創新思維,應在學生座位編排上進行設計。
(二)創設開放的數學環境。教師只有善于設計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再創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給大腦某一部分足夠的刺激則產生興奮,而處于興奮狀態下的人有較強的創造力。通過實物演示或者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行數學再創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創造解決問題的辦法,實現再創造。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數學是關于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無論是數、關系、形狀、推理,還是數據分析和整理,他們都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對客觀世界的某些側面的數學反映。因此,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數學的發展應歸結為現實所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三、重視學生實踐活動,實現學生對數學的創造
教育觀念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強調學生的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意識的行動,需要教師去激勵其學習學習的內部動力,達到實踐活動的目的。學生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必須將知識的原料進行智力加工。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通過剪剪、量量、說說等各種形式去感知,建立形象,豐富學生的經驗和感性認識,在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四位活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
四、培養學生數學知識方面的好奇心,發揚全面觀察和質疑的精神
學生要真正實現具體知識的掌握和延伸,不僅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而且要促進全面觀察的素養,在積累了一定的好奇心的鼓動下,加強對多方面數學知識的探索和修習。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主動觀察的能力和精神,自主的去發現規律、探索規律和運用規律,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全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學會給予學生一定的信心,使其發現自身在思維方面的優勢,并鼓勵其主動提出問題的質疑和自己獨特的解題方式。在學生聯想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動性的發揮上,教師要敢于利用一題多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增強具體知識的發散能力,采用多題歸一,訓練學生的求能思維能力。運用整法解題思路,具體結合反證法,以及倒解題思維模式加強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在質疑方面的舉動,要大力支持和鼓勵,質疑是需要對事物及規律有了一定的掌握基礎,并對規律產生原因和發展現象等有了一定的好奇心,這種品質的發揚對于全方位的數學教學模式來說,意義重大。具體的實踐活動,可先令學生自行預習,發現例題的具體規律,并嘗試對課后習題進行解答;對于難題等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講解,啟發學生針對規律的探討和利用的技巧能力,并且鼓勵學生在講解過程中提出自己獨特的解題思路,加強自身知識掌握的強度和周圍學生的學習程度,實現不盲目相信課本,開拓思維創新的新型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后期的批卷等,鼓勵學生參加評閱,找出其他學生在具體課題等的技巧或者過失,以充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全面培養多方位的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
五、釋放學生繁重的習題壓力,拓寬數學知識創新的學習空間
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習題壓力十分繁重,過多的題海效應嚴重制約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散,由于過度集中反而會造成單方面的思考局限,而忽視了具體的規律的開發與利用。教師應適當解放學生的學習時間,令其解放不好的沉重壓力,并加強思維的發散能力,對具體知識能活用活用,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力,加強數學教學工作效果的真正實現,釋放不必要的壓力束縛,真正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革新。
高中數學的研究和學習內容比較寬泛和復雜,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而面對過多練習題量的壓力,使得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上過于沉悶,難以發揮具體思路的擴散和對規律的靈活運用。因此,教師,要適當控制學生的練習時間,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擴散,自行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避免不必要的時間和題量堆積的誤區,實現真正意義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具體的認知能力,為以后國家人才的培養貢獻一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彩霞.論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