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峰
摘要:隨著新的課業改革的建立以及對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各院校都在積極地從教學方式、目標、結構方面進行調整,力求培養適合當前經濟政治發展、全球化趨勢的人才。經過常年的發展和進步,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進步,許多院校將注意力逐步的從增加學生數量到構建學校內涵方面,而課程建設就是構建學校內涵的重要方式。本文將就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教學情況,闡述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策略,使院校在內涵建設方面取得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和全球化發展的越來越快,我國目前大多數院校都開始著手擴招工作,招生人數的增加以及設備更新的加快使得院校規模越來越系統化。高職高專院校同樣也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主要教育目標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為相關行業輸送專業技術人員,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確保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非常重要。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非職業院校和職業院校之間。高職高專院校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師資力量的限制,在院校內涵建設方面缺乏先進理念的指導,很難樹立富有特色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拉大了院校之間的差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高專院校必須在課程建設方面進行改革。
一、高職高專院校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現狀
2004年初,國務院批準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是首次提出要建設1000 門國家精品課程的政策,隨后教育部和財政部又陸續頒布“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相關文件內容宣稱在1000門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在 2006年到2010年的四年間再創建3000門精品課程,通過增加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數量構成了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聯動的精品課程結構體系,并建立10萬多門的各種類精品課程和“五個一流”標準,作為正確的精品課程建設理論來引導高職高專院校課業創新,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高職高專體育類精品課程的建設也十分突出,在眾多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促進下,我國目前,國家級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已有5門課程列入其中,另外還有近20門課程成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高職文化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還有大量的體育課程成為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通過大量的調查和訪問發現,在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中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已成為高職高專學校體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都積極的采取措施鼓勵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與此同時也逐步的認識到,高職高專的體育教育功能不僅要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專業技能,還要完成教育目標,即通過日常的教學和體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敬業、美德、合作等意識。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師也在不斷地優化體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將教學目標和教育目標相結合,創建新型的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育模式。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也有所創新,對選修課、專業課等課程設置模式不斷深化、優化。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了由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院校師資力量不同等原因,高職高專院校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學校缺少一定的高等職業教育信念和辦學特色,部分學校的教師專業素質低、教學方式落后,這都急需引起相關部門和管理者的注意,把握當前發展情況,繼續發展優勢方面,對某些不足和短處及時的進行調整和整改。
二、提高高職高專院校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策略
1、構建科學體育課程安排,創新教學結構
高等職業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應用,為生產、管理、服務和建設等一線提供高素質的技能型全能人才。這些專業對學生的心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并且具有定向性的特征,所以高職高專教學模式與本科教學模式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高職高專課程設計主要根據社會實踐操作的需要來設計的,特別是部分學校與企業合作,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到專業對口的崗位上就業,提高學生就業幾率。根據高職高專院校課程設置的這一特征,許多高職學生在校的時間短,體育理論教學課時安排相對較少,實踐操作能力要求高,所以在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課程定位,以實現體育教學實踐能力為核心,結合相關的專業培養目標,按照未來就業崗位的職業和身體素質要求,設計新型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其次教學目標內涵于教育目標,在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加大相關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教學,以教師評價和同學調查的雙向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并納入檔案中,以績點的形式作為以后班干部競選、崗位推薦的重要標尺。
2、提高院校師資力量,創新教學方式
師資力量是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重要軟實力,也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重要革新步驟,根據新的課業改革的要求,體育教師一定要使用創新性的教學方式,符合本專業、本院系學生的特色。首先,體育教師要提高專業能力素質,只有教師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學生才能接受更廣范圍的知識和經驗。其次體育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傳統教學方式強調教師單向輸出式教學,同學生之間的互動少、合作少,所以體育教師首先要建立和諧、協調的課堂氣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3、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工具
電子技術和多媒體的發展為體育教學提供了多種教學工具,不同于以前單一的教師示范式教學,目前教師可以在課上使用數字工具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授不規范的運動姿勢會給運動員造成某些部位的損傷時,多媒體投影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準確、清晰地觀察具體受損部位和程度,所以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過程中要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解決教師無法演示某些動作的困難,還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設計幫助學生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教學結構組成因素,它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目標,提高體育教育內涵,塑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教學結構,打造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成為各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目標。因此為了建設體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高職高專院校必須要按照新的課業改革的需求對課程結構、內容進行優化,創新教學模式,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與教師相結合、能力與品德相結合,并使三者統一體現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不僅幫助學生樹立體育觀念,學習和靈活使用基本的理論知識,提高個人體能,還要形成高尚的素質和品德,建立相對應的價值觀和職業觀,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高職高專院校自身特色的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任衛華.高職高專院校體育精品課程建設分析與發展方向研究[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3,25(06):736-738.
[2]袁兆新,何鳳云,周銀玲,李宗花,王芳華.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研究[J].吉林醫學,2013,34(22):463
2-4633.
[3]于文玲.淺談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183-184.
[4]邱團.高職高專院校體育精品課程建設研究[J].運動,201
0(08):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