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婕
摘要:據權威研究證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思維能力更強,頭腦更靈活,也更容易迸發出創新的想法。但縱觀小學語文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不敢“輕舉妄動”,更沒有獲得發言權和主動權,完全成為了教師手下的“提線木偶”。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教與學是難以收到理想效果的,而營造輕松課堂氛圍是尤為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輕松氛圍營造
引言:
小學生還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他們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喜歡處在一個輕松活躍的環境當中,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始終保持愉悅的狀態。教師如能夠在課堂上營造出這樣一種氛圍,定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增,思考問題的效率提高,提出更多新穎的想法。這既是新時代語文教學應體現的特點,也是學生獲得良好素質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抓住導入環節
課堂的導入環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堂課的授課效果以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抓住導入環節,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方法,提升整堂課教學的趣味性,體現多樣性與開放性,是高效教學的關鍵所在。想要使導入收到良好效果,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需求、愛好和特點。如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引人入勝的小故事來導入課文內容,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前,我以種植為素材編成故事,李明家的一個鄰居種了一棵葫蘆,葫蘆開始長勢很好,一朵朵的葫蘆花真招人喜歡,一個個的小葫蘆掛滿了枝頭,主人看了滿心歡喜,鄰居告訴他,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趕快治蟲,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這下麻煩來了,蚜蟲繁殖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多,你們能用什么辦法來勸他給葫蘆治蟲嗎?這樣學生很快就被問題吸引住了。懸念是開拓學生的思維,打開思維閘門的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意識,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從而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二、多多鼓勵贊揚
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這一心理在小學生的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是權威,教師的一句不經歷的肯定和鼓勵將會帶給學生莫大的前進動力。反之,如教師常以批評性的評價來否定學生,也會使他們失掉自信,自甘墮落[1]。因此,教師應發現每一名學生的閃光點,即使是一個微小的進步也要鼓勵和肯定,在教師態度和藹,學生積極進步的課堂中,將會營造出濃濃的和諧氛圍,學生也自然不會再緊張、害怕,對教師也產生了親切感。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你想象力真豐富!”“你的想法真獨特!”;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點頭,微微一笑。每節課筆者盡量多贊賞學生,贊賞不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可以說,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要求學生選擇在一個自認為適合的季節到小興安嶺旅行,為什么?一個學生卻答道,“我選擇到珠峰去旅行,因為我生活在城里,沒見過美麗的雪景,也想去看看世界第一高峰究竟有多高”。當時有的同學在下面竊竊私語,而我卻給予學生極高的評價,學生不僅有自己的選擇,而且從他的語言表述中有克服困難的品質。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2]”
三、懸念情境激趣
一些教師不知如何活躍課堂氣氛,甚至認識不到課堂氣氛對于教學效果產生的重要影響,逐漸使學生對該學科以及教師都進行了定性,普遍不愿意積極學習。教師也在課堂上灌輸、宣講,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今,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比如:在教學《蜜蜂》一課中,問:蜜蜂無論飛到那里都能回到原處,書上是這么說的,你認為呢?要求學生自己做實驗來驗證。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靈感的火花[3]。
四、師生平等交流
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將在師生溝通時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中,要求學生選擇烏鴉和狐貍的角色,自行表演,最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烏鴉的失落,狐貍的得意。學生踴躍參加,課堂氣氛熱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4]”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造力才能得到開發,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
五、結語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互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氣氛不適宜,呈現消極、沉悶的局面,學生的思維感到壓抑,窒息智慧火花,沒有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發現和總結,相信這樣的教學能把孩子們引入學習的自由天地,讓他們快樂地邀游在知識的海洋。
參考文獻:
[1]廖春燕.建立小學班級語文氛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J].新課程(小學),2012,12:58.
[2]王艷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輕松愉悅課堂氛圍[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214.
[3]王麗麗.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的幾種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5(9).
[4]陳海娟.論小學語文的課堂游戲教學[J].南北橋: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