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馬才
摘要:“粵西鄉村學校特色品牌建設探索” 主要通過開展“調查剖析粵西學校特色、特色學校創建典例研究、特色學校發展評價研究、特色學校區域推進研究”互動,使我們學校特色品牌的建設達到預期的目標。該論文是“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粵西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課題《粵西鄉村學校特色品牌建設研究》(編號:YXY1610)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粵西鄉村;學校特色;品牌探索
我們開展“粵西鄉村學校特色品牌建設探索”,主要通過“調查剖析粵西學校特色、特色學校創建典例研究、特色學校發展評價研究、特色學校區域推進研究”等實踐互動來實現。
“粵西鄉村學校特色品牌建設探索”活動如下圖1:
圖1:“粵西鄉村學校特色品牌建設探索”圖
一、調查剖析粵西學校特色
通過調研,初步了解粵西鄉村各學校現有的特色類型及其辦學思想、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學模式、德育活動、校本課程、學科建設等情況。我校是廣東省湛江市一級學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城北面,公交直達,交通便利。學校布局合理,環境優雅,校園整潔、亭榭魚池、草坪花壇、文化櫥窗、壁畫墻報、點綴相襯、蔚為壯觀。校園綠化覆蓋率63%,一年四季樹蔭草綠、花香飄逸,親臨其境,賞心悅目,實為工作、學習、生活的理想之所。
二、特色學校創建典例研究
通過對粵西鄉村學校特色創建的典型案例的剖析研究,進一步完善對特色學校的本質、特征、要素的理解,進一步豐富我校建立特色品牌學校。建設的具體內容如下:
1.書香校園特色
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尋找挖掘校園文化特色,逐步讓校園處處是“書簽”,聲聲皆書韻。我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注重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并結合我校的藝術節活動,開展讀書征文、經典朗讀、手抄報評比、美術展等系列活動,在開展“書香校園”建設方面形成一定的經驗,學校確定將“書香校園”的建設作為學校特色品牌來培育,實現學校特色的呈現。
(1)校園充滿書香
我校校園環境優雅、整潔、亭榭魚池、草坪花壇、文化櫥窗、壁畫墻報、點綴相襯、蔚為壯觀。校園綠化覆蓋率達46%,一年四季樹蔭草綠、花香飄逸,親臨其境,賞心悅目,為書香校園提供文化氛圍。改進學校圖書館,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全方位多渠道建立學生閱覽室。讓“沉淀”的圖書“流動”起來,使之成為師生心靈的港灣。
(2)學生沐浴書香
營造班級讀書氛圍,使學生在濃濃的書香環境中受到人文素養的熏陶,在學生中倡導“與書為友,與書為樂”的活動,以新穎活潑、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樂趣,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讓讀書漸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教師盈溢書情
每位教師必讀兩本書,一本是教育專著,一本經典名著,在提高自己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在教師中積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讓教師們意識到“讀書時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方式”,促進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享受閱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2.課程開發特色
我校以體育、藝術、科學等活動的開發實施為切入點,結合我校是廣東省中學校創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推薦單位,還被選定為華南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實習基地的優勢資源,將課內外有機結合的特色教育活動列入課程計劃,開設體現我校藝術特色的活動課程。并圍繞該特色創建內容,開設選修課,學校各部門教育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
(1)調整優化學科課程
旨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發展學生特長。在不斷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增開語文閱讀訓練課、趣味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勞技等學科。這些課程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2)改革強化活動課程
建立以“培養個性,發展特長”為目的全方位開展課外活動體系。學校以體育、藝術、科學等活動的開發實施為切入點,結合我校是廣東省中學校創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推薦單位,還被選定為華南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實習基地的優勢資源,將課內外有機結合的特色教育活動列入課程計劃,開設體現我校藝術特色的活動課程。并圍繞該特色創建內容,開設選修課,學校各部門教育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
3.德育教育特色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原則,在德育方面,形成“四色創品牌”的辦學理念。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科研型德育隊伍,營造一個和諧人文的育人環境,搭建一個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結合德育網絡。培養學生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具有健壯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三、特色學校發展評價研究
對粵西鄉村學校現有辦學特色進行歸類,初步確定為“德育研究特色群,校本研修特色群,高效課堂特色群,文化建設特色群,體藝教育特色群”等,為分類建立有利于特色提升的評價制度的提供了依據。
首先,在決策方面,兼顧民主和效率。學校可將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分別設定層級,一旦需要做出決策時,依據不同層級,確定決策權限。參與決策的人員包括校長、校務委員會、教職員工代表委員會、學生代表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等。凡關乎學校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須經上述參與決策的人員充分發表意見,在無記名投票表決后,高票數通過的意見付諸實施;凡普通行政事務,采用校務委員會集體討論決策,校長拍板定奪確定實施方案;如遇突發事件,則由校長做出決策。
其次,在管理方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發展目標與規劃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因此,應重視學生代表委員會的作用,鼓勵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管理學校,把參與學校管理作為自己的責任。
最后,在監督方面,倡導校務公開。這是依法治校、民主監督、文化立校的一個重要途徑,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文化行為。通過校務公開,可以將管理模式由封閉變為開放,將管理主體由單一變為多元,將管理視角由單向度變為多向度,有效提高管理效能。為使管理能服務于學校的育人目標和品牌建設,學校應尊重每一位教師的權利,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培植具備學校品牌特色的管理文化,增強師生員工對學校的認同感,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學校要培育師生員工的民主意識,增強管理層的服務意識,實現學校品牌的建設和樹立,營造和諧進取的文化氛圍,達到學校辦學效益的最大化。
四、特色學校區域推進研究
探求粵西鄉村特色學校群組式發展和區域推進策略與調控方法,加強粵西鄉村學校整體性特色的創建工作,提高其社會影響,提升其辦學品質,形成一批有辦學特色的學校,推動粵西鄉村教育均衡發展。鄉村學校的發展水平與所在地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若所在鄉鎮是歷史名鎮、生態鄉鎮、經濟大鎮或由市區直轄,則學校的發展水平也普遍較高;鄉村學校存在極端大規模(>1500人)和極端小規模(<10人)的現象,學校的教師超編現象普遍存在,學校的服務半徑大,最遠的超過60公里,遠高于我國農村學校輻射范圍的平均水平(農村學校為5公里,初中為10公里;教師構成上,年輕教師和男性教師緊缺,比例分別為9.5%和24.9%,教師的學歷達標良好接近100%;生源構成上,留守兒童和非走讀生的比例較高,分別為11.6%和49.4%,且生源下降的趨勢明顯。
參考文獻:
[1]殷曉峰. 地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與效應評價[D]. 東北師范大學 2011.
[2]高偉芳.論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D]. 蘇州大學 2010.
[3]奚婷. 中學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教育的作用研究[D]. 貴州師范大學 2014.
[4]胡靜. 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08
[5]馬櫻.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D]. 蘇州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