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單介紹了全身反應法的概念,然后通過比較兩堂同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的不同的教學效果,論證了全身反應法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借鑒
關鍵詞:全身反應法;學前專業英語
一、全身反應法概述
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美國加州圣約瑟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 Asher)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他在研究兒童學習母語的時候觀察發現,大人對小孩的語言大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用身體反應,而后再學習用語言進行反應,因此兒童學習語言的最好是理解先于開口,理解又表現為用動作回應指令。因此全身反應法強調將身體的協調運動與語言聯系起來,通過肢體行為與言語的協調一致來學習語言。學生聽老師的指令,做相應的肢體動作來學習語言。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在開口之前先培養了聽力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可用于教與動作有關的詞匯或語法,如指令性詞語,也可以用來教兒歌、講故事。
二、TPR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成功案例
任教幼師英語這門課程5年來,我一直將TPR教學法有效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下面分享一個教學實例:教學內容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幼師英語》中Unit 1 Life in a Kindergarten中Listening and Speaking 部分的Conversation B Wash your face and brush your teeth。我分別設計了兩堂課,一堂課沒有使用TPR教學法,一堂使用TPR 教學法。在教授學前教育五班時,我選擇的是沒有使用TPR教學法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通過聽來導出學生的說。教學設計如下:第一步:Pre-listening,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并導入本堂課內容;第二步:While-listening 其中這個部分又分為first listening 學生second listening and third listening通過對本對話的三次聽,每次聽力練習都提出不同的要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對話中的關鍵短語—comb your hair, wash your face, brush your teeth, roll up your sleeves, bend down, swallow the water第三步:Post-listening 學生通過上一步的聽力練習,完成這個環節的輸出任務,能夠自己表達關鍵短語,然后讓學生模仿角色,完成口語練習,最后給學生一個場景,學生自己編出自己的對話,然后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在教授學前教育六班時,我選擇的是使用TPR教學法的教學設計,先讓學生掌握了關鍵的短語,然后通過討論學習完成這個對話的教學任務。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第一步:Lead-in教師呈現動作,讓學生猜猜老師在干嘛?引入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第二步:Presentation運用TPR教學法,教師一邊說comb your hair, wash your face, brush your teeth, roll up your sleeves, bend down, swallow the water一邊示范這些動作,要求學生跟著做動作。然后,教師只說單詞,不示范動作,要求學生按照我說的單詞做出動作。其次,教師說單詞,要求學生一邊復述單詞,一邊完成動作。最后,教師請一位學生說單詞,教師和其他學生跟著單詞一起做動作。第三步:Practice學生邊聽對話,邊跟讀對話。然后請學生兩人一組自由練習對話,2分鐘后邀請每組同學展示對話。接著,給學生一個場景,學生自己編對話,學生最后呈現自己組的對話。
在下一次的課堂中,兩個班的學生們要完成一個Group Work—Simon Says Follow the example and work in a group of six. Take turns to be Simon. Simon: Run. (The rest shouldnt move.) Simon: Simon says“Jump”. (The rest jump)來檢測上堂課的學習效果。通過這個活動,六班的同學明顯就比五班的同學要做的好的多。六班的同學在教師講完規則后,教師示范一次后,就可以分小組完成這個活動,而且每組的成員都會很順利的完成這個活動。五班的同學需要教師指導每組的活動,然后還要幫助每組的個別成員完成他的表達。因此使用了TPR教學法的那堂課比五班的教學效果要好。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中適當的運用TPR教學,不僅活躍了英語課堂教學,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能夠給學生展示怎樣運用TPR教學,以致學生能夠在幼兒園中更好的運用TPR教學法來給組織課堂。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各種教學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因此,TPR教學法并不是適合整個外語教學的。每個中職英語教師都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的運用TPR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James J Asher. 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 [M] (7 edition) Sky Productions. Inc, 2009.
[2]胡鐵秋. TPR—一種值得推廣的新型外教學法 [J]中國科技翻譯. 2000.
[3]牟海美. 運用全身反應法構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新課[J]新課程雜志 2017.
作者簡介:王柳(1988-),女,四川成都,助理講師,成都市洞子口職業高級中學校,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