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紅 陳承紅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指將傳統學徒培養方法和現代職業教育有效結合在一起,充分凸顯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各自優勢,構建相對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僅是校企深入合作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高職教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探討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應對策略,旨在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強校企間的持續深入合作。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機制研究
現代學徒制是指將傳統學徒培養方法和現代職業教育有效結合在一起,充分凸顯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各自優勢,構建相對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僅是校企深入合作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高職教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提出的職業教育體制均屬于現代學徒制范疇,如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德國的“雙元制”等,這些教育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提供了充足的參考價值,在參考上述經驗基礎上有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現代學徒制,為校企合作的深入推進創造良好條件。
一、研究背景
1現代學徒制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現代學徒制是一項旨在深化產學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機制,創新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同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制訂了工作方案,標志現代學徒制已成為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 2015年8月5日,教育部遴選165家單位作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和行業試點牽頭單位,筆者所在學校被選為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和行業試點牽頭單位,同時商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是2013年度國家教育部唯一的一家試點現代學徒制的商科專業,這些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實踐依據。
2校企合作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由此可見,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要謀求自身發展,跟上時代步伐,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市場為導向,有針對性的為企業輸送有專門技能的人才,同時注重學生在校知識學習與企業實踐技能相結合的能力,培養具有實用性與實效性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職業教育的本質回歸。
校企合作不僅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在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過程中,學校通過企業的實時反饋與實際需求,靈活調整育人方式,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且現代學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種“多贏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校與企業共享資源,學校利用企業為教師提供掛職鍛煉的機會,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機會,企業也不必擔心培養人才的場地、師資等問題,實現了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真正相結合,讓學校和企業優勢互補,節約了雙方的育人成本;同時,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供需。
二、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沒有轉變
首先,從社會層面,不少地方的“普高熱”仍然制約著職教的發展,“學而優則仕”,上一個好大學等觀念仍然是整個社會公認的理想目標;而在人才使用過程中,存在“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技能勞動者得不到合理的應用,其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也相對偏低,這些都制約著現代學徒制的進一步推進。
其次,從學校層面,如今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設置不能很好的適應企業需求。高職院校學徒培養的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建設等方面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大部分專業仍然采用傳統的大眾化的教學模式,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職業特色不濃,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需要;并且高職院校自身的研發能力不強,無法真正為企業解決技術問題,這些都導致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培養的熱情不高。
最后,從企業層面,大部分企業對校企合作缺乏戰略思考,在校企合作中處于消極與被動狀態,合作意識淡薄,沒有把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納入企業的價值鏈中,因而對人才培養過程不予關注,最終導致校企合作時企業的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使校企合作成為企業對高職院校的公益性支持或功利性投資,使校企合作陷于或有或無的狀態,制約了現代學徒制的發展。
2利益驅動機制不夠完善
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下,需要企業全面深入參與培養人才,承擔較多的培養責任和成本,但是由于利益驅動機制不夠完善,企業的參與意愿不強。企業作為一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運行的主體,最終的目的仍然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企業在此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利益,進而導致企業沒有把培養人才納入企業價值鏈中,造成企業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注投入太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成本高,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中,企業要安排專人進行管理,會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大多數高職學生不具備真正去企業做學徒的能力,生產效率低,學徒的操作不規范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活動,這些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第二,周期長,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中,學校與企業要把學徒從招生到培養為一名合格的員工,要經過3年左右的時間,導致企業認為投入付出多,見效慢。第三,風險大,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中,由于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不佳,會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而企業不愿意為學徒承擔潛在的風險;學徒在生產中很難保證產品的質量,影響企業聲譽。
3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根據對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實際應用情況了解到,此模式的培養過程有學校教育、企業培訓、學徒就業等多方面內容,我國針對此現象相繼出臺了《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并成立了校企合作協會,但是,國家并沒有從根本上建立起完整、權威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規,且已有的法律法規對校企合作的規定相當簡單輕柔,對校企合作中的學校和企業雙方的權利、義務缺失必要的約束,對各自的利益保護還不夠,尤其是企業的投資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雖然目前有一些法律法規來保障校企合作的進行,但實際實施情況卻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有:(1)強制性不足,現行的法律法規僅僅是提倡鼓勵高職院校應該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來培養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以法律條款的方式規定必須要進行校企合作,加之現有的法律法規缺乏實際可操作性,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2)責任和義務不明確。我國法律法規沒有明確校企合作雙方的職責和權力,僅對職業教育后期的培訓做出規定,且以企業利益為依歸,使得企業在校企合作中不自覺地將學徒視為廉價勞動力,而在學徒的培養階段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去約束企業的行為,這就導致企業在校企合作中合作意愿高而實際合作低的情況。因此,職業教育的發展亟需國家出臺有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
三、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的應對策略
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正在各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如火如荼的進行,這種模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在校企合作機制下探索和建立現代學徒制,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單單能充分滿足高等職業教育培訓發展需求,同時也是現代學徒制能否充分發揮出自身作用的關鍵所在。
1 發揮政府的行政功能
為了實現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發揮有效的行政功能,從地方經濟發展的高度,規劃職業院校和企業的發展,統籌校企合作,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1)改變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認識,需要政府的行政功能,在社會上打破舊的教育觀念,提高技能型職業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職業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并以一定的法律法規形式體現出來。(2)校企合作機制的規范化構建。首先積極成立現代學徒制管理機構和相關部門,針對學校、企業等主體制定嚴格化約束標準,只有充分滿足標準要求方可具體開展人才培養,并且還要對真正參與到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雙方合作展開全面化監督管理,確保人才培養整個過程得以高效順利完成。同時還需參考現代學徒制模式提出相對健全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對不同崗位制定統一化標準,將其看作是人才培養切實可行參考依據,防止校企合作一味用企業標準對人才培養進行約束,促使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質量能夠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校企合作機制還需針對招生制度改革展開進一步探索了解,構建符合當前現代學徒制要求的招生制度,建立以學校和企業為主導地位的新型招生模式,充分凸顯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動性優勢,為校企合作更深層次推進提供良好幫助作用。(3)建立有效的激勵措施。政府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學校應有政策、獎金等方面的鼓勵與支持,促進高職院積極開展現代學徒的培養;對積極參與現在學徒培養的企業應給予實際利益(如減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主動參與校企合作。(4)構建較完善保障制度。首先需構建較為健全資金保障機制,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學校都要積極參與其中,保證資金成本投入到位,并且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有效維護當事人實際利益、企業用工權利和學徒就業機會等,實現校企合作機制應用的最佳成效,比如在企業和學校的校企合作協議、企業和學徒簽訂的培養協議中,應對違規懲罰等內容做出明確規定,對當事人擁有法律約束力,促使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各參與方合法權益得到最佳維護 。
通過政府的有效運作,幫助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通過相應的政策法律調節形成完善的保障體系,使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的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狀態。
2.發揮高職院校的教育功能
高職院校要有戰略的眼光,發展的眼光,胸中要有大格局,校方應積極地尋求聯姻單位,把學校的建設和地區的發展聯系起來,帶動本校相關專業的發展,走出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道路。(1)高職院校應做好宣傳工作,在社會上營造重視技能的氛圍,來實現推進校企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2)高職院校應該增強服務意識,樹立科研觀念,積極參與企業的項目開發、技術難題攻關、員工培訓,能切實可行的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問題、生產及勞動問題,甚至能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創造可觀的社會效益,使企業感受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賴的“利益共同體”,促使企業主動參與校企合作;比如,可以定期將現代學徒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為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業教學計劃、完善專業建設等相關方面提供了實踐性的指導作用。(3)高職院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學校應加大力度建設重點專業,努力提高專業教師中的“雙師”比例,制定專業教師下企業的計劃,使教師熟悉培養現代學徒的實際需求,培養出和學校專業設置相匹配的適合學校發展的真正能動手的“雙師”型教師,從而為培養企業所需人才練就本領;學校應科學調整基礎課、專業課、實訓實習課三者之間的課時比例,根據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依據“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補充職業教育所需的新知識、新技術,適時改革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
3發揮企業的行業主導功能
企業是校企合作的主力軍,他們最了解在市場環境下人力資源的發展需求,對職業院校的培養水平有較高的期望,因此,在培養現代學徒的過程中應該讓企業發揮行業主導功能。(1)讓企業全面參與現代學徒的培養過程,從招生、專業設置、師資培養、教學計劃、課程改革、教學條件建設、實習實訓等,到最后由企業來制定學徒培養的能力要求,以此提升企業的參與感。(2)邀請企業參與專業指導,傾聽企業的真正需求,按照企業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讓行業文化走進校園,讓企業的需求和學校的專業建設融合;通過此種方式,高職院校和企業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爭取更多相關專業的學生進廠當學徒的機會。(3)讓企業參與學徒的質量考評和職業技能鑒定,根據行業技術標準,考核學徒的技能,有效的促進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
結束語
總之,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應用已逐漸成為社會發展必然趨勢。為確保校企合作機制的深入貫徹落實,需積極發揮政府、學校、企業各自的功能,幫助企業、學校及學徒等主體進一步明確自身權利義務,從而能更好落實各項工作步驟,實現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實踐的最佳成果。
參考文獻:
[1]詹華山.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中的利益沖突與平衡機制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23):17-23.
[2]楊好麗.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機制的相關文獻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1):177-179.
[3]韓學芹.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保障機制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118-121.
[4]李晶華,李海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1): 81-83.
[5]阿拉坦巴根.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辦學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0):1504-1504.
[6]李春杰.基于成果導向的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開發核心技能課程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31):452.
[7]董怡辰,劉震,李亞彬, 等.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研究——以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實踐為例[J].考試周刊,2018(5):193.
[8]張碩.基于成果導向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構建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31):454.
作者簡介:
1.黃金紅(1982.9—)湖北黃岡人,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2.陳承紅(1968.1— ),男,江蘇無錫人,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等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無錫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專項研究課題、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校級職教類重點立項課題(批準號:SYKJ16A01)研究成果之一。